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創業致富 >>創業致富 >> 駿馬奔向致富路
農村創業優勢
更多

  在市場化的今天,農業創業帶頭人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杰出人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他們是農村改革的必然結果,同樣也是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   可以利用當地的一些自然環境做適當的養殖或者結合當地的特殊資源做一些產品,推向市場。   例如在山里養野豬,野雞。特色食品加工等等。

農村創業天地寬,我國農業、農村有巨大市場。而且在農村創業有幾方面的優勢:

農村資源

  在中國大部分農村都比較落后的,以自己種的糧食的一部分飼養家禽為主的小結構經濟。農民年收入是很低的,而他們的勞動力是最低廉的。農村完全可以利用自產的大量糧食飼料積累轉為經濟,產生大量的有機肥料,滿足種植業的需要,以此來滿足家庭經濟的最低要求。因此發展特色種養業是農民們最實在,最實惠,而且很容易被接受和積極歡迎擁護的致富之路。

政府扶持

  今年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已成為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各省市對養殖、種植業有很多資金扶持,特別是特種養殖以其投資少、周期短、市場大、效益高更是成為眾多投資者和農民朋友的首選項目。

详细内容

駿馬奔向致富路

  “明年5月,我的小馬駒斷奶了,能賣三四萬元。”四川省阿壩州紅原縣瓦切鎮牧民澤旺羅日對未來生活滿懷期待,“自從2013年到馬場做管理員,每月還有3000元的穩定工資收入。”

  一年幾萬元的收入,對于澤旺羅日這樣的貧困牧民來說,“我們很知足。”

  近年來,紅原縣通過發展馬場,并對馬匹進行品種改良,正在帶動越來越多牧民致富。

  脫貧門路——馬種改良,一匹馬價值翻20倍

  見到澤旺羅日時,他正在西藏藏駿馬業發展有限公司紅原基地的馬房做著喂食、清潔等日常工作。

  基地的左右兩邊,分別母馬和公馬的馬房。走進馬房的人,想必都會被里面的高頭大馬所吸引。“這匹‘112’紅馬是從純正新西蘭血統,價值180萬元;那匹‘23’黑馬是從澳大利亞引進的,價值160萬元。”馬場場長曾勇介紹,“我們紅原縣是阿壩州以藏族聚居為主的純牧業縣之一,歷來就有賽馬的傳統。這兩匹都是在賽馬大賽上得過冠軍的,當地牧民很認可,和它們配種后繁育出來的半血馬一匹能賣到四五萬元。”

  花高價從國外買來種馬,再與本地河曲馬進行雜交,這是出于什么考慮呢?“內蒙古、新疆等地的馬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品種改良,賽馬時,一些種質的河曲馬根本比不過。”藏駿馬業副總經理常麥充滿擔憂,這也正是他在外闖蕩多年,如今返鄉創業的原因。“人家從幾千公里以外拉來的馬賣幾萬元一匹,還很暢銷,而本地馬賣2000元一匹,也沒人要。”

  “當地養馬百姓生計堪憂啊。”從小放牧長大的常麥對牛馬很有感情,更是心系著他的藏族同胞。“在牧區進行馬種改良對百姓有好處,改良后的半血馬既保留了本地河曲馬的耐力,又有了國外血統馬種的速度。當然,性狀保持良好的河曲馬公馬和母馬我們也用來進行繁育,以獲得優秀的純種河曲馬。”

  帶動致富——馬場雇工,全部都是貧困戶

  今年50歲的牧民貢波,在馬場已經當了5年管理員,每個月3000元的工資收入讓他已經“小富即安”。沒想到,他兒子切日塔依如今也來到馬場工作,而且有更高的理想。身材瘦小的切日塔依目前在馬場邊干著放馬的工作,邊學騎馬馴馬技術。“我想要當一名騎手。”這樣切日塔依就可以拿到馬場里最高的每月1.2萬元的工資,如果賽馬獲勝還能有額外獎金獎勵。

  同時,腦筋靈活的切日塔依,在馬場工作期間也開拓了他的思路,把握住了賺錢的機會。他把工資攢起來,又向朋友借了錢,花5000元買了一匹母馬。“今年已經跟‘23’號配上了,生了一匹小馬駒。”不出切日塔依預料,明年他就會有幾萬元的賣馬收入。

  來馬場配種是免費的嗎?對此,曾勇介紹,給青海、甘肅當地牧區牧民配馬,一匹收6500元的繁育費用;給紅原縣當地牧民配馬,則本著前期免費,等小馬駒出售以后,收取售價50%的費用。

  “我們需要這樣的機會,等于是可以零成本脫貧。”說起和他一樣的貧困戶,切日塔依深有感觸,“以前馬場包括我在內的17名工人都是貧困戶,不久的將來我們肯定可以脫貧了。”

  發展期盼——政府扶持,馬業也能納入國家補貼

  “2012年從澳大利亞、阿拉伯、新西蘭等地進口了11匹純種馬,因為‘水土不服’,后期配套技術也跟不上,導致一下死了5匹。”曾勇怎么也不會忘記,“價格都在每匹70萬-180萬元不等,都是非常好的馬,跑得特別快。”

  曾勇心疼,好好的馬死了,投入的資金也打了水漂。

  “前期投入特別大。馬場里8匹公馬、4匹母馬,加上地租、馬房、配種設備、人員開支等等,需要源源不斷地投入資金。”曾勇說,“后期管理技術也很關鍵。我們的種馬住的是現代化的馬房,吃的是胡蘿卜、大麥、蘋果,每天定時曬太陽、洗澡、量體溫。要說像是照顧小娃娃一樣,一點也不為過。后來經過一點點摸索,讓我們的技術人員‘走出去’學習,把外面的技術人員‘請進來’培訓,才能保證現在的成活率。”

  然而,擺在馬場面前的是很現實的問題——5年投入上千萬元,都要自掏腰包。

  對于馬場未來發展問題,常麥希望政府能多給予一些政策方面支持。“其他地區我不清楚,但在我們當地對于養馬的政策補貼可以說是空白;同時,對于馬匹的品種改良、養殖技術等也沒有專門的研究機構。”直到接受采訪時,常麥還在不停打電話與各方溝通,希望能成立合作社,希望當地馬業能被納入國家補貼項目。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