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創業致富 >>創業致富 >> 種出生態筍 染綠致富林
農村創業優勢
更多

  在市場化的今天,農業創業帶頭人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杰出人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他們是農村改革的必然結果,同樣也是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   可以利用當地的一些自然環境做適當的養殖或者結合當地的特殊資源做一些產品,推向市場。   例如在山里養野豬,野雞。特色食品加工等等。

農村創業天地寬,我國農業、農村有巨大市場。而且在農村創業有幾方面的優勢:

農村資源

  在中國大部分農村都比較落后的,以自己種的糧食的一部分飼養家禽為主的小結構經濟。農民年收入是很低的,而他們的勞動力是最低廉的。農村完全可以利用自產的大量糧食飼料積累轉為經濟,產生大量的有機肥料,滿足種植業的需要,以此來滿足家庭經濟的最低要求。因此發展特色種養業是農民們最實在,最實惠,而且很容易被接受和積極歡迎擁護的致富之路。

政府扶持

  今年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已成為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各省市對養殖、種植業有很多資金扶持,特別是特種養殖以其投資少、周期短、市場大、效益高更是成為眾多投資者和農民朋友的首選項目。

详细内容

種出生態筍 染綠致富林

  種出生態筍染綠致富林

  ——重慶涪陵發展竹筍加工帶動當地農民增收紀實

  竹農砍筍

  編者按:重慶涪陵是全國聞名的榨菜之鄉。近年來,竹筍產業的迅速發展讓長江水畔這片溫潤富饒的土地又多了一張金名片。竹筍不僅富含纖維素,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在三峽地區種植竹筍,還有利于涵養水源,修復庫區生態環境。通過引進培育龍頭企業,發展竹筍加工,涪陵將這個綠色產業做成了實實在在的富民產業。近日,記者走訪重慶涪陵的竹筍基地和相關企業,從變化與線索中尋找三峽筍健康“生長”的內生動力。

  本報記者 鄧俐 文

  進入深秋,重慶市涪陵區長江南岸南沱鎮治坪村的種筍基地里,難得的陽光讓翠綠的竹林變得光影斑斕。收獲了一茬又一茬的竹筍依舊生長旺盛,筍農們穿梭其間,采筍、撥筍,動作極其熟練。

  這個竹筍基地面積約1500畝,是重慶三峽筍業公司在當地打造的“竹產業示范園”。未來2至3年,示范園還將有近3000畝筍用林進入盛產期,面積涵蓋南沱鎮的其它三個村,竹筍產業也將成為當地發展特色效益農業的又一個典范。因為種植效益突出,今年7月,涪陵區南沱鎮治坪村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線索一:竹筍連年規模擴大

  龍頭企業帶動種竹筍不再“增綠不增收”

  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的涪陵,早在2004年就開始種植麻竹以保持水土。引進來時,誰都沒注意到麻竹筍竟然是一個寶貝。

  涪陵南沱人李承洪經營著一家榨菜公司,他一直在思考榨菜配方改良,發明的紅油春筍榨菜銷路很好。為了找到最好的春筍,他找到了廣東一個著名的麻竹筍種植基地,卻意外發現麻竹和老家的竹子就是同一個品種。

  2014年,他高薪聘請竹筍種植專家回涪陵,開始精心培育麻竹筍,并注冊成立了“重慶三峽筍業有限責任公司”。從此,一個新的農業產業在涪陵應運而生,之前種植麻竹“增綠不增收”的尷尬也迅速破解。

  李承洪說,竹筍產業的市場潛力巨大,僅國內市場容量大概就有500億元左右,但全國目前只有約200億的規模。涪陵的氣候和土壤非常適宜麻竹生長,竹筍產量高、品質也好。麻竹筍每畝產量可以達到3000~4000斤,按每斤0.6元計算,可以實現收入2400元左右;如果拿其中三分之一的“空地”來種竹蓀,則每畝竹蓀可以賣6000元。

  涪陵區農委主任張平權說,有了龍頭企業的示范帶動,涪陵竹筍產業規模正在逐漸壯大。除了在南沱鎮外,涪陵還在同樣臨江的義和鎮建設了2500畝的“筍竹種植示范基地”。而涪陵發展筍竹產業的初步設想,是在“十三五”末,在長江沿線9個鄉鎮街道以及適宜地帶,打造10萬畝規模的種植基地。

  目前,三峽筍業公司已在南沱鎮投資近6000萬元新建2萬噸竹筍制品深加工廠,以現代化食品生產標準規范建設,引進全自動設備生產線,建成后將成為重慶地區最為先進的竹筍加工廠。二期擴產后,年產能將達10萬噸,可就地消化涪陵10萬畝竹筍基地原料。

