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切實防控農業面源污染高興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要貫徹落實這一精神,必須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著眼新時代,立足新要求,拿出新舉措。當前,要結合農業面源污染具有分布廣、濃度低、形成機理復雜、多數可降解可利用等特征,運用系統學的方法,從源頭控制、循環利用的角度出發,從產業布局、農耕技術推廣、防治設施建設等入手,促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取得新進展。 要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作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工程來抓。就重慶而言,種植業與養殖業脫節是造成農業面源污染的主因,雖然全市1畝耕地面積存欄畜禽不到1頭生豬當量,但長期以來,特別是農村大量勞動力轉移以后,為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農民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造成土壤酸化,有機質減少,地力下降;養殖業單體規模偏大,布局不合理,糞污集中排放,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種養業布局脫節,農業系統內部自身資源循環不暢,造成局部環境負擔偏重,形成較突出的農業面源污染。所以,必須把過去以產業鏈發展為紐帶的農業產業布局思路調整到以環境資源要素為紐帶的產業布局思路上來,打通農業生產內部資源循環鏈。 要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作為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的工程來抓。重慶市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庫區人均耕地面積少,土地利用強度大,化肥農藥施用量也較大,山地多,水網密集,水土流失嚴重,容易造成農業面源污染。因此,必須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納入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突出“防”和“用”兩個重點。“防”,重點在于加強農業投入品的管控,充分應用農業清潔生產技術、綠色防控技術等綜合農耕措施,從源頭控制農業投入品對環境的影響;“用”,重點推廣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對于可降解的農業廢棄物,就地轉化為有機肥還田,作為培育和改善土壤有機質原料,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要把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作為加快建設農業農村生態文明的工程來抓。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要與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同步進行。當前,要從農村環保設施投入少、設施不完善、收運處理系統不健全等導致農村臟亂差的主要短板入手,加強農業投入品管理,科學指導農業生產者合理使用;加強農村白色垃圾收集處理,推動城鎮垃圾收運系統向農村延伸,盡快形成農村垃圾戶分類—村收集—鎮運輸—縣處理的收回體系;按照“誰生產、誰銷售、誰回收”的原則,落實農藥等有毒有害物品包裝瓶(袋)回收的主體責任;啟動農村垃圾分類試點,對有機廢棄物實現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對無機垃圾進行統一回收處理,同時要加快完善農村環保設施建設,補足短板,建立農村環保長效機制。 (作者系重慶市農業委員會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