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誰來種地?產業咋興旺?鄉村振興“劃重點”
详细内容

誰來種地?產業咋興旺?鄉村振興“劃重點”

誰來種地,產業咋興旺?鄉村振興“劃重點” 

  編者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黨中央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事實上,三農問題一直是我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從未動搖。多年來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以三農為主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發起了脫貧攻堅戰,不讓一個人在小康路上掉隊。一批抓住政策改革紅利、集中自身特色資源優勢、敢闖敢試的“第二代明星村”相繼涌現,為鄉村振興正在探索一條條新路。如何解讀鄉村振興戰略藍圖?城鄉二元結構如何打破?三農發展的難點何在?鄉村振興,路在何方?對此,本刊編輯部組織多路記者分赴江蘇、安徽、河南、重慶等地進行了深入調研。

點擊進入下一頁

 

  2016年以來,金寨縣實施安徽省首批美麗鄉村建設整縣推進試點,將產業興旺、生態宜居與宅基地制度改革、扶貧搬遷、移民搬遷、古村落保護等相結合,探索出適合山區和貧困地區美麗鄉村建設的“美麗鄉村+”新模式 陶明 攝

  “第二代明星村”的新產業新模式新生活 

  半月談記者 陳剛 姜剛 孫清清 韓振

  經過近年來的不懈探索和實踐,“第二代明星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里的新產業、新模式、新生活,初步展現了鄉村振興的圖景。它們當下的謀篇布局,更為未來描繪著新時代的鄉村畫卷。

  “美產業”富民強村 

  江南勝景地,無錫桃花源。2800畝標準化示范桃園,每逢花季游人如織,收獲季節桃香滿溢。物聯網、自動噴灌等現代農業科技廣泛應用到桃樹上。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提振了無錫陽山鎮桃源村的發展信心。雖然陽山水蜜桃遠近聞名、農民收入節節攀升,但種桃賣桃已經無法滿足這里的發展雄心。

  產業薄弱,一直是廣大農村的“軟肋”。我國農業發展的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破解“豐產不豐收”難題,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主攻方向。

  在桃源村,不僅將桃產業做大做強,還鼓勵農民多種經營。“前寺舍自然村村民是周敦頤的后代,就是寫《愛蓮說》的周敦頤。這里一半的農戶家里做土酒,我們準備將蓮心入酒,打造周氏家酒品牌。”桃源村黨支部書記張谷頗有信心地說。

  或依靠電商脫貧致富,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蜚聲全國,或打造特色農業品牌華麗轉身,當下,許多“第二代明星村”正不斷提升農業發展的層次,提升農業競爭力,打造富民產業。

  農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種和養,而是被賦予了生態、休閑、文化傳承等更多功能和期待。國人的生態、休閑、文化需求日增,為農村特別是近郊農村挖掘生態優勢提供了空間,為眾多像桃源村一樣的村莊提供了發展“美麗產業”的時代契機。一些村莊能成為“明星村”,主要在于充分發揮獨特優勢,提高了知名度,產生了品牌效應。

  這些顯然還不夠,鄉村振興還呼喚農村發展多層次的新產業。當下,桃源村正在打造升級版的民宿旅游和文創產業。民宿品牌“鄉宿”看中了這里江南特色的民居,正在建設融精品酒店、文創產業于一體的項目平臺。

  “三字訣”改天換地 

  產業怎么引?平臺怎么搭?發展空間怎么拓展?探尋“第二代明星村”的發展路徑,能找到其背后的某些共性堅持。

  ——“融”字訣。一二三產業融合,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事實上,風景好了,游客來了,村里的土特產也不愁賣了。這成為一些三產融合較好的村莊的現實模樣。但這些并非憑空而來,也不能停留于此。“融”的下一步,是要建設基礎設施、打通流通渠道、完善配套服務、謀劃產業提升。

  半月談記者采訪張谷時,他說一直在思考怎么提升環境質量、項目如何落地、資金從哪里來、游客需要什么服務等具體問題。江蘇省農委主任吳沛良認為,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打造一二三產業聯動、生產加工銷售旅游一體、產村融合的大型都市田園綜合體,這一路徑未來可期。

  ——“改”字訣。釋放改革紅利,激發新動能。

  改革為發展提供了動力。大力發展集體經濟,是許多明星村一把“鑰匙”打開三農問題多把“鎖”的路徑。在安徽宣城花園村,改革提供了發展新平臺:土地沒有了,就到外村流轉幾百畝土地建立農產品基地,服務當地“菜籃子”工程,也帶動居民就業;賓館、老年公寓不夠用了,就盤活原有廠房進行改造提升……