  李承洪說,企業還注冊了“三峽竹海”商標,生產的火鍋筍、清水筍、調味筍等產品行銷全國各地,逐漸形成品牌及市場優勢。公司致力在5年內將“三峽竹海”打造成國內竹筍行業著名品牌,將“三峽筍”打造成繼“涪陵榨菜”之后的又一張名片。

  線索二:庫區移民種竹增收

  土地經營權折價入股竹農享受企業分紅

  三峽筍業公司以經營機制創新實施產業基地建設,以企業現金出資和竹農以“土地經營權折價入股”的合作方式,成立了“重慶市涪陵區竹泰筍業股份合作社”和“重慶竹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兩個經營主體,2015年被農業部納入“土地經營權入股”試點。

  經營主體對入股林地進行“統一種苗及生產物資、統一技術質量、統一經營銷售”的經營管理方式,采取“股份分紅+務工收入”的產業發展模式,與農戶建立了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

  2015年,筍竹基地產值近2000萬元,農戶共享受52.8萬元分紅。2016年產值近4500萬元,農戶分紅達123.7萬元。這種模式既帶動了當地農戶脫貧增收,又極大地鼓舞了竹農參與的積極性。企業還在當地招納了200多名季節性采筍工,以每噸600元支付工資。

  村民劉春林經過學習,成了合作社的技術負責人,每月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他還將家里的4畝地折價入股,每年每畝地可以收入土地租金、股份分紅等1萬元左右。一年下來,可以依靠筍業公司收入5萬多元;2016年,貧困戶彭位菊采了3個月的竹筍,就獲得15200元的務工收入;今年,村民王安蘭采竹筍,也獲得了1萬多元的工資。

  三峽筍業公司還在南沱鎮“竹產業示范園”的基礎上,通過打造百竹園、三峽竹海廣場等景觀,舉辦采筍節等活動,集旅游休閑、竹筍采收、竹文化傳播于一體,實現竹筍示范種植、竹筍現代加工和具有三峽竹海特色的鄉村旅游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促進了周邊農戶增收致富。

  依托竹筍產業,推動相關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效益高、帶動作用強、模式可復制,涪陵竹筍產業快速發展,正成為帶動庫區移民脫貧增收的典型骨干產業。

  線索三:企業面臨資金技術瓶頸

  政府扶持到位內引外聯一個不能少

  發展竹筍產業單靠企業的努力還不夠。李承洪說,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大,他們在南沱打造“竹產業示范園”,改造和新建公路、生產便道、整治山坪塘、灌溉溝渠就投入了2000多萬元,企業壓力很大。其次,企業融資也是個“老大難”問題,再就是專業技術人才缺乏。這些,都是制約當前發展的“瓶頸”。

  如何推動竹筍產業快速發展?張平權認為,基礎設施建設是基礎,科學技術是核心。涪陵引進先進技術,先后在南沱鎮和義和鎮建設的“竹產業示范園”、“筍竹種植示范基地”發揮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以科技為引領,與中國林科院亞林所、重慶市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系,以相關專家團隊研發的“麻竹精準高質培育技術”、“綠竹快繁技術”等新技術作支撐,為基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涪陵計劃把筍竹基地規劃在轄區長江、烏江沿線及其支流兩岸,以及海拔800米以下的適宜區域,這些地方人口多,耕地少,種植筍竹,可以一年造林,多年收益。

  下一步,涪陵將不斷改善投資環境,通過加大招商力度,培植龍頭企業,鼓勵外來資本、城鎮工商資本、民間資本投入筍竹產業,促進社會資本參與筍竹產業建設。同時,整合科技資源,加強合作交流,強化區域聯盟,不斷引進筍竹產業發達地區的業主到規劃區進行承包示范,實現增綠增收。

  到今年年底,涪陵筍竹原料林基地建設面積將達3.4萬畝,鮮筍年產量4萬噸以上,年產值約6000萬元;建成并投用1個竹筍加工廠,實現年產值約3億元,年凈收益1億元以上。

  筍竹生長快,周期短,生態適應性強,能有效地提高森林覆蓋率,凈化空氣,美化環境。涪陵向生態要效益、向綠色要產出,當地筍農的腰包鼓了起來,長江兩岸也綠了起來。在涪陵,一片片竹林匯成了江岸的竹海,它不僅是老百姓的致富林,也是綠化長江的生態林。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