|
我國奶業企業前20強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5%一杯奶可以興一個產業,一杯奶可以強一個民族 奶瓶子,要穩穩地拿在手中 走進北京市東城區胡家園社區的一家超市,在乳品專區的貨架上,擺滿純牛奶、各種風味的酸奶、琳瑯滿目的奶粉,不少顧客正在認真挑選。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奶業打贏了一場翻身仗,奶業質量不斷邁上新臺階。2017年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達到99.8%,主要質量指標均高于生乳的國家標準。目前,奶業發展仍面臨產品供需結構不平衡、產業競爭力還不強、消費培育還不足等問題。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出臺,提出到2020年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奶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 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高鴻賓表示,奶瓶子關乎民生,要穩穩地拿在中國人的手中。一杯奶可以興一個產業,一杯奶可以強一個民族,新的歷史時期,為了讓居民喝上一杯好奶,我國奶業將如何通過改革創新實現振興? 養好牛產好奶,打造優質奶源基地,從源頭保障奶品質量安全 一排排藍色的保溫飲水槽,可維持水溫恒定,這解決了北方冬天飲水結冰、南方夏季水溫過高的問題;在引水口設置浮球,平時可遮擋落葉等雜物,奶牛飲水時,用嘴部輕松移開,可保持飲水的潔凈。一座座大型風扇晃動著腦袋,配備自動噴霧器,定時灑水,為奶牛防暑降溫,減緩熱應激。在2018中國奶業展覽會上,各式新型養殖設備集中亮相,不少養殖企業積極接洽。 南京豐頓科技公司技術服務總監李玉軍介紹,科技養牛正在成為主流趨勢。過去一家一戶的分散養殖,主要憑感覺,靠經驗,奶牛單產不是很高。現在,不少現代化牧場引進物聯網,手機在手,足不出戶就能掌握每頭奶牛生長情況,實現了精細化、科學化管理,奶牛單產上來了。 李玉軍說,配種是奶牛養殖的關鍵環節,給奶牛戴上“耳環”“腳環”等傳感器,可隨時查看它們的運動量。當某頭奶牛運動量突然飆升時,可判斷其進入發情期。即便是規模化養殖,也可實現精準識別,高效配種,大大提升了養殖效益。在擠奶環節,人工擠奶,力度難以把控,可能會造成奶牛乳房發炎,影響牛奶質量。通過機械化擠奶,能最大程度減少對奶牛造成的不適感。 養好牛,才能產好奶,建設優質奶源基地,對奶業振興至關重要。不少大型養殖場、合作社青睞先進養殖設備,奶牛場的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更周到地呵護奶牛,為的就是產好奶。通過適度規模養殖,可增加養殖效益。有實力的牧場,可自建苜蓿種植基地,保障優質原料供應,還能大幅降低飼料成本。 高鴻賓說,我國奶源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奶牛品種、飼料營養、疾病防控等都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現代化牧場有能力采用先進養殖設備、優化奶牛結構、加強自我監管,有利于在源頭上保障原奶的質量安全。 據統計,2007年我國100頭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占比不到20%,到2017年已增加到56%,規模養殖成為主力軍,機械化擠奶率從50%提升到90%,奶牛年均單產達7噸,比2008年增加2.2噸,增幅接近50%。 “不能忽視的是,還有一部分中小規模養殖戶,要把他們整合到產業鏈條中,分享產業發展紅利。”全國畜牧總站研究員張書義介紹,目前奶農專業生產合作社超過1.6萬個,應進一步提高奶農組織化程度,抱團發展,增強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張書義表示,龍頭企業和奶農應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聯結機制。建議乳品企業與奶農簽訂長期購銷合同,鼓勵開展生鮮乳質量第三方檢測試點工作。近年來,上海、黑龍江、河北等省市實行生鮮乳價格協調制度,由政府部門、養殖場、乳品企業和行業協會會商,根據養殖成本變化,定期發布生鮮乳收購參考價,逐步建立起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 產得多不如產得對,大力發展優質產品,滿足市場多元需求 奶業是與生命體打交道的產業,天氣太冷或太熱,奶的產量會減少,而恰恰端午、中秋、春節假期等是消費旺季。協調好生產“冷”和消費“熱”之間的矛盾,考驗奶業加工能力。 不少乳制品可發揮“蓄水池”作用。