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上的“兵團力量”兩千多年前亞歐大陸上的人民在勞動和實踐中,探索出多條連接亞非歐文明的貿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將其統稱為“絲綢之路”。千百年來,絲路精神薪火相傳,促進了古老大陸上文明的交流與人類的發展。 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期間,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倡議,其中將新疆定位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兵團地處新疆,如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展現兵團力量,是新時期兵團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 在兵團的歷史上,對外交流其實早已有之…… 兵團農業對外交流合作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1950年左右,兵團就開始嘗試同周邊國家建立聯系,50年代末期兵團參與援越,我們去越南建設了一批國營農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局處長金文告訴記者。 1958年9月,新疆兵團首批援越專家赴越考察,就此正式拉開了中國援助越南生產建設的序幕。在隨后的幾年時間里,兵團先后選派了農業、畜牧、農機、水利等各項技術人員共36人,幫助越南建設“八場一校”等農場。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兵團農業對外交流合作的形式發展為技術援助,包括水利、農田規劃、農業技術指導和種植等。這一階段對外交流的范圍已經逐步擴展到非洲、中亞、南亞等地區。 “受制于氣候因素,我們的節水灌溉技術十分發達。”金文告訴記者,“人家來到新疆都特別驚奇,這戈壁荒灘上也能種稻子?這就是我們的科技創新。從上世紀90年代我們開始向外輸出膜下滴灌技術,以色列都派專家團來兵團學習。” 邁出去的步子一直沒有停下。 進入千禧年,對外交流的形式開始變得更加豐富,主體也更加靈活。 ——在塔吉克斯坦,兵團龍頭企業中新建國際農業合作有限公司,與中泰集團合作開展棉花種植、加工和紡織等項目。 在采訪中援外的兵團專家告訴記者:“在塔吉克斯坦建設的時候,當地人興奮地對我說‘這是塔吉克獨立以來,第一次在這片土地上長出這么好的棉花。’” “2012年,兵團在塔吉克斯坦開始種植水稻,最高產量的記錄是550公斤一畝,比當地180-200公斤的平均產量整整高出了兩倍多。”金文說。 ——在安哥拉,兵團建工集團與中信建設成功合作,建設馬蘭熱、威熱農場,累計開發種植土地7.9萬畝。 “我們有很突出的區位地理優勢和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作支撐,同時又有一批相關企業在拓展國際市場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新疆兵團的農業走出去有著很堅實的發展基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商務局局長、兵團農業“走出去”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殷寶新說。 2013年,伴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的提出,兵團農業“走出去”迎來了新的歷史機遇。 “中央明確表示要把新疆建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兵團農業的走出去,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殷寶新說。 在建設“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中新建國際農業合作有限責任公司于2015年注冊成立。伴隨著一批重點項目落地實施,兵團農業開始逐漸擴大在海外的影響。 “中新建國際農業合作公司是兵團為農業‘走出去’搭建的一個統一平臺,對內負責協調兵團內部各項資源,對外代表兵團統籌兵團農業‘走出去’項目。同時由于兵團農業具有現代化水平高,勞動生產率高,農產品單產高、質量優等特點,這些特點都為‘走出去’奠定了基礎。”金文說。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屬企業——新疆天業集團在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自主研發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效節水滴灌系統,不僅使兵團實現了多項農業生產指標達到世界領先地位的目標,更走出了國門,成為兵團農業“走出去”的亮點之一。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農墾節水農業產業技術聯盟成立大會上,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以膜下滴灌技術為主的“兵團節水灌溉模式”,已在中國29個省區市累計推廣約470萬公頃,在中亞、非洲等17個國家累計推廣超過1萬公頃。 天業集團的董事長陳林在會后告訴記者:“因為中亞國家的地貌特征決定了其普遍缺水,這一點與新疆非常接近。現在我們跟中亞許多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上的國家和地區都開展了節水方面的合作,推進的速度非常快,這些對外交流給企業帶來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借助于現代節水灌溉技術等一系列科技成果,兵團農業“走出去”的步伐日益提速,新疆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作用正日益顯現。“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未來兵團走出去的步子會越邁越大,會有一批更多的重點項目落地開業,獨立承攬海外工程項目能力也會進一步增強。”殷寶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