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國經濟回眸:穩中有進 提質增效 民生改善穩中有進,一份提氣的成績單 ——2017年中國經濟回眸之一 本報記者 陸婭楠 趙展慧 2017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很提氣的“年報”:經濟增速一枝獨秀,就業目標超額完成,企業景氣度多項指標創近5年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年內4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在世界經濟舞臺的聚光燈下,中國經濟顏值高、氣質好、活力足,釋放滿滿正能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等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審時度勢、科學決策、真抓實干、迎難而上,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經濟更具活力和韌性,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 “穩”是主基調,中國經濟總體平穩“顏值高” 6.8%,這是今年三季度的中國經濟增速,也是中國經濟連續第九個季度保持在6.7%—6.9%的運行區間內。 “在經濟總量的高基數上,在轉型升級的強壓力下,中國經濟還能保持中高速增長,且運行波動如此之小,不僅在世界上獨占鰲頭,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也是罕見的!”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說。 穩字當頭,正是5年來中國經濟運行的主基調,繪就了中國經濟的高顏值。 速度穩,堪稱全球發展“火車頭”。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GDP年均增速超過7.2%,遠高于同期世界2.5%和發展中經濟體4%的平均增長水平,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今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增速6.9%,不僅遠高于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也超過了金磚伙伴。 貢獻大,猶如世界經濟“壓艙石”。聯合國日前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的1/3依仗中國。5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30.2%,超過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的總和,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占全球的比重達15%,比5年前提高3.5個百分點。 就業穩,創業熱,“好飯碗”越端越牢。今年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80萬人,同比增加3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和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都保持在4.9%以下,創下近期低水平。 物價穩,錢包鼓,“獲得感”越來越強。今年1—11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5%。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7.5%,比6.9%的GDP增速高0.6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贏”GDP增速。 “今年的經濟發展延續了十八大以來的好勢頭,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取得的成績令人鼓舞!”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說。 “進”是關鍵詞,經濟發展轉變方式“氣質好” 12月12日凌晨,“口碑”APP里的5萬份海底撈滑牛、6萬個漢堡王漢堡、10萬份樂購超市洗衣凝珠等單品,在1小時內均告售罄。回溯一個月前的“雙11”,中國人當日消費超2900億元,平均每秒生成9800多個快遞訂單,再次刷新單日購物成交額的世界紀錄。 從“雙11”到“雙12”,從網店到實體店,火熱的消費巨浪正是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的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經濟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2017年,中國經濟更是大力瞄準“進”這個關鍵詞,在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里彰顯絕佳“氣質”。 ——這是供給質量持續改善的一年,中國經濟“體格”越來越壯。 在廣東東莞,人們驚喜地發現,這個“世界工廠”的“貨架”發生了重大改變:只有微薄利潤的運動鞋,產量占全球份額已不足1/10,而高附加值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卻已占全球市場的1/4。 “中國經濟以質取勝,中國制造不再是大路貨的代名詞,高鐵、核電等高端裝備,手機、電腦等信息化產品,在全球中高端產業擁有了一席之地。”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首席專家陳東琪說。 