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創業致富 >>創業致富 >> 多舉措提升村集體服務能力
農村創業優勢
更多

  在市場化的今天,農業創業帶頭人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杰出人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他們是農村改革的必然結果,同樣也是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   可以利用當地的一些自然環境做適當的養殖或者結合當地的特殊資源做一些產品,推向市場。   例如在山里養野豬,野雞。特色食品加工等等。

農村創業天地寬,我國農業、農村有巨大市場。而且在農村創業有幾方面的優勢:

農村資源

  在中國大部分農村都比較落后的,以自己種的糧食的一部分飼養家禽為主的小結構經濟。農民年收入是很低的,而他們的勞動力是最低廉的。農村完全可以利用自產的大量糧食飼料積累轉為經濟,產生大量的有機肥料,滿足種植業的需要,以此來滿足家庭經濟的最低要求。因此發展特色種養業是農民們最實在,最實惠,而且很容易被接受和積極歡迎擁護的致富之路。

政府扶持

  今年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已成為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各省市對養殖、種植業有很多資金扶持,特別是特種養殖以其投資少、周期短、市場大、效益高更是成為眾多投資者和農民朋友的首選項目。

详细内容

多舉措提升村集體服務能力

  河南臨潁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多舉措提升村集體服務能力

  本報記者 夏先清 通訊員 王佳寧

  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集體經濟薄弱、發展活力不足、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現狀,通過“選、培、育”三關選出致富帶頭人,并按照“一村一策”選擇致富路子,同時加強村級經濟監督,一手破解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難題。

  農村集體經濟的強弱,深刻影響著農村發展的質量和速度。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針對農村普遍存在的集體經濟薄弱、發展活力不足、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現狀,從2015年開始,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實行“360”工作模式,嚴把“選、育、評”3關,通過盤活資源等6種方法,建強村級班子,增加集體收入,同時以“零容忍”態度加強村級經濟監督,一手破解村級組織無錢辦事的難題,一手防范“有錢亂花”的新問題。

  目前,臨潁縣367個行政村中,集體固定資產超億元的有5個、超1000萬元的有11個,年集體經濟收入超1000萬元的有8個,打造出村集體經濟蓬勃發展的臨潁樣本。

  選好“領頭雁”

  通過“選、培、育”三關,選出一大批富民強村“帶頭人”和“三強”村級干部隊伍

  近年來,臨潁縣近70%的村集體經濟薄弱甚至集體收入“空殼”,主要依靠每年財政撥付的村級經費維持日常運轉。村級組織因無錢辦事,基礎設施建設等村民公益性需求無法滿足,村“兩委”干部在群眾中說話無底氣、辦事無威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級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戰斗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迫在眉睫。

  “村集體以前走了很多偏路,面粉加工、紙箱加工、藥盒加工……從技術到銷路都不占優勢,全賠了!”1999年,胡橋村黨總支書記胡青舉帶領村干部到多地參觀學習,“國家正在大力搞城市建設,離不開綠化,何不在土地上做文章,發揮我們自己的優勢?”

  “俺們世代種地,就指望莊稼吃飯呢,你種上樹,樹能吃?”一時間,已經干了14年村黨支部書記的胡青舉成了“異類”,村民不理解,就連上一屆的老書記都看不下去,警告他說:“青舉,你可不能瞎胡鬧,別到最后下不來臺!”

  但胡青舉不怕,在他看來,種莊稼活重利薄,一年收入還不到300元,而種植綠化苗木能乘國家政策東風,還能借助村里肥沃、大片的土地以及廉價的勞動力,絕對是個好路子。

  “村民不敢干,我就帶頭先干起來!”1999年,胡青舉帶著村里6名村干部,注冊成立了河南省胡橋實業有限公司,由村委會牽頭,將耕地以每畝600元/年的價格從農戶手中反租回來,統一經營、統一管理。因為很多村民不愿意接受,第1年僅種了30畝。

  “第3年我們賺了‘第一桶金’,每畝收入2萬多元!”這可樂壞了村民,他們紛紛將自家的地種上綠化苗木,跟著胡青舉熱火朝天地干了起來。現在,公司有5000多畝綠化樹木,年收入1000多萬元,種下了法國梧桐、白玉蘭等200多個品種。“我們種樹實行統一管理,把很多村民從土地里解放出來,可以外出打工、做生意,多了條致富的路子。”胡青舉說。

  2004年,為進一步完善綠化苗木種植產業鏈,胡橋村又籌資5000萬元,成立了胡橋園林綠化工程公司,主要承建各類園林綠化工程項目。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綠化工程的施工成本,而且拓寬了苗木的銷售渠道,提高了企業的整體效益。如今,胡橋村綠化公司年均工程總量達8000多萬元,帶動本村及周邊農戶發展苗木2.5萬余畝。

