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省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構筑強大凝聚力的戰斗堡壘構筑強大凝聚力的戰斗堡壘 ——青海省創新基層黨組織建設紀實 本報記者 郜晉亮 重視基層組織建設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新時代意味著新起點新要求,新時代呼喚著新氣象新作為。對于黨的基層組織而言,不僅要作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更要成為新時代的先鋒,有勇于創新的作為。 青海省各級黨組織堅持抓基層、打基礎、強一線,持續用力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上水平,精心打造了一批地方黨建品牌。農村黨員的身份意識被充分激發出來,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先鋒隊;基層組織生活實現了常態化,黨員敢于曬成績、亮承諾,爭當為民服務的表率……黨的基層組織真正成為了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農村黨組織有了“固定黨日” 每到固定黨日這一天,海東市平安區沙溝鄉沙溝村黨支部書記星生明總會早早來到黨員活動室,打掃好衛生,燒好水,然后再把活動的議程仔細捋一遍,把要同黨員們一起學習的內容熟悉一遍,更重要的是還要做好其他黨員向支部提意見的心理準備。 如今,每到這一天,像沙溝村黨支部一樣,海東市所有村的黨支部都會忙碌起來。 12月1日,在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郎家村黨員活動室里,記者親身感受了固定黨日活動的熱情。奏國歌、重溫入黨誓詞,這是活動的規定動作。在自選動作暢所欲言環節,村里老黨員郎存福第一個發言,他提出,要盡快將堆放在村中溝渠里的生活垃圾清理一下,村里經濟上去了,但環保的意識不能落下去。 在村民謝彭華的記憶里,這幾年來,若是村里沒有什么重大活動、重大事情,黨員活動室從未這樣熱鬧過。即使是遇上重大活動、重大事情,開會時全村黨員也未必都能到齊。來了的黨員多數也都是只帶著兩只耳朵,聽聽書記安排完工作,講完事情,就各自散了,很少有發表自己意見和建議的,更不用說大家聚在一起謀劃村里的發展了。 黨員召集難、活動走過場、方法不生動、內容太單調、效果難確保等問題,是海東市乃至青海省多數農村黨組織普遍面臨的難題。為了尋找這道難題的答案,2015年,海東市將每月1日固定為農村黨員活動日,并在全市1586個農村黨組織中推行,重點圍繞黨性教育、民主議事、公益服務、能力提升等內容開展活動。 說起固定黨日的好處,海東市委組織部黨代表聯絡辦主任李海元說:“‘固定黨日’活動打破了原有的‘支部會議’格局,把黨內組織生活開到群眾日常生活中,把黨員的教育管理提升到為民服務辦實事中,使每一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凝聚民心、煥發活力、攻堅克難的堅強堡壘,讓黨內政治生活和特色主題活動成果惠及廣大群眾,使黨內生活成為引領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風尚。” 一個黨員一面旗,打造脫貧攻堅先鋒隊 3年前,西寧市大通縣青山鄉青山村還窮得叮當響。當時,全村45戶貧困戶的人均純收入才2700多元。現如今,全村不僅脫了貧,而且貧困戶人均純收入比當時翻了將近四番,達到了10586元。青山村的變化得益于黨的好政策,也得益于脫貧路上選準了產業,更得益于有一支由黨員組成的戰斗力強大的幫扶隊伍。 汪龍是村里一名普通黨員,也是外面“打天下”的能手。村黨支部書記汪玉寶告訴記者,汪龍長期在海西州種植枸杞,每到枸杞收獲季節,他總會從村里帶10多個人到枸杞基地采摘枸杞,對于貧困戶而言,幾個月下來收入不菲。像汪龍一樣的黨員,已經成了青山村脫貧攻堅的先鋒隊。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黨員要做脫貧攻堅的先鋒隊。”青山村第一書記李培坤告訴記者,“為了讓黨員的作用在脫貧攻堅中發揮出來,我們探索出了精準扶貧網格化管理新模式。將全村劃分為16個網格,并在網格內標注貧困戶、黨員戶,讓貧困戶有事找得到黨員,讓黨員服務延伸到貧困戶。” 小到一個青山村,大到青海省脫貧攻堅主戰場,基層黨組織脫貧攻堅的力量正在不斷釋放。2015年10月,青海省選共派4196名“第一書記”和扶貧(駐村)工作隊員到全省1206個重點貧困村、軟弱渙散村、維穩重點村駐村工作,并推動全省4500余個黨組織與村黨組織結對共建,14.5萬余名黨員干部與15.92萬戶貧困戶全覆蓋結對認親,有效實現了窮村謀發展、弱村抓整頓、維穩重點村促和諧的目標。 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在脫貧攻堅一線中,越來越多的黨員帶富脫貧,已經成為精準脫貧的強大牽引。 讓干部留下身、安下心、干成事 回憶起初到鄉里工作的情景,澤庫縣西卜沙鄉人大主席旦正才讓告訴記者,那會兒鄉里的干部喝水要到河里去挑,冬天取暖要自己買牛糞燒爐子;雖然有一個簡陋的小食堂,但要想吃到新鮮的蔬菜卻很難;整個鄉政府只有兩臺電腦,而且還沒有網絡,辦公條件不是一般的差。要是讓干部們說句心里話,估計沒有多少人愿意在這樣條件的鄉鎮工作。 “黃南州大部分鄉鎮服務對象高度分散、服務半徑大,干部開展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苦努力,更為突出的是鄉鎮工作生活條件普遍較差,‘條件差、留人難、難留人’、干部‘走讀’等問題突出,久而久之,鄉鎮干部奉獻意識淡化,工作沒有長期打算,普遍存在‘能走就走’的思想,談不上扎根基層、服務人民。”說起問題的嚴重性,黃南州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馬青云坦言。 這樣的“常態”必須改變!為此,黃南州爭取資金2.21億元,從2014年起,正式啟動實施鄉鎮“八有”工程,即有黨校、圖書閱覽室、周轉房、食堂、網絡、庭院綠化、健身場所、衛生廁所,讓鄉鎮基層干部真正住得下身、安得下心、干得成事。 澤庫縣麥秀鎮是率先在黃南州實施并完成“八有”工程的鄉鎮,州里不少鄉鎮都投來羨慕的眼光。麥秀鎮黨委組織委員卡毛吉告訴記者:“這里海拔太高,氣候不好,沒有實施‘八有’工程前,鄉里辦公、生活條件很差,留住人很難。再看看現在,簡直是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幾年,鄉里面陸續考進來的大學生都愿意留在這里工作。” 如今,青海省正在大力推廣黃南州鄉(鎮)基層政權“八有”工程經驗,將計劃利用2-3年時間,投資9億元,實現全省365個鄉鎮“八有”工程全覆蓋,讓基層政權煥發新的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