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農業科研單位協同發揮優勢為精準扶貧貢獻“農科力量”
详细内容

農業科研單位協同發揮優勢為精準扶貧貢獻“農科力量”

  眼下,我國的脫貧攻堅任務進入關鍵時期,科技扶貧不僅是我國農業農村實現脫貧的重要舉措,也是農民實現致富的重要途徑。為此,從農業科研的國家隊,到各省農科院、農技推廣體系,農業科研人員和推廣人員,致力于發揮科研專長,為產業發展、精準扶貧提供“農科力量”。

  上下同心,其利斷金。近日,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來自農業部科教司、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農業部部屬三院、各省市農(林、牧、墾)科院等共39家單位120余人匯聚一堂,聚焦精準扶貧,集思廣益,探討如何充分發揮農業科技助力精準扶貧、攻克堅中之堅的驅動效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力量。

  “科研院所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必須發揮自身科技、人才和資源優勢幫助貧困地區脫貧。”在中國農業科技管理研究會領導科學工作委員會2017年年會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李興旺如是說。

  院地結對幫扶

    為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作為農業研究主力軍的農業科研院所,必須主動對接貧困地區的政府和農業管理部門,著眼區域經濟發展,開展科技合作和技術服務,精準解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中的關鍵科技問題,促進現代農業和區域經濟發展,肩負起農業產業精準扶貧的歷史責任。”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李開綿對記者說。

  據了解,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服務地方發展,重點圍繞海南省“一市一縣三村”和地處熱區的國家連片特困山區開結對幫扶。海南省儋州市美萬村是熱科院幫扶示范村,在對口幫扶過程中為該村進行了村落規劃,提出了三大戰略:一是山頂種樹、山腰種膠、平地種果、水面養鴨、水底養魚;二是洋樓、沼氣、太陽能,美化、綠化、建家園;三是建集高科技、旅游、度假為一體的新經濟。目前,立體農業、循環農業、美麗鄉村建設的目標均已實現,成為遠近聞名的文明生態示范村。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針對幫扶對象太湖縣桃鋪村實際,選派科技干部掛職第一書記,安排扶貧項目資金200余萬元,開展肉羊健康養殖、全株玉米青貯、稻田養鱉、南方鮮食棗優質綠色早期豐產栽培等技術示范推廣13項,通過項目幫扶、安排就業、危房改造等扶貧措施實現了“人脫貧、村出列”任務。

  陜西省農林科學院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立試驗示范站實現對貧困地區發展精準幫扶。在國家級貧困縣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建立北亞熱帶果樹試驗示范站,300畝的試驗示范田近在咫尺,農民隨到隨學,通過技術引領使枇杷等特色產業成為群眾脫貧的“香餑餑”。其中,清泉村全村402戶1519人總收入1000萬元,僅枇杷一項就占總收入的50%。目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已在全國15個省區產業核心地帶建立了27個農業產業試驗示范站和45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覆蓋小麥、玉米、蘋果、獼猴桃等30多個產業。

  在定點扶貧縣渭南市合陽縣,針對當地農業產業發展實際,制定了科技幫扶助攻方向,提出了依靠葡萄、櫻桃、甘薯、蓮藕、牧草等特色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思路。合陽縣金峪鎮方寨村從2010年至今,在蔡宇良教授團隊指導下,建立4200畝以馬哈利CDR-1為砧木的大櫻桃扶貧示范基地,通過“專家+合作社+貧困戶”及“專家+貧困戶”模式開展產業幫扶。其中,貧困戶王含林栽培大櫻桃2.7畝,2015年收入達到9萬元,帶動了村里其他貧困戶紛紛效仿,實現了產業精準扶貧。

  新品種新技術示范

  特色產業助力精準脫貧

  精準扶貧離不開農業產業的發展,特別是離不開優勢高效農業的支撐。農業科研為農業生產大幅增長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撐。“在全國貧困人口眾多、脫貧攻堅任務繁重的貴州省,通過發展火龍果產業已實現4114戶14113人口脫貧。”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周維佳說。

  為促進貴州火龍果產業發展,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通過建設科研試驗示范基地,開展火龍果優質高效標準化技術等培訓及現場指導,加強火龍果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技服務,推廣火龍果種植面積10萬余畝,累計產生經濟效益28.93億元,惠及農戶2.4萬畝,戶均累計增收12.3萬元。

  貴州省關嶺縣板貴鄉位于北盤江邊,該區域地形陡峭,地勢起伏大,土壤貧瘠,生態脆弱,石漠化嚴重,生產生活條件惡劣。貴州省果樹科學研究所于2005年開始在板貴鄉推廣種植火龍果,種植品種為適應于石漠化種植的“紫紅龍”。截至2016年底,全鄉發展火龍果3000畝,年產值1800萬元,人均收入從發展火龍果前4000元提高到現在的8000元,整鄉脫貧,全面步入小康行列。

  廣西農業科學院“葡萄一年兩收栽培技術”改變了廣西“葡萄禁區”的傳統認識,演繹了“雙季神話”,力助廣西一舉成為全國雙季葡萄最大產區,每畝純收入達1萬元以上,成為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好項目。西甜瓜“蜜蜂授粉技術”每畝節約人工費用170~250元,畝產增加12%,每公斤售價提高1~2元,助推廣西大棚西瓜、甜瓜邁入總產值10億元以上大產業。

  “桂單系列玉米、桂糖系列甘蔗、桂蕉系列香蕉、優質化育種超級稻、脫毒百香果、粉壟綠色生態農業技術等新品種、新技術,在全區產業扶貧精準脫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各地促進農民科技增收脫貧特色產業。”廣西農業科學院院長鄧國富說。

  科技人才輸送

    “農科力量”展現“扶智”力度

  培育扶貧產業、推廣農業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一些列扶貧措施離不開科技人才的支撐。通過不斷為貧困地區“扶智”援助力度,可以有效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實現貧困人口精準脫貧。

  近年來,中國農業科學院先后選派10多批博士服務團成員到貧困地區掛職,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在開展院地合作的陜西省安康市,通過派駐專家對接,在富硒糧油、富硒豬肉、富硒茶等5個合作示范項目取得成效,篩選出了適合當地種植的富硒玉米新品種并示范推廣,研發出了富硒玉米汁飲料和富硒魔芋沖調粉等產品,制定了富硒豬肉和富硒茶標準,形成了創新驅動綠色產業發展的院地合作“安康模式”。

  “十二五”期間,安康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從5815元增加到7468元,年均增速保持13%以上;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69.2萬人,年均減少7萬多人;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來自富硒特色種養業,70%以上的貧困群眾依靠富硒產業脫貧。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自2012年以來,持續推進實施以促進全省現代農業體質增效、增加農民收入、助推脫貧攻堅為主要目標的“三百”科技行動,以100名副高級以上科技人員領銜的團隊、進駐貧困地區100個村企、推廣應用100項科研成果。據統計,“三百”項目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000萬元,累計示范面積26.6萬畝,推廣面積512萬畝,增加收益20.8億元,為當地脫貧攻堅發揮了科技支撐。

  在全國農業科研院所中,圍繞“扶貧扶智”,通過產業專家服務團、科技興農聯合服務團、科技特派員、掛職干部、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等形式為貧困地區源源不斷的輸送科技服務人才,有效的推動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為全國脫貧攻堅事業貢獻了“農科力量”。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