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薯葉變香茗 致富添新路“喝過茶嗎?”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說:“喝過!”“喝過紅薯葉茶嗎?”可能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紅薯葉還能做茶?”日前,記者在河北省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見證了紅薯葉變成香茶的過程。這是該村駐村扶貧工作組立足當地產業特色,為村民們謀劃的精準脫貧項目。 2016年2月,石家莊市國稅局扶貧工作組進駐西城仔村。經過深入調研,認真謀劃,確定了“以產扶農、以工養農、以科促農、以文興農”的思路,先后發動群眾搞起奶牛養殖、有機生態谷子、紅薯規模化種植,并建起了小米等雜糧加工廠。 行唐縣是紅薯產業大縣,據統計,全縣每年紅薯種植面積達5萬畝,產量約5.3萬噸。一直以來,人們重視的只是長在地下的紅薯,紅薯葉除部分成為畜禽的飼料,大都白白丟掉了。 細心的工作隊員查閱了大量資料,發現紅薯葉不僅營養豐富,而且還有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等保健功效,當地一直有用鮮嫩紅薯葉拌涼菜的傳統。但由于鮮薯葉不易保鮮和運輸,其經濟效益一直沒有得到開發和利用。 “能不能將紅薯葉制作成深加工產品賣出去,讓鄉親們增加一份收益?”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宋玉宏一直在琢磨。一次喝茶時,他腦中靈光一閃,萌生了把紅薯葉做成茶的想法。今年3月份,年輕的稅務干部孫會峰被調入駐村工作組,宋玉宏提起制作紅薯葉茶的想法。湊巧的是,孫會峰有幾位親友是茶商,他自己也見過制茶的全過程。宋玉宏的想法得到孫會峰的贊同,他們當即決定試一試。今年5月,紅薯葉茶研發工作正式啟動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個多月的探索,他們綜合借鑒武夷山巖茶、云南普洱茶、西湖龍井茶的制作工藝,研制開發出具有北方特色的紅薯葉制茶工藝。他們還運用云南少數民族傳統的制茶工藝進行改良,解決了紅薯葉香氣不夠、容易碎散等問題。 產品成型了,符合標準嗎?能不能喝?好不好喝?需要找專業部門和專業人士鑒定。正巧,西城仔村是全市“五包一”的深度貧困村,除了石家莊市國稅局外,還有神威藥業集團等單位協同。而神威藥業正好有國家級檢驗室。駐村工作組把紅薯葉茶拿到神威藥業集團參照中草藥的標準進行檢測。經檢測,發現紅薯葉茶不僅沒有農藥殘留,鉛、鎘、汞等對人體有害重金屬含量均達到無害化要求,而且其中槲皮素、山奈素等對人體有益的特殊元素含量豐富,是一種具有養生價值的生態有機茶。這一結果,增強了工作組把紅薯葉茶產業做大做強的信心。 經過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討論,他們決定把紅薯葉茶確定為扶貧產業項目,號召村民特別是貧困戶村民加入紅薯葉茶的制作中來。這一創新成果也得到了定點扶貧單位的重視。在今年10月石家莊召開的“2017第七屆河北國際茶業博覽會”上,石家莊市國稅局局長李軍、神威藥業集團董事長李振江到會為紅薯葉茶做宣傳。會上,紅薯葉茶以“觀之通透、聞之清香,回口甘甜、回味綿長,多泡不淡”等特點,受到很多茶商的追捧。 西城仔村黨支部書記顧雙年說,目前他們的紅薯葉茶已小有名氣,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市場上一斤最高賣到500元。他告訴記者,今年全村200多畝紅薯地,共生產了500多斤干茶,僅此一項就為村集體帶來了10多萬元的收益。鄉親們參與采茶、制茶,每人每天可獲得70元至100元的收入,僅今年夏秋兩季,就為鄉親們發了5萬多元的工資。今年紅薯葉茶生產剛剛起步,產量還較低。預計明年,僅紅薯葉茶項目就可使每畝地至少增收五六千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