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新農民播種新希望
详细内容

新農民播種新希望

新農民播種新希望

——探尋鄉村振興之路(下篇)

  本報采訪組

  核心提示

  “‘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談種地”是時下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隨著工業化與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勞動力快速流動,“弱者種地”“差地種糧”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記者在四川崇州、江蘇大豐、河北柏鄉遇到這么一群人。他們有本土派,扎根在農村、始終愛農業、力求善經營;有返鄉派,農村出身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回到家鄉,帶回新氣象、新思想;有下鄉派,或是農科人員或是經商人員,為廣袤田野帶來技術或資金。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新型農民。

  老農民變身農業CEO

  崇州有1883名農業職業經理人,在他們的經營下,以低成本實現規模化經營,農業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也有保障

  現年45歲的任建忠是四川省崇州市隆興鎮青橋村人。此前,他長期務農,也外出務過工,回鄉后,做過一段時間養殖生意。因養殖技術不過硬“虧了”。從那以后,任建忠萌生了系統學習種養技術的強烈意愿,而農業職業經理人的培訓為他提供了絕佳機會。

  2011年3月,崇州市青橋土地股份合作社成立,任建忠接過了職業經理人的擔子。農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理事會決定種什么,職業經理人決定怎么種。“以前年為例,生產計劃書里安排了種900畝水稻,當計劃確定后,不管是選種、育秧、機耕還是插秧、除蟲、收割,都由我來安排。作為股東的農民即便什么都不用做,一年每畝地就能有600多元的分紅。”2013年獲得中級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2015年獲得高級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任建忠的證書等級和經營規模在同步提升。

  職業經理人的收入如何確定?任建忠說,合作社對經營純收入實行1∶2∶7的分紅,10%作為合作社發展的公積金、20%作為農業職業經理人傭金、70%作為社員土地入股分紅,輔以超產分成或二次分紅等方式,保障入社社員收益。在任建忠看來,此前之所以出現“弱者種地”現象,根本原因還是農民種地不掙錢,而不掙錢的主要原因是經營規模太小。

  “我以前也曾丟下田地出去打工,時間不長。”47歲的農業職業經理人王志全說,他曾到大城市做過裝修工。2011年,他回家不久就遇到合作社成立,便競聘當起了職業經理人。最初規模只有80畝,但土地集群效應已初顯:農戶治蟲成本15元一畝,而合作社只需12元一畝。收割季到了,農戶請的收割機70元一畝,而合作社50元一畝。王志全對新技術應用很敏感,收曬完畢后測產,這茬糧食畝產平均760斤,比普通農戶多出260斤。

  “第一年,我找村民入社,第二年,大家爭著找我入社。”2012年,王志全打理的農田比第一年多出了300畝。這一年,他通過培訓,拿到了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幾年間,他所管理的3個合作社土地,從百余畝發展到3500余畝。

  如今,崇州已經有1883名農業職業經理人,在他們的經營下,農業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也有保障。隆興鎮副鎮長周維松曾是最早的農業職業經理人,他說,“職業經理人不是老板,其收入與經營規模和個人能力有直接關系,主流的農業職業經理人一年能賺30萬元至40萬元。如今,全鎮95%的土地實現了規模化經營,其中合作社經營占九成以上。獲得職業經理人證書不是終點,如果長期不從事相關實際工作,也會被取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曾專門調研了崇州農業經營模式,并把農業職業經理人、土地股份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三位一體的模式概括為“農業公營制”。他認為,這種模式以低成本實現了規模化經營,較好地解決了傳統土地流轉中存在的高成本問題。有一技之長的職業經理人規模化經營土地,也促進了職業農民的培養。

  “農二代”的現代農業觀

  高收入、職業成就感、當地扶持是他們回來的主要原因,追求的是現代農業,喜歡嘗試電商、品牌農業

  24歲的王伶俐,王志全的女兒,喜歡穿著漂亮的裙子穿梭在田間地頭,看水稻秧苗是否栽種整齊,看麥子收割是否保質保量,她愛農業也愛打扮。她2015年大學實習時,就跟著父親王志全下田忙活。第二年,完成了成都師范學院的學業后,她選擇回到家鄉,成為農業職業經理人,和父親一起管理著600多戶農民的3000多畝土地,種小麥、水稻、油菜,年收入數十萬元。

  “我們這一代職業經理人喜歡嘗試新的東西,比如農業電商、品牌農業。如果是傳統農業,那吸引不了這么多大學生,我們追求的是現代農業。”王伶俐介紹,她目前更多負責的是西蜀糧倉公司的專業化運營,主打營銷“稻蝦藕遇”生態大米。這是由當地20個合作社發起組建的公司,主打的是區域公用品牌。目前,公司建成了稻米展示館,還實現了線上運營。不同于父親主要聚焦第一產業,她把觸角延伸到了農村二三產業,已開發了300多畝稻魚綜合種養基地,明年還要上馬稻田養殖小龍蝦,發展休閑垂釣。“可能我們沒有父親他們能吃苦,但年輕也是一種優勢。”她自信地說。

  未務過農的年輕職業經理人憑什么讓入社農民們放心?記者采訪另一位農業經理人時找到了答案。2013年初,1988年出生的宋丹還在崇州一家培訓機構從事英語、計算機教學。“我大學專業是環境與藝術設計,畢業后一直朝九晚五。”一次偶然的機會,宋丹在成都郊縣與當地的農業職業經理人接觸,“完全顛覆了我對種田的認識。沒想到種田也能當CEO,而且發展潛力很大”。這位并不了解農業的姑娘心動了,報名參加了培訓考試,并取得了農業職業經理人證書。