君樂寶乳業總裁魏立華表示,以干乳制品為例,奶酪是使用原料乳最多的乳制品之一,一般1公斤奶酪需要10公斤的牛奶或羊奶,奶酪品種類型多,保質期較長,增加了對生鮮乳的需求。大力發展奶酪產業,可調節這種供需時間上的錯位。 “奶酪、奶油等干乳制品供給相對不足。”張書義說,我國乳制品消費結構以液態奶為主,2017年國內液態奶消費量占比高達90%以上。干乳制品是現代奶業生產供給體系不可或缺的產品,研發生產附加值較高的、適宜中國人口味的系列干乳,可擴大消費市場,有效改善產品結構,實現產品差異化競爭。“干乳制品對全行業的帶動效果明顯。”張書義指出,乳清粉是奶酪的副產品,也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必需原料,奶酪產量上來了,可帶動乳清粉生產,提高原料供應能力,支撐嬰幼兒配方乳粉發展。 液態奶產品內部結構有待繼續優化。在加快開發干乳制品的同時,還應因地制宜發展高溫滅菌乳、巴氏殺菌乳、酸奶等液態奶產品,修訂滅菌乳等液態奶產品標準,規范原料使用,鼓勵使用生鮮乳,促進生鮮乳消費。 產得多不如產得對。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副司長王鋒說,大力發展奶業加工,是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業素質的必然要求。隨著消費能力提升,人們更加看重健康優質的乳制品,乳品企業應該在關鍵工藝和重要設備上下功夫,增加研發投入,創新更多產品,滿足市場新趨勢。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我國奶業企業前20強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55%,企業競爭力增強,主要乳制品加工裝備等硬件設施條件基本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加工水平提升,乳制品加工結構逐步優化。 奶業要振興,消費作引導,多渠道培育消費習慣,擴大消費人群 在北京市海淀區工作的市民鐘可經常加班,工作壓力大,有一段時間經常生病,醫生建議他平時多喝奶制品。“雖然我知道早餐搭配袋裝鮮奶,可增強抵抗力,飯后喝酸奶,幫助腸胃消化,但經常忘記,沒有堅持下來。”鐘可說。 奶業要振興,消費作引導。“從總量看,我國是奶業生產大國,但平均到個人,消費能力不足。”魏立華介紹,目前我國人均乳制品消費每年36.9公斤,相當于每天100克,遠未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天300克的標準,而奶酪消費人均年消費量不足0.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6,奶業發展空間還很大。 為何奶業消費能力不足?消費者對奶業信心尚未完全恢復。高鴻賓說,經過10年的努力,我國奶業質量安全水平大幅提升,市場開始釋放積極信號,比如幾大奶粉生產廠家致力于研發更適合中國寶寶的好奶粉,2017年飛鶴奶粉高端銷售增長超200%,君樂寶登陸香港市場銷售。 “但消費者信心恢復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高鴻賓說,乳品企業要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把產品質量安全當成企業的“生命線”,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消費者負責。他在調研中發現,企業質量檢測費用占生產成本比例不斷提升,一些奶粉企業自我檢測項目達三四百個,有的甚至高達700個。 三元奶粉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三元打造從源頭到終端的全產業鏈質量檢測,嚴格把控各風險點。除了國家標準規定的60多項標準外,還自行開展風險項目檢測和監控。為了讓質量安全“看得見”,三元建立了質量可追溯系統,消費者可通過奶粉罐底串碼,查看奶源、原輔料、質量檢測報告。 “居民消費習慣需要培養。”張書義說,當前居民主要是喝奶,還不習慣“吃”奶。奶酪的營養價值很高,素有“奶黃金”之譽,適宜不同年齡人群消費,更是乳糖不耐癥和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營養食品。當前,消費者對國產奶酪認知度不高,飲食習慣尚未形成,政府和企業要創新推廣方式,開展奶酪科普宣傳,精準對接消費目標人群,耐心引導。 王鋒表示,接下來,農業農村部將邀請專家普及乳品消費知識,培養科學消費習慣,擴大消費群體。推介一批休閑觀光牧場,讓消費者體驗優質乳品生產的全過程,激發消費信心及活力。持續開展中國小康牛奶行動和奶酪推廣行動,推介持續開展牛奶公益助學行動,向貧困地區學校捐贈牛奶,讓貧困地區學生喝上奶、多喝奶,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