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多數拋荒"到"耕無余田" 村里的土地為何"吃香了"?新華社南昌12月11日電(記者秦宏)記者日前在江西金溪縣陸坊鄉青田村發現,這里部分兩年前多數還拋荒的土地,通過村民自愿入股合作社集中管理經營后,不僅全部耕種上了,且畝均增值上千元。 “很多村民在外從事面包行業,多數留守人員想耕作沒能力,上梅、橋上等四個村小組上千畝田拋荒或半拋荒。”村主任戴仕增說。 戴仕增倡議村委會成員牽頭成立合作社,嘗試把四個村小組的田集中起來,對外發包或自主經營,摸索解決土地拋荒,甚至實現增值的路子。 2015年9月,青田村村委會成員商量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每畝每年保底300斤谷子收入,經營有溢價再分紅的方案,得到了四個村小組村民普遍支持,共155戶村民1041.88畝土地加入。“保底收入就比分散流轉收益高,大家覺得可以加入。”村民理事李發良說。 “田集中后整整基礎設施,好田差田都流轉出不低于300斤谷子的價。”李發良說,因集中連片可降低經營成本,流轉議價能力顯著提高;且產業多樣化發展,使土地增值明顯。 同時,這些規模化的產業和合作社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平臺,為貧困戶和留守勞力提供了就地務工收入。 青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會計彭子榮告訴記者,去年合作社的田畝均增收1500多元,股東戶均增收3000元。村民戴亮生說,他去年流轉費和股息分紅拿到3624元,在合作社打工收入4200元。當初合作社約定可隨時退出,現在不僅沒人退出,還有不少村民要求加入。 戴仕增說,去年合作社借助國家的試點政策,還利用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到80萬元低利率貸款助力經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