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習近平牽掛玉麥鄉 再忙也惦記著回信
详细内容

習近平牽掛玉麥鄉 再忙也惦記著回信

  

  玉麥鄉鳥瞰全景。

  《西藏日報》記者常川 孫開遠 段敏攝

  10月29日,卓嘎(左)、央宗(右)姐妹倆一起等候習近平總書記的來信。

  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攝

  10月29日上午,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內容后,玉麥鄉全體干部群眾的“全家福”。

  《西藏日報》記者常川 孫開遠 段敏攝

  緊湊日程里,習近平10月28日安排了一件“小事”。

  他要回一封信。最近正是“十九大時間”,作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他有太多事要做,太多人要見。再忙,他也惦記著回這封信。

  這封信發往玉麥,回給“卓嘎、央宗同志”兩姐妹。

  收到她們來信,是十九大召開之際。“看了來信,我很感動。” 十九大閉幕后僅4天,他即回信。

  玉麥在哪?卓嘎、央宗又是誰?她們給總書記的信中寫了什么?總書記為什么事而“感動”?回答這一連串問題,讓我們先從玉麥說起。

  玉麥鄉在哪

  玉麥不是麥,是一個鄉。這個鄉,也不產一粒麥子,甚至不產糧食。

  在中國4.4萬多個鄉鎮中,玉麥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這是中國人口最少的行政鄉,全鄉9戶32人。人口最少時,只有一家三口,就是卓嘎、央宗和她們的父親。歷史上人口最多時,也只有20多戶300人左右。

  玉麥鄉很大,全鄉境域面積3644平方公里,實際控制面積1987平方公里,超過內地普通一個縣,是西藏山南地區隆子縣境域面積最大的鄉。群眾實際活動范圍300平方公里。

  它像一個傳說,距離普通中國人太遙遠。玉麥鄉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南麓”。這個區位,容易讓人想到今年曾發生“中印對峙”的洞朗地區。玉麥鄉所在的隆子縣和洞朗所在的亞東縣,相隔不遠。玉麥鄉是通往我國領土印占塔克新地區的主要通道。

  印度洋季風氣候,給這里帶來充沛的雨水,草木茂盛,風景如畫。平均海拔3650米,與拉薩相當,缺氧程度不嚴重。對于旅游者來說,如“小天堂”一般。然而,去一趟玉麥極不容易。通往玉麥的路,十分艱辛。

  從西藏首府拉薩出發,往東南方向行走,約400公里,能到山南地區隆子縣。從縣城再走197公里,經斗玉鄉,順蜿蜒而上的土路,翻過海拔4627米的日拉山山口,才能在繚繞的云霧中,看到幾棟藍頂藏式小屋和靜靜流淌的玉麥河。這才來到玉麥鄉。高山草甸、低矮灌木、原始森林、白云流水、牛羊滿山,這里美極了!

  玉麥鄉,一鄉只有一村,即玉麥村。全鄉32人中,在校就讀學生12人(大學4名、畢業1名、高中6名、小學2名)、殘疾兒童1名(未上學)、學齡前兒童2名、成年人16名(男8人、女8人)。

  全鄉有1個邊防派出所、一支邊防駐軍部隊,1所鄉衛生院、1所教學點(無老師和學生)、1座寺廟(無僧尼)。

  追溯歷史看,1960年設立玉麥鄉,1969年改為公社,1984年又改為鄉,隸屬于扎日區,1999年撤區并鄉時成立玉麥鄉,2009年10月成立玉麥鄉人民代表大會。

  檢索地圖發現,從北京中南海出發,走過4020公里或平坦或曲折的路程,開車需要3天半,才能到達玉麥鄉。

  地理距離很遠,心理距離很近。

  中南海牽掛玉麥鄉,總書記給玉麥鄉回信了。

  感人的故事

  總書記的信,回給卓嘎和央宗。

  她們在不久前,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專程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

  這封信中,姐妹倆匯報了在父親的帶領下,一家人不畏山陡路險、交通閉塞,扎根玉麥幾十載為國守邊的故事,講述了玉麥鄉從當年的“三人鄉”到如今9戶32人的喜人變化,表達了同鄉親們一起繼續堅持放牧守邊、報答黨恩的決心。

  總書記回信說,“在海拔3600多米、每年大雪封山半年多的邊境高原上,你們父女兩代人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守護著祖國的領土,這種精神令人欽佩。”他還寫道,“我向你們、向所有長期為守邊固邊忠誠奉獻的同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2017年10月29日上午10時50分許。