  ——“創”字訣。依靠創業創新,引領三農發展新氣象。

  開辦農家樂是“小創業”,整體經營村莊是“大創業”,引進新產業,更是開創農村發展的新天地。重慶萬盛區涼風村村口,有一個“微企夢鄉村”的牌坊,念起來有點拗口,背后卻是一段大眾創業的不凡經歷。為實施精準扶貧,推動資源枯竭區域轉型發展,重慶市工商局聯合萬盛經開區在這里打造微企創業基地。短短8個月,涼風村就從貧困發生率高達13.7%的窮困村,變身為生態優美、產業興盛的新農村。

  新生活宜居宜業 

  在風貌塑造上留住鄉村的“形”,在文化傳承上留住鄉村的“魂”,在宜居宜業上留住鄉村的“人”。鄉村振興,書寫著波瀾壯闊的巨變,更直接開創了村民們的新生活。

  “你看,我們現在做的電線光纖入地,這樣的工程,以前只有城市里才有。村里的環境改善了,檔次提高了,游客更愿意來,不僅收入高,生活也更加愜意。”桃源村田寺舍自然村52歲的周雪洪說,年輕人在外面上班,老兩口種桃每年有七八萬元的收入,將來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宜業宜居,夯實美麗鄉村建設基礎,首先造福的是當地農民。前寺舍的特色田園鄉村試點,如今已經明確了村莊節點空間、公共空間、建筑和景觀提升優化方向。宜業宜居,自然可以留人。辦農家樂在家里“就業”,在網上做農產品銷售,在民宿當“管家”,在景區做服務。在“第二代明星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留在村里,他們既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更是鄉村振興的建設者。

  鄉村振興,不僅需要環境之美,還呼喚風尚之美、人文之美。這既體現了三農發展的新需要,也為農村生活增加了新內涵。

  在桃源村,村服務中心的衛生服務站、桃源書畫室、婦女兒童之家等便民設施惠及村民2000多人。便民理發室對60歲以上老人和殘疾人實行半價,對低保戶免費。村巷布設著公益廣告,村里的電子屏長期滾動播放文明創建標語。村里有一支439人組成的“春風義工”志愿者服務隊,常年開展扶貧幫困、巾幗助老、生態環保、文明旅游等服務。

  村莊民主建設鍛造了經濟社會生活的新狀態。在花園村,民主決策、群眾監督,早已成為常態。花園村黨總支書記李開富說,村民是股改工作的主體。改不改、怎樣改,都要充分尊重村民意見。股改各個環節都讓群眾廣泛參與,接受群眾監督,因而贏得了村民的廣泛支持。

點擊進入下一頁

 

  廣西:侗寨農民畫助力增收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活躍著一批鄉村農民畫家,他們以農村民俗作為創作元素,進行農民畫創作,并將作品銷往廣東廣西和香港。張愛林攝

  “明星村”帶頭人談鄉村未來 

  半月談記者 姜剛 陳剛 韓振 孫清清

  半月談記者近日深入皖蘇豫渝等地,走訪改革開放時期涌現的安徽小崗村、江蘇華西村、河南南街村等第一代明星村,以及近年來在發展致富產業、壯大集體經濟等領域厚積薄發的第二代明星村,傾聽這些明星村的帶頭人暢談鄉村振興未來。

  中國農民真正迎來好時代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講到村民心坎上了。”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花園村黨總支書記李開富說,這一戰略對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等作了部署,“我們村近年來正是圍繞這一主題改革發展的,與戰略要求高度一致”。

  被稱為“安徽股改第一村”的花園村,是遠近聞名的二代明星村。2013年以來,花園村推進農村“三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先后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安徽花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經營酒店、老年公寓等項目,2016年村集體經濟收入比2013年增長近60倍,人均收入增長3倍多。

  至于大家耳熟能詳的一代明星村,經過幾十年的改革發展,在發展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致富方面已走在前列。江蘇省江陰市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說,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至關重要,這是今后解決三農問題、全面激活農村發展活力的重大行動。

  受訪的兩代明星村帶頭人認為,鄉村振興戰略意味著中國農民真正迎來了一個好時代。“對于這一點,華西村的老百姓感受最深。”吳協恩說,今天的華西人不再是過去一畝三分地上種田、辦廠的華西人。華西目前已經實現了小康,5年來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從8萬元提升到9.05萬元,增幅達13.1%。

  河南省臨潁縣南街村黨委書記王宏斌說,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發展來說無疑是及時雨。這些年來,南街村圍繞“農”字做文章,按照“多業輔助一業上,一業帶動多業興”的發展戰略,相繼建起面粉廠、方便面廠、調味品廠等20多家企業,產值達20多億元。在發展過程中,打造出“南街村”知名品牌。