放眼全國,先進產能穩步發展,優質供給加快孕育,落后產能陸續退出。今年11月,我國高技術產業與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4.4%和10.3%,增速分別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8.3和4.2個百分點。同時,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續回落到2%,煤炭和鋼鐵的年度去產能任務超額完成,6月30日成為全國地條鋼“歸零”日。 “供給體系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不斷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不斷提高,這是今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的重要成果。”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說。 ——這是經濟結構日益優化的一年,中國經濟“體型”越來越優。 從產業結構看。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比第二產業快1.5個百分點,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8.8%,比上年同期提高0.3個百分點。 從需求結構看。今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4.5%,比上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比資本形成的貢獻率高出31.7個百分點。消費保持第一驅動力的地位,中國內需潛力持續釋放。 從區域結構看。年初以來,隨著三大戰略深入實施,四大板塊良性互動,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高于全國,東北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也在加快、固定資產投資由負轉正,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這也是企業效益穩步提升的一年,中國經濟“體能”越來越充沛。 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家是對市場冷暖最敏感、對中國經濟最有發言權的群體之一。 翻開企業賬本:今年1—10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3.3%,比1—9月加快0.5個百分點。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7%,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企業杠桿率持續降低,提質增效邁大步。 傾聽企業信心:年末公布的第二十五次全國性企業家年度跟蹤調查顯示,認為目前盈利“正常”或“好于正常”的企業家占53.4%,為近5年來最高值;停產、半停產企業比重為17.8%,為近5年來最低;認為2017年宏觀經濟“正常”的企業家首次超過一半,為2008年以來的歷史最高點。 “新”是主旋律,新舊動能加快轉換“活力足” 新時代的中國,經濟新動能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 新動能在白山黑水——大連光洋的五軸高檔數控機床,打破外國技術封鎖,實現了出口日本,從“班門弄斧”躍升為“班門賣斧”;黑龍江農墾通過精細種植實現糧食“十四連豐”,鴨稻、蟹稻的每畝收益也比常規水稻增加550元。 新動能在黃海之濱——海爾智能工廠生產線上,每15秒就會誕生一臺洗衣機,耗時僅為過去的一半,產品價值卻比以前翻了2倍;青島紅領的柔性生產線上,依靠數據驅動與智能制造,效率提升30%。 新動能在改革前沿——深圳柔宇的柔性超薄顯示屏,厚度僅0.01毫米;自主創新的大疆無人機,穩居全球民用無人機領域第一把交椅;華為的歐洲專利申請量躍升至第二位,已向蘋果手機征收專利費…… “今年中國經濟沒有出現較大波動,與宏觀調控針對性和精準度提高、新舊動能加快轉換密不可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正確處理‘穩’和‘進’的關系,宏觀政策保持了基本取向的穩定性連續性,市場預期進一步穩定;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為新動能的持續釋放提供了良好環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邢志宏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發展迸發強勁動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今天,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源源釋放的巨大紅利,為新時代輸送不竭動力,讓中國經濟活力足、潛力大、后勁強。 新技術層出不窮。首架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成功,世界上口徑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天眼”發現兩顆新脈沖星,5G技術催生萬物互聯時代……“中國智造”正在為世界科技版圖增色。 新業態蓬勃發展。今年前11月,我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2.4%,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廣泛滲透,共享單車等被外媒點贊的中國“新四大發明”正在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 新產業快速成長。