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地貸款實現“大數據”跑腿編者按: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農村各類資源資產權屬認定,推動部門確權信息與銀行業金融機構聯網共享。”現在,這一部署在山東省武城縣已成為現實。武城以農村產權信息化管理系統為支撐,通過實現管理部門和銀行的共聯共享,農民節約了時間,銀行節省了成本,讓改革見到了實效。請看本報記者來自一線的報道。 山東武城縣農村產權信息共聯共享,貸款最快兩天到賬在山東武城縣,當地農民只要拿著《農村土地經營權證》,就能通過銀行與農經局聯網的農村產權信息應用管理系統,查詢相應土地情況,并可直接申請貸款。而且辦貸程序便捷,最快兩天就能拿到貸款。 武城縣委書記張磊介紹:“隨著信息系統的建成運行并不斷完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農地確權頒證成果的高效運用,對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促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權能完善,助推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 “大數據”跑腿 農地貸款實現網上辦理 最近,家住武城鎮董王莊村的李興泉心情特別舒暢,因為在他的賬戶里多了90萬塊錢。 老李是興泉家庭農場的負責人,他這90萬塊錢,是用《農村土地經營權證》抵押貸款得來的。用《農村土地經營權證》貸款,在武城縣早已不是新鮮事,但這次銀行的放款速度,還是讓老李喜上眉梢:“從我們提出申請,到貸款下來,就只用了兩天時間。原來貸款手續很多,流程慢,且放款少。現在,不但貸的款多了,效率也高了。” “以往辦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要經過貸款申請、資格審查、現場勘查、資產評估、審批等多項程序,從銀行到農經局再到農民,三頭忙得團團轉,一套程序下來十多天。”武城縣農經局副局長趙淑莉對此深有體會。 李興泉這筆貸款的流程如此便捷,得益于武城縣農村產權信息應用管理系統的上線運行。金融部門通過系統,可以共享全縣72.9萬畝、8萬多農戶的土地確權信息,以及近幾年來的流轉信息和土地抵押登記信息,以及通過農經局上傳的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抵押貸款農資需求信息,實現了讓“大數據”多跑腿,銀行和借款人少跑腿,通過方式創新、機制創新,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武城縣農經局局長董君看來,建立農村產權信息應用管理系統,最終目的是為了盤活農村資源、資金、資產,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當前,我縣開始試點農村黨支部領辦創辦農業合作社,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便捷、高效的抵押貸款服務,勢必能為土地規模經營增速助力。” 2 共聯共享 更多農村產權將上線交易 農村產權信息應用管理系統的建立,解決了農村產權管理部門與銀行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用“大數據”共享讓“農地”貸款更便捷。董君介紹,農村產權信息應用管理系統包括農村產權交易系統和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登記系統,目前上線運行的是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系統。農村產權交易系統正在積極調試,調試完畢后可實現林地林木、養殖水面、閑置宅基地等十類農村產權網上交易。 據了解,農村產權信息應用管理系統集業務辦理、數據管理、統計分析、土地流轉備案及合同管理、糾紛仲裁、抵押貸款登記、以圖管地等主要功能于一體。通過該系統,可以匯總全縣產權交易數據,查詢到每筆交易的流程、合同、數量價格等,實現全縣農村產權交易的統一管理。“目前,系統內除已錄入的全縣83559戶土地的確權信息,還包括已經辦理的土地抵押登記信息、土地流轉信息等,特別是122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趙淑莉說。 銀行部門可通過系統進行網上抵押登記申請、電子材料提交及審核、登記業務辦理,通過審核后系統可打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他項權證》,銀行端可網上查詢業務辦理進程,及時到交易中心取回《他項權證》,“農戶有‘農地’抵押貸款需求,只需備好相關材料提交給試點銀行,審核通過后到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領取《他項權證》,就可以給農戶放款。”人民銀行武城支行行長張如寶說。不僅如此,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需求信息也可以通過交易中心端加載到信息管理系統,銀行部門通過系統可及時了解農戶和經營主體資金需求,便于精準對接。 “以前是農戶貸款來找我們,通過這個系統,我們也可以及時找到有融資需求的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放貸,也為我們業務開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武城縣圓融村鎮銀行行長楊海峰介紹。 3 勇于創新 全縣產權改革走在前列 緣何這個系統會在武城上線?“近年來,武城縣在農村產權改革方面積極探索,多項工作走在山東省乃至全國前列。”董君說。該縣于2013年4月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全縣72.9萬畝土地全部完成了確權;2014年12月,該縣在德州市成立了首家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建立了武城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數據庫,構建起縣、鎮、村三級網格化交易服務體系,實現農村產權交易業務全覆蓋;2015年12月,武城被確定為全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 2016年8月,武城又成為山東省唯一實施產城融合推進就地城鎮化試點縣。對此,武城緊緊圍繞農民進城最關心的“離得開、進得來、留得住、過得好”四個關鍵環節,研究制定了20項推進措施、17個配套辦法,形成了“1+N”政策體系。尤其是在“離得開”環節,武城在農村產權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在全國率先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移備案證制度,為進城落戶農民發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移備案證書》,明確農民的宅基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資產收益分配權以及這“大三權”的合法繼承權不變等。 “一系列的試點創新動作,為建立農村產權信息應用管理系統打下了堅實基礎。打造這一系統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盤活農村資源、資金、資產,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武城縣委副書記、縣長朱恩鶴說,“通過信息平臺的監督管理功能,全縣各地的產權交易納入統一管理,保證了產權交易‘集中、公正、規范’進行,同時可以通過匯總統計全縣產權交易數據,為下一步創新及重大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吳華 本報記者呂兵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