  重慶市萬盛區涼風村,依靠“多點開花”的小微型企業和生態資源,發展旅游休閑、農家樂、綠色果蔬等,將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從過去的‘涼心村’到2015年實現整村脫貧,涼風村的振興大有希望。”村黨支部書記李明會說,黨的十八大后,國家持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關鍵支撐。但真正實現振興還需要有產業支撐、人才支撐、制度支撐等,今后農村地區要注重同時打造硬實力和軟實力,因地制宜發展可持續產業,讓老百姓持續受益。

  先要共建,才能共享 

  “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給土地流轉雙方吃了定心丸。”中國農村改革主要發源地、安徽鳳陽縣小崗村黨委書記吳夕明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既讓農民對土地的使用心里更有底,也讓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信心更足,更敢投入了。

  作為二代明星村,江蘇省無錫市桃源村位于陽山省級旅游度假區核心地帶。“三權分置等改革政策給村里拓展了發展空間。”桃源村黨總支書記張谷說,村里正在流轉土地打造“花海”、探索宅基地流轉等,增加休閑旅游的新內容,為民間資本進入提供可能。這些改革提升了農民收入水平,年均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農民人均收入從10年前的1萬多元,增加到3.5萬元。

  對于改革發展帶來的變化,兩代明星村帶頭人都深有感觸。吳協恩說,改革是啃硬骨頭,是“傷筋動骨”的事,是革自己的命。今年,華西開始推行一系列人事、股權、制度改革,涉及每個村民的切身利益。“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從天而降。”吳協恩認為,老百姓要想擁有更好的未來,先要共建,才能共享。

  前些年,工商資本入農,由于“水土不服”,部分項目運作不佳,出現虧損甚至“跑路”行為,帶來負面效應。有的地方形成“爛攤子”項目,一時難以破解,出現農地撂荒現象。兩代明星村帶頭人表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時,產業選擇不準是“攔路虎”。另外,成立公司或合作社經營中還遇到融資難、人才缺等難題。

  李明會說,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村民的環境保護意識得到了明顯提升,但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仍有待加強,市場觀念比較薄弱。“這需要一個過程,等到大家的觀念全面提升后,鄉村治理和村集體公司會運行得更加順暢。”

  未來的“農村都市” 

  “產業興旺是根本,生態宜居是基礎,鄉風文明是關鍵,治理有效是保障,生活富裕是目標。”吳協恩告訴半月談記者,華西將打造“農村都市”,既要有都市品質,又不失農村特色。未來的“農村都市”應符合八個標準:發展質量更高、管理更加規范、生態更加宜居、文化更加繁榮、人才有更大舞臺、社會更多包容、幸福更有溫度、干群更講正氣。

  “抓黨建、建隊伍、促發展,使南街村的每一位黨員都成為帶領職工村民干事創業的旗幟。”王宏斌表示,農村黨組織是帶領農民致富奔小康的戰斗堡壘,如果黨組織軟懶散,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話。“所以,我們首先要抓好黨建工作,這是一切工作的綱。”

  “鄉村振興一定要因地制宜,切不可千村一面。”李明會說,有些地方基礎設施薄弱,就應加大投資力度,改善基礎設施;產業需要扶持,就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產業。涼風村山水資源豐富,就應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配套旅游休閑項目。

  采訪中感受到,各地明星村正將鄉村振興戰略轉化為實際行動。剛剛榮獲“全國文明村”稱號的花園村已有“大動作”。李開富介紹,村里剛剛注冊成立了一家農副產品公司,注冊資金2000萬元,將把宣城市19個蔬菜基地的農產品集中起來,由公司進行包裝配送。

  “光富口袋不富腦袋,那你只是一個土豪。只有腦袋富了,這個富才是健康富。”吳協恩說,要破解鄉村人才凋敝問題,就要給不同層面的村民制訂培訓計劃,特別是干部和年輕人。華西村在西藏專門設立了干部培訓基地,讓華西的干部到西藏去援建,同時也培養堅強的品格和堅韌的精神。為了讓華西的年輕人不忘過去、不忘初心,每年分期、分批選送35歲以下的年輕人到貴州“幫帶村”,與當地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同時,華西還有計劃地輸送年輕人到專業學校,甚至到國外去培訓。有志于搞創業的送到以色列學習,在高科技發展上有興趣的送到美國培養,以此不斷孕育華西未來的希望。

  記者觀察 

  鄉村振興“三大難” 