開新能源汽車,看智能電視,學遠程英語,住特色民宿,游主題公園……過去老百姓想不到、不敢想的“綠色經濟”“幸福產業”正風生水起,點燃中國經濟的新引擎。 新企業加速孕育。今年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企業451萬戶,同比增長12.5%,平均每天新設1.65萬戶,這些創業新兵擼起袖子加油干,正努力成為創新主力,譜寫中國經濟的新華章。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當前,我國傳統產業煥發生機、新興產業勢頭強勁,轉型升級正逐漸走出陣痛期、步入收獲季。”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白景明說。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新時代的中國經濟巨輪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航下,搶抓新機遇,開拓新天地,沿著高質量發展的航道劈波斬浪,勇往直前! 提質增效 改革驅動高質量發展 ——2017年中國經濟回眸之二 本報記者 吳秋余 許志峰 “大路貨沒人要,可i5智能機床的訂單雪片般飛來,交貨期排到5個月后了。”遼寧沈陽機床集團車間里一派熱火朝天,i5產品線經理蓋麗亞向記者介紹道。 從拼數量到拼質量,沈機獨創的i5智能機床技術站到了行業潮頭。在今年“冰火兩重天”的市場挑戰中,沈機加速新舊動能轉換,創新業務收入比重從9%大幅提高至35%左右。 進入新時代,“高速度”不再時髦,“高質量”成為共識,中國經濟成色更純、底色更亮、根基更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經濟正朝著質量更好、效率更高、動力更強的發展方向闊步挺進。 五大任務,優化供給側托舉高質量發展 從攻堅之年邁入深化之年,人們發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思路越來越清晰、措施越來越具體、成效越來越顯著,被外媒稱為中國經濟提質的“獨門絕技”。 ——去產能,促進供求新平衡。 “職工的精氣神又回來了!”本鋼集團板材煉鐵廠5號高爐爐長高立波說。隨著供求關系改善,今年鋼鐵行業價格恢復上漲,吃了多年苦頭的鋼鐵企業終于嘗到了甜頭。 無效供給的“減”,換來有效供給的“加”。“鋼鐵行業受益于國家去產能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全面取締地條鋼,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合規企業生產積極性提高。”國家統計局工業統計司司長文兼武表示。 ——去庫存,城鎮化以人為本。 74歲的王永誠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居民,他記得前些年在這里買房時,各類設施不完善,城區空曠冷清。如今的康巴什區擁有34所各類學校,4所市級醫院也先后入駐,人氣越來越旺。“小區到處是綠地,規劃得就像大公園,平時我們就在社區打臺球、下象棋。” 去庫存不只是賣房子,還要順應美好生活需要。各地堅持以人為本,將去庫存與新型城鎮化相結合,增強對農業轉移人口的吸引力。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3.7%,降幅比上月末擴大0.4個百分點。 ——去杠桿,引導資金進實體。 最近,廈門市10家國有企業被壓縮2368億元的銀行授信,自廈門銀監局試行聯合授信機制以來,這是首批被壓縮授信的國企。去杠桿步入深水區,國企成為重中之重。年初以來,中央企業逐步建立多渠道降杠桿減負債機制,多個市場化債轉股項目已率先落地,截至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7%,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 實現高質量發展,去杠桿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陣風”,而是有保有壓,讓實體經濟沐浴更多陽光雨露。“今年銀行對我們的總授信額度增加30%,公司上下對今后的發展更有信心了!”江蘇驃馬智能裝備公司董事長季松林說。 ——降成本,轉型步伐更輕快。 河北諾恩水凈化設備有限公司展廳里,混濁泛黃的污水被注入凈化設備中,汩汩清泉隨即流出。“以前是產生污水的,現在是生產凈水的,多虧國家減稅政策,幫我們實現轉型。”董事長朱增武說,公司被稅務部門認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享受多項稅收減免,每年節省資金數百萬元,讓公司輕松完成從采礦企業到凈水企業的轉型升級。 擴大減半征收所得稅的小微企業范圍、清理能源領域政府非稅收入電價附加……今年,減稅降費“紅包”一波接一波,全年減輕社會負擔超萬億元。1—10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和費用同比各減少0.26元、0.25元。 ——補短板,日子越來越舒坦。 水清岸綠,白鷺翩躚。在上海浦東合慶鎮勤奮村,村民黃月琴笑得很開心:“真是大變樣了!”上海兩年前打響環境綜合整治發令槍以來,拆違1.5億平方米,違法用地、違法建筑、違法排污等“五違”問題集中區域基本消除。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發展短板加速補上。1—11月,我國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3.6%、23.3%和16.6%,快于全部投資16.4、16.1和9.4個百分點。 