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深度聚焦:農業現代化離不開億萬小農戶
详细内容

深度聚焦:農業現代化離不開億萬小農戶

編者按: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途徑之一在于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這是立足我國國情農情作出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部署。如何理順機制、破除障礙,把億萬小農戶引領到現代農業發展大道上,需要在創新探索中堅定推進。本期聚焦深一度欄目將圍繞這一話題展開報道——

  毛曉雅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耕作方式,到駕駛室里吹著空調聽著歌的大機械作業;從推著獨輪小車在村鎮集市支個小攤零賣,到現代冷鏈物流朝夕之間就將地頭果蔬送到千百里之外的居民餐桌。中國的小農手中,地還是那一畝三分地,但他們面臨的生產經營方式,已經翻天覆地。面對時代的巨變,中國延續數千年的小農經濟早已被匯合到商品經濟大潮,億萬小農戶亦無例外。然而,體量龐大、慣性明顯的小農實現徹底的轉身并非一日之功。生產效率低、產業水平低、增值程度低、科技信息水平低、資金難獲取、勞動力素質低,這些都是阻礙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障礙。

  助力小農戶走上現代農業的道路,是歷史和時代的需要,也是全面實現現代化的需要。據統計,我國40%的耕地由280萬家各類新型農業主體經營,另外60%的耕地則由兩億多農戶經營,盡管這一數字還在不斷變化,但可以預計,在未來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小農戶仍將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式。因此,沒有小農戶的現代化,就沒有我國農業的現代化。

  事實上,新型經營主體正是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有能力、有實力將分散的小農戶組織起來,實現規模經營,連接大市場,克服小農戶自身生產能力弱、市場信息不足、經營理念落后等缺陷;另一方面,這幾年發展迅猛的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能夠為小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解決小農戶老齡化和兼業化日益突出的問題,讓農村“誰來種地”不再成為難題。

  “一花獨放不是春。”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需要種糧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扛起大旗,也有賴于億萬小農戶的“百花齊放”。支持小農戶發展需要從政策、人才、資金等方面給予全面扶持。進一步增強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充分發揮好其組織帶動作用,幫助小農戶突破小、弱、散的發展瓶頸,在資金、政策上向支持小農戶的新型主體傾斜,尤其是對提供農業生產性服務的組織給予鼓勵扶持,通過構建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讓小農戶共享現代農業發展成果。還要激發小農戶自身發展動力,引導一批綜合素質較高、能力較強的小農戶發展規模經營,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帶動更多小農戶在現代農業的大道上闊步前進。

        從蔬菜進社區到土地托管,鑫通農業專業合作社以市場為導向,升級求變中實現了小農戶在市場中的綜合價值——

        “現代小農”背后的大力推手  

  游客在合作社草莓大棚里采摘

  本報記者 馬玉文/圖

  只有66戶、178口人的東樓村是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的一個自然村,全村人少、農業形式單一。

  2014年,49歲的張文清帶領村民成立鑫通農業專業合作社,引領村民發展蔬菜大棚。2017年1月,在合作社基礎上成立了忻州綠野仙蔬菜配送公司,依托社區支持農民模式,送蔬菜進社區,引導村民從傳統小農向商品小農轉變。如今,合作社又嘗試起土地托管,打造農業生產全托管模式。在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做市場所向,鑫通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自我求變,增加了合作社的競爭力,讓小農戶踏上了現代農業的快車,村民收入也芝麻開花節節高。2016年,合作社實現總收入2500余萬元,盈余940萬元,社員人均收入提高70%。

  服務小農戶告別傳統種植

  東樓村一直以種植玉米、甜瓜為主。“但好年好景,差年差景。靠天吃飯的習慣、傳統的農作物種植導致村民的收入一直上不去。”張文清說。2014年,張文清以股份制合作的形式聯合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建起大棚,種植有機蔬菜和瓜果,村民多了一份產業。

  “合作社讓村民不再指著打糧食過日子,幫村民抱團應對市場,避免蔬菜上市時的自我價格戰。更重要的是,合作社向村民傳輸科學生產理念,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張文清說。一方面合作社建設生態科普示范基地,聘請了5名副高以上的專家,與省農科院等科研單位合作,承擔新品種、新技術試驗、試種科研基地。一方面成立了科普培訓中心,為農戶提供優種優肥、技術培訓、指導咨詢服務,結合時令,以授課與實踐相結合、專家與土專家相結合的方式為農民進行科普培訓。

