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連續5年提高了城鄉低保和農村特困人員的救助供養標準,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就能到達最近的醫療點,明年全省實現15萬人脫貧500個貧困村銷號……遼寧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振興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力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前,省政府新聞辦舉行“貫徹十九大,邁向新征程”新聞發布會,省民政廳、省衛計委、省公安廳、省扶貧辦相關負責同志向新聞媒體介紹了遼寧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有關“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相關情況。
據介紹,遼寧省高度重視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連續5年提高了城鄉低保和農村特困人員的救助供養標準,目前全省城市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月557元,農村低保平均標準達到每人每年4293元。截至目前,全省保障城市低保對象55.3萬人,保障農村低保對象73.9萬人。同時,全面推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目前,全省各類養老機構達到1797家,養老床位達到26.39萬張。此外,5年來,中央和省共下撥救災資金14.5億元,年均救助受災群眾143萬人;建立了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有關工作機制;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全面建立;5年來每年提高重點優撫對象的生活補助標準。
下一步,遼寧省將繼續提高城鄉低保和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全面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認真落實好各項救助政策,科學認定低保家庭,積極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兜住民生底線。落實國家及省有關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的意見,落實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放管服”改革等系列政策制度,鼓勵吸納社會力量投資養老服務業。進一步健全完善救災應急的各項體系,繼續大力推進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認真落實“雙擁”優撫安置政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衛生計生系統扎實推進衛生與健康事業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初步建立了分級診療體系,80%以上的居民15分鐘內就能到達最近的醫療點,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已覆蓋1690萬人,全省注冊全科醫生5793名,每萬人擁有1.37名全科醫生,是3年前的3倍多,全部取消藥品加成,徹底破除了公立醫院“以藥補醫”舊機制;醫療衛生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擴展到14項,城鄉居民人均期望壽命、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均高于全國水平,發放居民健康卡突破1700萬張;全省醫療與養老機構簽約全省醫養結合機構219家,床位總數近3萬張,保障群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下一步,全省衛生計生系統將落實“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系列部署。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強化公立醫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發揮醫保基礎性作用,加快完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全面取消以藥養醫,加快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全省公立醫院藥占比下降到30%以下,嚴格執行藥品采購“兩票制”;統籌推進相關領域改革,精準對接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醫療衛生健康需求。
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公安廳深入實施遼寧公安“創新發展戰略”,啟動了基礎建設年、警務規范年建設,開創了常態化打擊整治模式。近五年,全省違法犯罪總量、刑事案件、行政治安案件環比分別下降34.78%、25.93%、37.85%,有力維護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在強化打擊整治的同時,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成效也在不斷顯現。在服務全省振興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方面,五年來,全省公安機關累計破獲各類經濟犯罪案件2.5萬余起,挽回經濟損失100多億元,并持續推進公安機關“放管服”改革,提高了企業和群眾的辦事效率。
目前,公安機關已經形成了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具體實施方案,共確定了7個方面、72項重點任務,如將加大對黃賭毒、黑拐騙以及民生領域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統籌推進動靜態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強化農村社區警務工作,全面推進“互聯網+”服務模式,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不斷提高公安機關執法質量等,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遼寧省建立完善了脫貧攻堅的制度體系,有效提升了鄉村治理水平,每年減貧25萬人以上,實現前所未有的成績。從2014年到2016年底,全省農村貧困人口三年共減貧77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3%,今年,全省再脫貧25萬人。貧困地區面貌明顯改善。15個省級貧困縣今年準備脫貧摘帽4個,分別是康平縣、新賓滿族自治縣、清原滿族自治縣、桓仁滿族自治縣;1791個貧困村2016年脫貧銷號621個,今年脫貧銷號500個。
省委、省政府計劃2018年全省實現15萬人脫貧、500個貧困村銷號、6個省級貧困縣脫貧退出;2019年進行脫貧攻堅掃尾;2020年,對臨時性返貧人口進行扶持,實現穩定脫貧,鞏固減貧成果。其中,2018年是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一年,遼寧省將從6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堅持基本方略,夯實精準基礎;堅持突出重點,解決深度貧困;堅持“三保障”,做實“五個一批”;堅持“三位一體”,形成攻堅合力;堅持從嚴考核,倒逼真抓實干;堅持黨建引領,強化基層基礎。確保全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