  2013年底,她成功競聘為和旺土地股份合作社的農業職業經理人。剛來時,合作社只有171畝入股土地,很多村民都抱著觀望的態度。她每天跑到地里看麥苗長勢,有情況就求助農技站。“在崇州,種田其實很簡單。依托四川農大以及省市農科院所,組建了農業專家大院。其他農業社會化服務也很齊全,一個電話就可以弄好,職業經理人主要是做好決策。”宋丹說。

  “前一段有位外省的大戶來參觀,跟我說,在他們那里,種田人的地位低,但感覺在成都務農很火,種田很體面。”宋丹經常與各地的朋友交流,她為目前的1243畝土地量身打造了干濕分離型農業,“我們臨近榿木河濕地公園,有著獨特的地理資源優勢,適合發展休閑觀光旅游。發展休閑農業,但得有特色,不能只靠菜花節。濕,就是沿河打造稻田綜合種養,發展休閑農業。干,就是在規模化集中土地上,機械化種植大田作物”。

  為何大學畢業選擇回到農村?王伶俐和宋丹都表示,每年幾十萬元的薪金只是一方面,職業成就感和當地的扶持是另一方面。按照當地規定,農業職業經理人從事糧食規模經營,可以在普通補貼的基礎上提高10%;以個人身份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對個人應繳部分給予60%的補助;憑農業職業經理人等級或榮譽證書,可以獲得10萬元至100萬元信用貸款支持,并享受政府貼息。初、中、高不同等級的證書可以從銀行獲得的貸款額度也不同。

  “最初,農民有觀望情緒,我們鼓勵村組干部、農機農技人員和種糧大戶當農業職業經理人。如今,大家爭著當農業職業經理人,主力已經變為返鄉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外出經商人員。同時,職業經理人的年齡在降低,學歷在提升。”崇州農發局農技中心主任劉波說,當地每兩年對農業職業經理人的職業素養、經營規模、工作業績等情況進行考核,根據考核情況維持或改變經理人等級。如出現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違規等問題,一律取消農業職業經理人資格。

  農業職業經理人不僅有了歸屬感,還開始了抱團發展。成都市農業職業經理人協會會長楊國武說,協會于2014年底成立,已有4800多名會員,對外向各類合作社推薦優秀經理人,對內開展交流活動以及誠信評定等。目前,包括崇州在內的成都各郊縣都已成立協會分會,全市有市、縣、鄉農業職業經理人人才資源信息服務平臺35個。

  職業農民培育的帶頭人

  職業經理人發揮著農技推廣和農民培育的作用,帶動涌現出一大批新型農民,發展出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

  “以前100畝地需要3個職業農民來管理,如今只需要1個。職業經理人水平越來越高,農民的職業化水平也在提高。”劉波說,崇州是農業部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縣,實行雙培訓機制,專家、農技員對職業經理人進行培訓,后者對新型農民進行培育。后續還有知識更新培訓。“以前,為了農技推廣和農民培育想了不少招兒,無奈普通農民對一畝增產50元的技術不在意。但職業經理人卻很在意,因為面積大。如今,職業經理人把新型農民給帶動起來了。”劉波說。

  2016年,崇州農民合作社帶動農戶面達72%,比2012年提高18.3個百分點。全市土地股份合作社達246個,入社面積31.6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61%,糧食適度規模經營率達到70%以上。目前,崇州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7329人,其中職業經理人1883人,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江蘇大豐的新農民培育則與下鄉的農業科技人員密不可分。上海市農科院園藝所所長周志強在大豐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大豐豐收大地種業公司的法人代表。作為大豐的新農民,周志強在豐收大地農業示范園“安家”多年。他的實驗室兼車間,不僅成功培育出了黑枸杞種苗,還承接了來自阿聯酋等海外客戶的柳棗苗培育訂單。“其實蔬菜瓜果好吃不好吃,種得好只是一小部分原因,源頭還是在于種子。”周志強給記者算了筆賬:種苗質量好,提前培育好而不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實際上是延長了一個生產季,帶來了疊加的經濟效益。

  近年來,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大豐涌現出很多新主體、新業態和新載體,集成了全新的發展理念、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的科技裝備。更為可喜的是,像周志強這樣的新農民的出現,發展了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既讓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具體措施得以落到實處,也使得生產服務型職業農民有了用武之地。

  深秋時節的河北柏鄉縣,莊稼已經收完,冬小麥也已種下。在固城店鎮南江村,劉偉立在賣山藥的過程中,發展了大規模種養業。如今,他流轉了村里900多畝土地,形成了種養循環的產業鏈。隨著規模提升,他開始雇傭村里的種養能手幫著管理。該縣龍華鄉鄉長韓利鋒說,未來鄉村振興,必然有大量農民從土地上剝離出來,做“三金”農民,即土地流轉后收取土地租金、掙傭金、獲得土地入股的股金,而從事農業的必須是有技術、愛農業的人才。

  記者采訪發現,柏鄉縣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正迅速崛起。他們通過發展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訂單生產等模式,引領著農業結構調整。當地鼓勵企業經營者、農業科技人員、退役軍人等各類人才下鄉創業創新,帶動農村新產業發展。同時,開展新型職業農民發展需求調研,分產業、按類型開展專題培訓,培育的新型職業農民達到3000人。

  (采訪組成員:徐 涵 顧 陽 喬金亮 劉 慧 執筆:喬金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