  以合作社為主體,用技術提升生產,東樓村村民也吃上了科技飯。如今,合作社股東53名,社員150余人,種植面積達1360畝,大部分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種植品種有西瓜、核桃、水果玉米等50余種,形成了蔬果、肉雞、休閑觀光、農事體驗、農業教育、采摘等特色板塊,成為農民的科普示范基地、城鎮市民的生態觀光基地,學生實驗的體驗基地。

  “小農戶發展現代農業,不僅靠政策支持和合作社帶動,關鍵要提升村民自我發展能力。”張文清說,合作社以建設科普E站和科普中心服務站為契機,將農業科普服務輻射到周邊鄉鎮,幫助農民科學種田,帶動更多農戶邁向小康。

  社區連接小農戶,分得市場一杯羹

  完成了農業主體、農民思想的改變,張文清又有了新的謀劃:產品生產出來,賣給誰,怎么賣出去,才能讓合作社和村民最大獲益。

  市場很大,怎么樣才能夠得著呢?2017年1月,立足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張文清成立了綠野仙蔬菜配送公司,通過蔬菜進社區的服務建立起社區支持農業的銷售模式。

  對于這種模式,張文清做了一些調查了解。“實現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要靠加工轉化,也離不開渠道建設。蔬菜配送已在許多城市實踐成熟。資料顯示,僅忻州地區農副產品的總交易額就達到23億,而需要依賴綠野仙蔬菜配送中心的份額將至少超過6億,蔬菜配送市場巨大。”

  好想法如何變為現實呢?張文清小心嘗試。

  2017年5月3日,合作社舉辦了一場綠野仙進萬家的活動,通過訂單+預售,以銷定產既滿足了市場調研也實現了產銷對接。結果超乎預料,1270個現場訂單讓合作社有了繼續前行的信心。

  隨后,電腦錄入系統、市場APP系統、包裝機、貨架等相繼配套。為了實現旺儲淡銷,冷凍庫、保鮮庫的修建也先后上馬。

  接下來,張文清將帶領合作社開辟一條城鄉一體化的“綠野仙中端直營店”,合作帶動成立120家鄉鎮三農店,讓更多農戶參與進來。

  這意味著,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探索實踐,涉及包裝、配送的產業鏈將會形成,東樓村村民有了更多的就業崗位。目前,公司已完成1270多家配送業務,加上合作社基地,共為180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人均年收入2萬余元,其中包括30余戶貧困戶。

  這也意味著,這一模式實現了農民從傳統小農轉變為現代小農。現代化的電子商務、物流配送、農旅融合正在成為東樓村村民致富的新手段。伴隨著蔬菜進社區,城里人也被請到合作社打造的鑫通生態園里游玩消費。

  目前,生態園已具備觀光游覽、品嘗采摘、購物休閑等服務項目,開發出當地特色的農副產品和旅游產品。

  如果說農業合作社是東樓村農業發展的1.0版,那成立綠野仙蔬菜配送中心,實現蔬菜進社區,構建產品定制、配送服務、農旅融合的產業鏈就是合作社發展的2.0升級版。

  生產全托管突破小農戶種植瓶頸

  2017年下半年,合作社與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合作,嘗試玉米托管模式。這一模式下,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種子、化肥等農資和旋耕地、播種、打藥、收獲等農機作業的全程托管服務,價格一律按市場價的百分之九十收取。玉米種植和田間管理技術由玉米研究所免費服務指導。農戶基本不需要自己管理農田。

  “這是對合作社的又一次升級,將建立起全產業鏈的農業服務體系。”張文清介紹,升級后不僅利于土地的規模化、標準化,更降低了農資購買成本和農機服務成本,從而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張文清為村民細細算了一筆有說服力的賬。生產全托管給合作社后,玉米平均畝產800公斤,增產效果明顯,較其他地塊可增產75公斤,按每公斤玉米1.6元計算,每畝可多收120元。種子、化肥、除草劑、澆水一畝投入255元,比市場價少花20元,旋耕地、播種、收獲投入120元,比市場價少花15元,幾項折算下來每畝玉米除去成本可收入920元,相比土地流轉,每畝可多收入300-400元。

  細算之下,村民開始認可。2017年,張文清在東樓村示范推廣“增益型套餐式”土地托管服務經營模式,托管面積近300畝。他說,當地農民的托管意愿很高,預計合作社托管土地面積能達到5000畝。

  不斷革新后,鑫通農業專業合作社實現了經營模式的自我升級,找到了合作社對接市場的端口。也實現了小農戶的綜合價值,讓小農戶不是提供單一的農產品,而是提供糧食、蔬菜、物流配送等多種產品和服務,拓展了休閑觀光等多元功能,讓小農戶有了挺進大市場的信心和能力。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