三大變革,新發展理念領航高質量發展 從解決“有沒有”到著力“好不好”,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高質量發展呼喚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新突破,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質量變革,大批國貨很吃香。 曾經,一個電飯煲成了“中國制造”的軟肋。而今,通過創新補齊質量短板,國貨當自強,正努力成為精品的代名詞。 “過去,中國家電在國外商場里不起眼。現在,去柏林看到海爾洗衣機,去迪拜看到美的小家電,去美國看到海信電視機,國產家電中高端產品正走出國門、揚眉吐氣。”中國家電協會理事長姜風感慨。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產品牌在國內網絡零售市場中表現出競爭優勢,國產品牌銷售額占整體銷售額的74.5%,在家居家紡和家用電器中,國產品牌銷售額占到85%左右。 效率變革,創新釋放高能量。 “以前旺季訂單多、產能少,想吃吃不下;淡季訂單少、產能多,經常餓得慌。”廣東東莞業達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偉說,入駐互聯網平臺“淘工廠”后,他的工廠以批量訂單和定制訂單搭配生產,幾乎全年無空閑。不僅如此,“共享工廠”將工廠產能商品化,訂單需求量大的時候,還能拉上伙伴工廠一起干。 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智造,我國實體經濟領域發生著深刻變革,今年前三季度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6.6%,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為近五年來最高水平,企業“獲得感”“價值感”“含金量”明顯增強。 動力變革,更有韌性和活力。 盡管已是第九個年頭,但今年的“雙11”,“剁手族”們再度熱鬧了一把。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雙11”當天全國實現網絡零售額2539.7億元,同比增長45.16%。 從“掃一掃”支付到“刷刷臉”買單,從“有人”零售到無人超市,從共享單車到共享汽車,讓外國人羨慕的新業態在大城小鎮風起云涌,延展著人們的想象空間。 “中國經濟由中低端走向中高端過程中,出現的新變化、產生的新事物蓬勃興起,不斷涌現出新增長點。”經濟學家姚景源說。 新動能逐漸挑起大梁,成為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動力。1—11月,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各增13.5%和11.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6.9和4.8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跑出加速度。 四梁八柱,全面深化改革助力高質量發展 向改革要動力,向改革要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披荊斬棘,大刀闊斧,上下聯動,蹄疾步穩,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基本確立,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為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勁動力。 ——尊重市場,發展機制更優了。 今年8月20日晚,中國聯通發布公告,正式披露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總體方案,鳴響了重點領域混改“第一槍”。作為國企改革重要突破口,混合所有制改革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在前兩批19家中央企業試點重點任務逐步落地的基礎上,11月又有31家中央和地方國有企業納入第三批混改試點范圍。 政府和市場各歸各位,機制變革激發出中國經濟更持久、更健康的內生力量。今年1—10月,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超過1.2萬億元,同比增長18.1%,增速創近五年同期最高水平,更可喜的是,制造業成為利潤主要來源,央企正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呈現穩中提質、穩中趨優的發展好態勢。 ——簡政放權,發展動力更足了。 “投資不過山海關”,曾是東北經濟的痛。黑龍江向自身權力“開刀”,省級行政審批項目下放50%,政府權力清單精簡70%……營商環境之變,引來大量資本。據統計,黑龍江全省近三年1億元以上產業項目3420個,其中東北區域外企業投資1100個,占比近1/3。 “放管服”持續加力,打造營商環境高地。今年初,我國進口化妝品“審批改備案”試點在上海浦東新區啟動。“從審批改備案,節省了至少幾個月時間,消費者對進口優質產品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麗人麗妝總裁黃韜說。 到今年10月底,全國31個省份已全部開通網上企業登記系統,累計受理量474.1萬件。辦企業、當老板成了零成本的尋常事,前三季度,每天有1.65萬戶企業在大江南北扎根生長,是商事制度改革前的2倍多。 ——擴大開放,發展空間更廣了。 11月,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傳來重磅消息: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且實施3年后投資比例不受限。金融業向來是一個國家開放程度的試金石,允許外資控股,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 雁棲湖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收獲270多項具體成果,見證著世紀藍圖從理念化作行動、從愿景變為實景。