  半月談記者 韓振 孫清清 陳剛 姜剛

  難點一:鄉村凋敝根源復雜 

  鄉村凋敝,也被描述為農村空心化,指人口外出、產業空虛、農村落敗等一系列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導致了大量社會問題,比如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成為農村可持續發展和農民幸福感提升的“傷口”。

  欲求鄉村振興,首先要找出鄉村凋敝的根源。一個村莊的衰落基于各種因素,如交通不便、飲水困難、沒有學校、缺乏產業等等,歸納起來就是資源貧乏。當地群眾為了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不得不“人往高處走”。近年來,全國各地快速推進的城鎮化建設,也是伴隨著資源的調配而發生的,“產業跟著功能走,人口跟著產業走”就是這一過程的生動體現。

  在城鄉二元結構的總體環境下,鄉村凋敝與城鄉資源的巨大差異密切相關。以教育資源分布為例,不少地方在農村地區長期推行“撤點并校”,大量散布在鄉村的學校被撤除。這種方式固然便利了教育管理,但給鄉村文化的傳承帶來了致命傷害。一些村莊淪為文化乃至文明的“盲區”,進一步滑向衰落的深淵。當前,不少地方已經認識到這一弊端,采取了一些彌補手段,鄉村文化與文明的火種才得以更好地存續。

  “必須清晰地認識到,資源并不僅限于基礎設施領域,還包括制度、體制、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重慶萬盛區涼風村黨支部書記李明會說,這些因素之間相互關聯,牽一發而動全身。比如人才短缺、管理落后、資金匱乏等,這些若得不到根本改善,農村仍將缺乏足夠吸引力。

  難點二:片面追求城鎮化率 

  現階段,我國城鎮化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片面追求城鎮化率的做法應當摒棄。要結合我國新時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充分認識到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在農村,多采取措施在農村地區發力,提升農村地區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硬實力方面,基礎設施仍是農村發展最大短板。不少村莊依舊存在道路不通,農產品無法創造價值的狀況。物流梗阻現象突出,影響了“互聯網+農業”戰略的實效。此外,水利的影響因素仍不容忽視,不少地區依舊停留在靠天吃飯的階段,一些地方安全飲水尚存困難,造成了大量農民外出謀生。住房方面,國家通過農村危房改造,讓不少農民住上了新房,但由于投入資金總量有限,惠及人口受限,有待進一步加大力度。

  只有鄉村的基礎設施改善了,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才愿意流動到農村。在完善基礎設施的過程中,政府應當起到絕對的主導作用,有規劃、有步驟地穩步推進,從而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軟實力方面,產業、人才、技術、文化、意識等需要全面加強。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有足夠的利潤作保障。長期以來,農業效益低下,導致土地撂荒、勞動力流失等問題,要扭轉這種局面,必須走現代農業道路,提升農業產品的個性化、差異化及其品質,讓農業產生效益。當前,各地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經營的模式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嘗試,但如何形成差異化競爭、提高現代農業的廣度仍有待破解。

  產業發展需要人才、技術等要素的支撐。農村產業的發展會吸引人才回流,還會提升當地的文化及意識水平,而這些因素又將反作用于產業發展,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難點三:妥善處理兩組關系 

  眼下,“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在轉化為切實的景象。一些基層干部表示,未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妥善處理兩組關系:

  一是優先發展與兼顧公平的關系。有的地方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時不是全盤考慮、統籌推進,而是將資源往個別鄉村聚集而忽視了其他村莊。這樣容易出成績,但與全面小康以及均衡化發展要求不符,也會引發社會不公。

  二是基礎建設與生態保護的關系。受訪基層干部普遍認為,不能狹義地理解鄉村振興概念。經濟發展是鄉村振興,環境變好了也是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應當因地制宜,一些生態脆弱、生態價值大于經濟價值的區域,基礎建設應當讓位于生態保護,并通過生態搬遷等方式,在保障村民生活水平的情況下,實現生態的振興。

點擊進入下一頁

 

  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鎮農民朱小兵在介紹他將自家農房改建的鄉村度假民宿。截至目前,建德市已有3000多位“農創客”累計投資120多億元,在現代農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行業大顯身手。譚進攝

  專家解碼鄉村振興 

  李國祥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從解決三農問題在全黨工作中的地位、振興鄉村戰略總要求、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構建現代農業體系、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和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等方面,對三農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這既明確了鄉村發展的基本方向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著力點,又建構起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美好前景。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義。