  截至目前,胡橋村集體企業總資產達2.4億元,一躍成為漯河市的經濟強村。

  近年來,臨潁縣通過“選、培、育”三關,選育出一大批富民強村“帶頭人”和“三強”村級干部隊伍,把能干事的人才留下來,想干事有威信的人才選出來,“老支書”引領村級發展現象明顯。

  實施“一村一策”

  探索出龍頭帶動、招商引資等8種增加集體收入模式,因村制宜,分類推進

  南街村、北徐莊村、龍堂村……這些臨潁縣大名鼎鼎的經濟強村,年收入均超億元。但是,經濟發展不能盲目復制經驗,按照“一村一策”大力發展特色村集體經濟,是臨潁縣多年實踐總結出的經驗。

  “我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得益于2015年開始的一戶多宅治理行動,它既解決了村里土地分配不均的問題,也盤活了村里多年閑置的資源。”王崗鎮薛莊村支部書記曹小宇感嘆。

  針對農村建設無序化、村莊空心化等問題,臨潁縣從2015年起,集中開展侵占集體土地和一戶多宅專項行動,通過復耕、土地租賃等增加集體收入。

  “以前誰占就給誰,占多少給多少,攢下了一大堆矛盾,我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調解村民的土地糾紛。”曹小宇介紹,按照規定,村里一戶人家大概可以分0.3畝地,但長期以來的土地強占、多占等問題嚴重,不僅易激發矛盾,還把村集體的土地占了個精光。同時,由于井水枯竭等問題,村子不斷向外發展,村莊空心化問題嚴重,這些問題不解決,集體經濟何談發展?

  “剛開始村民們意見很大,我只能拿著文件上門逐戶勸說。”薛莊村有113處違建的宅基地,根據實際情況,村里允許一部分不影響整體規劃的宅基地以6元/平方米的價格有償使用,其余的全部收歸村集體,出租流轉收租金。同時,荒片荒坑被開發出來,房前屋后全種上了綠化苗木,預計5年后可為村集體增收20萬元。

  據統計,去年以來,臨潁縣農村侵占土地和“一戶多宅”專項行動整理出5500畝村級集體土地,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00萬元。

  除此之外,臨潁縣探索出龍頭帶動、招商引資等8種增加集體收入模式,因村制宜,分類推進,今年上半年,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總量達39億元。

  推行“村官直審”

  由紀檢、審計部門規范審計全縣行政村的財務管理、三資管理執行情況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帶領村民致富,增加村集體收入,是提高農村基層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的有效舉措。但提高村級組織服務能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不會一蹴而就,需要強化監督、機制創新。

  “我干了22年的村黨支部書記。以前村里有個工程項目,村干部幾個人一商量就定了。‘村官直審’后,我們的村級工程也要公開招標。”臨潁縣固廂鄉小師村黨支部書記師干杰說。

  小師村是遠近聞名的明星村,在各方支持下,先后投入8000多萬元建起了社區、中學及幼兒園。師干杰感受到,隨著家業越來越大,原來的拍腦袋做法行不通、走不遠。“2016年我們村要求提前審計村級財務,看看咋干才規范。”

  所謂“村官直審”,是臨潁縣加強村級事務、財務和干部監管采取的一項創新性舉措,指由紀檢、審計部門規范審計全縣行政村的財務管理、三資管理執行情況,并向群眾公示,為沒問題的干部澄清事實,對侵害群眾利益的依法依規、從嚴從重處理。2015年,臨潁縣專門成立歸口縣審計局管理的村級經濟監督管理辦公室,開展“村官直審”。

  “近年來上級交辦的案件線索中,反映農村基層干部問題的占比達39%。”臨潁縣紀委工作人員說,原來由鄉鎮負責審計村級財務,群眾信任度普遍不高,現在由縣級部門獨立進行審計,不僅消除了群眾疑慮,還能為村里提出專業整改和具體發展意見。

  “收支不及時入賬是老毛病,煙盒紙記賬屢見不鮮。”臨潁縣村級經濟監督管理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對村級財務亂象深有感觸。“村官直審”鋪開后,村干部、群眾很快感受到了不同:在臺陳鎮田莊村小廣場上,村級黨務政務公開欄里糧食直補、低保、村級收支等情況列得清清楚楚。村委會大院保潔員、65歲的村民田自安說:“俺的務工費在村里都是公開的。”

  目前,已審結191個行政村,審計資金3.37億元,移交問題線索38條,處理違規違紀人員24人。

  經濟強、鄉風正、村務明,帶來村集體服務能力的大幅提升。今年以來,臨潁縣新修村級道路400多公里、新建村級活動場所115個、文化廣場367個、栽植綠化苗木8萬多棵、安裝路燈9600余盞、增加衛生保潔人員140人,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