共商、共建、共享——“一帶一路”倡議得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支持,并被寫入聯合國大會決議與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 “中國主動提出‘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充分體現了歷史轉折關頭的大國擔當,將對世界經濟發展起到重要引領作用,為全球化進程注入新的動力。”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說。 新方位,新起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馳而不息、奮發有為,中國經濟必將書寫恢弘壯闊的發展新答卷。 民生改善,實打實的獲得感 ——二〇一七年中國經濟回眸之三 本報記者 杜海濤 林麗鸝 臨近歲末,盤點這一年的生活,人們各有收獲:“脫貧了”“漲工資了”“搬新房了”“開公司了”“在城里落戶了”……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一張張開心的笑臉,匯成了一幅多彩斑斕的民生畫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重中之重,一大批惠民政策舉措緊鑼密鼓、落地生根,突破了一些過去想突破而未突破的關口,辦成了一些過去想辦而未辦成的大事,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共享發展,日子越過越舒坦 2017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每項民生指標也在各自的刻度尺上持續攀升—— 數一數錢包,居民收入增速再次跑贏GDP。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42元,實際增速7.5%,比人均GDP增速快1.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未來幾年,只要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速保持在5.3%以上,到2020年就可實現比2010年‘收入倍增’。”國家統計局住戶調查辦公室主任王萍萍說。 掂一掂“飯碗”,就業狀況“風景這邊獨好”。今年前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80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全球著名商業教育機構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發布的《2017年度世界競爭力報告》顯示,在許多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中國就業指標排名世界第一。 算一算脫貧,減貧成績單讓全球矚目。2013至2016年,全國累計減貧5564萬人,年均減貧1391萬人。國際知名雜志《經濟學人》撰文點贊:“中國是世界減貧事業的英雄。”今年,我國貧困人口將再減少1300萬左右。“一年就摘掉貧困帽子,日子過得跟我的小龍蝦養殖業一樣紅火。”在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官灘鎮洪湖村,低收入農戶陳廣軍受益于地理標志商標扶貧,今年靠賣“盱眙龍蝦”就掙了15萬元,是去年收入的7.5倍。 看一看養老,社會保障網越織越密。今年,1億多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上調5.5%左右,養老金實現“十三連增”。職工醫療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各類社保水平也穩步提高,我國逐步織密世界上覆蓋人群最多的社保安全網。“這幾年,政府接連上調養老金,我的養老金比剛退休時漲了將近4倍,足夠花!”吉林省梅河口市退休老職工呂順說。 比一比投入,財政“真金白銀”支持力度大。一年來,中央部門帶頭,各級政府堅持過緊日子,卻給民生事業做足了預算,資金用在補民生短板上。前11月,教育支出26625億元,增長8.1%;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支出13329億元,增長9.5%;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2751億元,增長15.7%。前10月棚戶區改造開工600萬套,1400萬住房困難群眾改善了住房條件。前不久,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北楊家村的蒲文亮搬進119平方米棚改新房,“再不用住那冬冷夏熱的老房子了!村里的旱廁也改成水廁,咱鄉下人過上了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政策給力,改革增強獲得感 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千家萬戶的小事就是中南海牽掛的大事。5年來,民生改革扎實推進,改出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今年,收入分配改革發力“縮小工資收入差距,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行政體制改革著力去除“門好進臉好看,但事難辦”,公安管理體制改革破解“辦證件難、考駕照難、出入境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美”……一系列改革動作,聚焦人們最關心、最煩心、最憂心的事,解決了許多深層矛盾,整治了大量沉疴舊疾。 