  目前,我國不同鄉村的產業經濟差異比較明顯。有的鄉村基本上只有農業生產,而有的鄉村農業已占很小的份額。有的鄉村勞動生產率很低,青壯勞動力基本外出,而有的鄉村勞動生產率非常高,吸納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實現產業興旺,應是在尊重不同鄉村資源稟賦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差異化的產業發展。判斷鄉村產業是否興旺,最重要的指標應是當地特定產業能否吸引高素質的年輕人。

  隨著新型城鎮化不斷推進,現有的糧食主產區和其他典型農區的勞動力與人口將進一步外流外遷,其鄉村產業格局將會進一步分化。一部分鄉村產業主要是種養融合,種植業為養殖業提供飼料,養殖業為種植業提供肥料,農業面源污染物將逐步被資源化利用替代,產業實現循環發展。這類地區供給的農產品主要滿足遠距離市場需求,通過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主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來實現。另一部分鄉村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休閑體驗、鄉村旅游產業蓬勃發展。

  無論是種養融合,還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產業體系,首先都要解決誰來種地的問題,這必然帶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快速成長。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將讓農民更放心地流轉土地;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將讓職業農民獲得更高的勞動生產率和收入,從而吸引高素質年輕人成為現代農業發展有朝氣的新生力量。穩定承包權,將讓農村勞動力更加合理地在城鄉和工農之間流動,小農戶有機地融入現代農業發展中,從而形成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其次,通過發展現代生產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可有效解決地怎么種和產業怎么發展問題。鄉村產業興旺,國家糧食安全將會更有保障,綠色優質安全農產品的供給也將有效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對于沿海和城市郊區等經濟發達地區的鄉村來說,很多以非農產業為主,人口構成和密度與城市之間差異相對較小。這類地區的鄉村產業目前比較興旺,面臨的主要難題是外來人口與原集體成員的融合。通過深化農村集體產權改革,將有力保障原集體成員財產權利。在此基礎上,該類鄉村外來人員的福利也會不斷增進,會有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員成為新集體成員。這樣,不僅可以很好地解決當前面臨的用工缺口難題,還能實現產業持續興旺;不僅現有產業優勢不斷鞏固,還會為新產業新業態發展提供推動力量。

  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現代化的一般趨勢是農業在經濟社會中功能不斷弱化,鄉村大量優質資源要素流向城市,鄉村產業“空洞化”,村莊“空心化”,鄉村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目前,我國部分農村也面臨類似問題。應通過大力促進鄉村產業興旺,促進農村經濟繁榮,吸引一部分年輕人回鄉,甚至下鄉創業就業,扭轉農業萎縮、農村衰退、農民邊緣化的態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地方。當前,我國已經涌現出很多美麗鄉村,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與此同時,也不能否認,我國多數鄉村的生態環境依然堪憂。一些鄉村環境臟亂差,面源污染嚴重,遍地是農業生產廢棄物和生活垃圾。要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促進鄉村產業綠色發展、農村環境有效整治,讓農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使人與自然真正和諧共生,繼而大大提升農村對資源要素的吸引力。

  如果說產業興旺和生態宜居是鄉村振興戰略在物質文明發展上的核心要求,那么鄉風文明則是對鄉村文化建設和農民精神生活的核心要求。

  目前,我國仍有部分農村地區陋習盛行,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巧立名目擺設宴席,人情消費讓農民苦不堪言;部分農民不講科學講迷信,不愛勞動愛賭博。在一些貧困鄉村,幫扶干部忙脫貧,貧困戶卻袖手旁觀。面對這些積弊和新問題,地方政府應積極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農民的文化素養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是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是可持續發展的精神之源。

  有效的鄉村治理是振興鄉村戰略的基層組織保障。村民自治是保障農民民主權利的根本,但在以宗族和熟人組成的鄉村社會中,受傳統愚昧思想的不利影響,村民自治在現實操作中問題也不少,如婦女權益得不到有效保護等。對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治理要將自治與法治、德治有機結合起來。這為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指明了方向。我國一些地方的村規民約,充分體現了自治、法治和德治精神,不僅促使當地形成良好社會風氣,而且對克服小規模農戶分散經營弊端也產生了積極作用,值得總結推廣。

  我們在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必須依靠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新世紀以來,我國統籌城鄉發展,實施一系列惠農強農富農政策,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已經連續多年呈現縮小態勢,交通基礎設施等公共產品供給、養老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的制度性差異基本消除。

  盡管如此,我們必須看到城鄉差距仍然較大,農業農村仍然是短腿短板,農民增收難度較大。三農問題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開啟現代化新征程所必須啃下的“硬骨頭”,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展望鄉村振興的未來,農業農村現代化必將加快推進,農民能夠更充分更公平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過上富裕美好新生活,城鄉差距將進一步縮小,新型城鄉關系將更加明顯地呈現!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