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黑白”到“蔥綠”再到“金黃”——北京市房山區發展轉型的生態實踐本報記者李慶國 蘆曉春 這里因山得名,十多億年的自然造化、千百萬年的地質變遷,造就了眾多神奇的自然風貌;這里由史而興,70萬年前的“北京人”遺址的發現震驚世界,3000多年的古燕都文化在此孕育而生,獨特的歷史文化讓其攬收“人之源”“城之源”和“都之源”的美譽。 這里便是首都西南門戶,北京市房山區,一片古老而又充滿魅力的土地! 歷史大潮奔涌向前,新時代大門已打開。如今,房山區正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生態宜居示范區建設為引領,積極打造高品質的生態空間、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努力建設讓群眾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綠色家園,生態已經成為房山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名牌。 深秋之際,記者走進房山,所到之處層林漸染、秋色連波,如同一幅山水畫卷,向世人展現著近些年生態實踐所迸發出的活力和生機! 沖出“黑白”危機—— 為擺脫資源型地區的粗放發展方式,房山區高舉生態文明大旗,開啟了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探索之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五位一體”的戰略布局讓人們對生態環境的價值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認識。然而,這個過程并非自然而然、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漫長的代價和疼痛。對于房山區來說,更是如此。 有著數百年開礦采煤歷史的房山、門頭溝等京西地區,曾是京城重要的能源供給基地和建材加工基地。直到本世紀初,房山區依舊礦山林立,給人的印象是產業“黑白灰”,與北京其他區相比,是個難以登上大雅之堂的“灰姑娘”。 更令人憂心的是,長期依賴資源開采的粗放落后發展方式,不但沒有讓村民們走上致富的道路,而且給當地生態帶來嚴重的負面效益。在房山區的大安山、史家營等鄉鎮,山體千瘡百孔,自然景觀和植被嚴重破壞。每逢雨季,山洪泥石流頻發,給社會經濟和當地生存環境帶來危機。 進入新世紀后,北京市提出了“世界城市”“環境友好型城市”等一系列目標,經濟開始實施新轉型。從2005年開始,房山區痛下決心,陸續關停當地的煤礦、石礦、砂場。 經過幾年的強力推進,2010年徹底告別了煤礦開采的歷史,及早開啟了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探索之路。 生態興則文明興。隨著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綠色發展、綠色生活理念開始深入人心。北京市也進入了城市生態建設的新時期,提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目標,通過加快疏功能、轉方式、治環境、補短板、促協同,大力推進生態建設和環境改善,努力提升市民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 黨的十九大將建設生態文明上升到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的高度,并首次把美麗中國建設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國建設的重要目標。作為首都西南部重要的發展新區與生態屏障,如何在新時代建設美麗房山成為一項全新課題。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房山區委書記曾贊榮滿懷激情地說:“我們要高舉生態文明建設大旗,打贏藍天保衛戰,不斷改善環境、著力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打造好山好水好生態,努力建設美麗房山,努力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房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形成生動實踐。” 厚植“蔥綠”底色—— 隨著生態保衛戰在房山的持續推進,全區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山區鄉村礦區變景區,“靠山吃山”有了新內涵 一個資源型地區的轉型并非易事,需要找對路子,精準發力。黨的十八大以來,房山區著眼于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長遠追求,不斷厚植生態環境向好向優的基礎,為全區社會經濟發展轉型提供堅實的生態保障。 ——治污取得顯著成效。全區1170家“散亂污”企業被關停,壓減燃煤106萬噸,基本實現全區“百村無煤”;完成215家污染企業退出任務,徹底結束了資源型企業開采加工史。 ——治河實現長足發展。全區境內的17條河道全部有了河長,16條中小河道基本實現防洪達標,其中平原長陽良鄉組團區域達到可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標準;村鎮區域防洪標準達到可抵御20年一遇洪水;山區區域防洪標準達到可抵御10年一遇洪水。 ——綠化得到有力加強。開展平原造林、太行山綠化、京津風沙源治理、山區生態修復等工程,累計完成平原造林近1億平方米;建成了長溝泉水國家濕地公園、長陽萬畝濱河森林公園、青龍湖森林公園、大石河紅領巾公園等一批公園,全區公園總數達35個,總面積達817萬平方米。 青龍湖的碧波蕩漾、十渡河的清澈激流、坡峰嶺的漫山紅葉……隨著生態環境保衛戰的持續進行,如今的房山處處是美景,已成為京西休閑度假的重要基地。當地不少鄉村已經擺脫了過去“黑白灰”的低端發展模式,轉為邁向文化旅游的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之路,“靠山吃山”有了全新的內涵。 大安山鄉在關閉煤礦后,長期的生態恢復工程形成了良好的生態基礎。意識到豐富的山地資源是最大的財富、最好的優勢和最亮的品牌后,大安山鄉黨委政府集中精力做好“全山地”文章,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發展之路,確立了“三山”發展戰略,提出“決戰一園,進攻兩區”的發展目標,走上了以打造國家全山地運動度假公園為支柱的產業轉型道路。 如今,大安山鄉正大力實施“守山”“育山”“美山”三大工程,同時“一園兩區”的建設基本涵蓋了全鄉8個行政村,形成臨近村組團發展的格局,全鄉生態休閑觀光旅游產業全面推進,旅游吸引力逐漸形成。不久之后,京郊又將增添一張靚麗名片。 煥發“金黃”生機—— 生態賦予了房山新的生產力,在承接首都功能轉移中,一批特色小城鎮依托環境優勢正在成為“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典范 生態就是生產力。如今,房山區的發展層次因新生態和新結構而變,發展呈現出新氣象、新變化。 隨著北京城市功能疏解的加快,京郊迎來了承接首都功能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對于房山來說,這個工業大區歷經清退整治的蛻變洗禮之后,突顯出了生態優勢。全區依托優美環境承接中心城優質資源,加快推進以一批特色小鎮為代表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實現生態文明和經濟建設同步發展、調整退出低端產業與優化提升產業層級同步推進。 位于京西南一隅的房山區長溝鎮,原來是個不太為人所知的地方。而近幾年,它卻有了一個“北京基金小鎮”的新名號。這里雖沒有高樓迭起,但卻有“高大上”的辦公區域,更有美如畫的生態濕地。深秋季節里,小鎮漂亮而寧靜。2016年10月,小鎮成為住建部發布的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北京基金小鎮是房山區承接疏解功能,服務金融創新的一個代表,通過北京基金小鎮的打造,對房山的產業轉型升級和優化首都的金融功能布局,是非常重要的。”房山區區長陳清表示。目前,小鎮入駐企業已達425家,管理資產規模達9009億元。到2020年,小鎮建成后預計引進培育具有較大規模的基金機構超過500家,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萬億元。 長溝鎮也成為房山區建設特色小鎮的縮影。目前,該區正以長溝北京基金小鎮為龍頭,著力打造6個功能性特色小鎮,包含休閑旅游、時尚創意、健康頤養、京源文化等不同主題。同時,6個特色小鎮作為房山區新型城鎮化試點先行區,在創新體制機制改革,加大政策、資金、資源集成等方面進行先行先試。 生態底蘊成為房山新型城鎮化的突出優勢。房山是國家的新型城鎮化試點,通過打造特色小鎮,就近就地實現城鎮化,實現產城融合,也對下一步房山區全面城鎮化的發展具有很強的示范作用。 特色小鎮是房山區“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典范。生態的價值不是虛無空談,在這里它是看得見的圖景、感受得到的實惠,也催生著這片古老的土地煥發出金黃色的燦爛生機。 浩蕩東風鼓滿帆,壯志雄心宏圖展。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房山區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齊心協力下,一個生態宜居、生活美好、產業興旺的美麗新房山正加速強勢崛起于京西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