改革改在問題根子上,難題少了帶來獲得感—— “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根源與藥品加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今年,在我國實行了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被取消,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同時,全國所有省份和統籌地區已全部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并聯網運行。“藥價降了,異地看病也方便了。”安徽阜陽市太和縣的己女士近日在北京協和醫院看病,享受到新農合異地就醫聯網結算服務,“醫療費2.2萬元,出院時只需自掏1.2萬元。” 改革改在百姓心坎上,保障好了夯實獲得感—— 住房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剛需。今年,房地產市場的供給側改革在租賃市場、土地供應、金融管控等多個領域深入推進,住房制度改革成為熱詞。“租售同權”“共有產權住房”已在多地展開試點,“住者有其居”不再遙遠。上海某外企員工王陽說:“作為‘80后’,大城市的高房價曾經使我在選擇工作時很糾結,中央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多管齊下調控房價,增加保障房供給,讓我對留在上海發展有了信心。” 改革改在民生“刀刃”上,機會多了增強獲得感—— 孩子能成才,是每個家庭最大的期盼。今年,我國繼續擴大重點高校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6月“新高考”拉開帷幕,上海、浙江高考綜合改革試點成功落地,全國性鼓勵類加分項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項目減少63%,教育更加公平。“感謝國家貧困地區專項招生計劃,給了我追夢圓夢的機會。”河南信陽市光山縣涼亭鄉考生陳佳如愿考進了北京的大學。一年來,全國3個專項計劃共錄取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10萬人,較上年增加8500人,增長9.3%。 民生改革愈加注重統籌協調,既做加法,也做減法。一個個應該取締的審批事項被禁止了,一大批不該收取的各種費用取消了,改革的協同性更強。“手機漫游費不收了,醫保卻實現了‘全國漫游’;不僅看病可以異地報銷,身份證也可以異地辦理了。”在廣州打工的湖南瀏陽人朱衛方說,“我們這些出來打拼的人感受最深,生活中的難事,政府都替咱想到了、幫咱解決了。” 藍圖繪就,向著幸福再出發 “搶到票了,年底就去成都看大熊貓、吃火鍋。”12月6日,西成高鐵正式開通當天,西安姑娘唐靜就買了西成高鐵的車票,“過去蜀道難于上青天,如今一線穿秦嶺,半日川陜還。”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今年,我國交通等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食品藥品等質量監管越來越嚴格,新零售等消費業態越來越豐富,城鄉居民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出門更順暢。9月“復興號”動車組運營時速達350公里,全球領跑。10月,全國航班正常率達83.29%,創8年來新高。在城市,地鐵、網約車、共享單車任你挑,截至目前,我國內地已有32座城市開通軌道交通,總里程超過4000公里;在農村,柏油路鋪到了村里頭,小汽車開進了家門口,今年我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5萬公里。“十一”長假,各地共接待國內游客約7億人次。預計全年國內旅游人數達48.8億人次,同比增長10%。 餐桌更安全。一年來,監管部門持續發力,確保“舌尖上的安全”,網上叫外賣、買生鮮,百姓心里更踏實。“真新鮮!打開塑料袋時,波士頓大龍蝦還在動呢!”北京朝陽區十里堡社區居民劉杰說,他通過手機APP在網上預訂的海鮮,當天就能送到家,“足不出戶,嘗遍美味。” 消費更新潮。前11個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3.1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與消費升級相關商品增速加快,11月體育娛樂用品類商品銷售增長15%以上。“看大片、上瑜伽課、逛采摘園,這錢花得值,周末都覺得時間不夠用了。”江蘇省蘇州市大學教師丁宇說。 不僅生活更精彩,人生也能更出彩。這一年,我國連續出臺多項新政策,大力優化創業創新環境,奮斗者有希望,開拓者有奔頭,全社會活力進一步迸發。 “簡政放權讓我輕裝前行,扶持平臺給我加油鼓勁。”在河南自貿區開封片區,創業者賈雷拿到了全國第一張“二十二證合一”的營業執照,“這真是最好的創業時代!”他興奮地說。同是河南人,光山簡榜村女大學生陳若晞從大城市返鄉創業,以“淘寶店+直播”的新方式推銷家鄉土特產,“有了互聯網,在哪兒都能實現夢想。”世界銀行發布的《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從2013年度到2017年度,我國營商環境的世界排名提高了18位。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十九大報告描繪的民生新藍圖,讓人振奮,令人向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讓新時代的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13億人的生活會越來越美、精氣神會越來越足。讓我們向著幸福再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