  這一瞬,姐妹倆一輩子永遠不會忘記。

  受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吳英杰委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區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張曉華,帶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來到玉麥,宣讀回信內容。

  親手接過總書記的回信,姐妹倆難掩激動。“沒想到總書記這么快就給我們回信了。”

  鄉親們的哈達遞了過來,全鄉干部群眾大合影了。

  那一刻,姐妹倆一定想起父親桑杰曲巴帶他們放牧巡山的日子。

  “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總書記回信中的這句話,也是父親當年和她們說過的。

  1990年之前,偌大一個玉麥鄉,只有他們一戶人,名副其實的“三人鄉”。父親是鄉長,管著兩個鄉民,自己的女兒。一棟房子,是他們的家,也是鄉政府。

  這里每年260多天下雨雪,雨水太過充沛,長不出一粒青稞。每年11月初到次年6月,大雪封山,晶瑩剔透的玉麥鄉就成了“孤島”。因為邊境沖突、生活不便等原因,不少原有人家搬走了。年少時,姐妹們也曾抱怨父親,盼著有一天也能搬出去。

  山的那一邊,其實還是山。“到山外去吧!”姐妹央求父親。

  “我們放牧,也是為祖國守邊疆。這是國家的土地,我們要守好!”面對女兒的央求,父親每次都很嚴厲。

  “如果我們走了,這塊地方就沒有人了,中國的地盤誰來守護!”這是父親臨終前的話。卓嘎已經57歲,父親要還健在話就該93歲。半個世紀、一個世紀的堅守,兌現著對家的熱愛,對國的忠誠。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放牧守邊是職責,你們這些話說得真好。”習近平總書記回信中說,“有國才能有家,沒有國境的安寧,就沒有萬家的平安。祖國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們都要看好守好。”

  回信中,總書記還說,“希望你們繼續傳承愛國守邊的精神,帶動更多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扎根在雪域邊陲,做神圣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人氣更旺了

  總書記牽掛著鄉親們的生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玉麥這個曾經的‘三人鄉’,一定能建成幸福、美麗的小康鄉,鄉親們的日子也一定會越過越紅火!”

  總書記回信中的祝福,正在變成現實。

  玉麥鄉黨支部、玉麥鄉人民政府提供的材料顯示,2016年全鄉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55752元,比2015年的26202元增長112.7%,位列隆子縣第一。

  接近5.6萬元的人均純收入,這一數字,在內地的普通鄉鎮,也是不低的數字。收入2016年比2015年翻一番還多,這一成績來之不易。

  雖然交通閉塞,但網絡暢通無阻。這兩年,隨著外來人口增加,玉麥流行用起了微信和支付寶。全鄉Wifi全覆蓋,4個家庭旅館和4個小賣部都能使用微信支付。白瑪商店的老板娘卓瑪拉宗早已熟悉現代支付方式。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祖國不會忘了我們。”央宗說,“我們說的話總書記都能聽到,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守邊的信心和決心。”

  有人,人多了,活動范圍大了,才能更好地守衛國土。

  1990年后,陸續有人因為到鄉政府就業、看上當地姑娘而入贅等原因,搬到玉麥。2003年,18人。2016年,32人。新華社報道,根據規劃,明年玉麥要搬進來47戶人家,建成有一定規模的生態文明小康示范點。

  一年年,玉麥鄉越來越美,越來越好。

  近些年來,國家加大投資力度。玉麥鄉修通了公路,建起了小型水電站。2008年投資190萬元施工修建水電站,次年9月9日,玉麥鄉村民次旦扎西就用上電燈。2011年玉麥鄉路通了,當年底,人均收入過萬元,實現脫貧。

  目前,全鄉農牧民群眾均按政策標準享受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農牧區合作醫療等惠民政策。全鄉農牧民收入中,包括各種政策性收入。如:普惠性邊民補助、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及護邊聯防隊員、邊防輔警、村醫、獸醫等補助或待遇。再加上畜牧業、旅游餐飲住宿、交通運輸等產業,群眾人均收入較高。

  卓嘎、央宗姐妹倆欣慰的是,央宗的兒子索朗頓珠,作為玉麥鄉歷史上第一個大學生,今年從西藏大學本科畢業,主動報考了鄉里的公務員。迎接他的,將是半年多大雪封山的時間里,與全鄉農牧民群眾、黨員干部、派出所官兵一起,不畏艱險,甘于寂寞,堅守在近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以前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長輩都能堅守下來,我有義務、有能力把祖國的邊疆守護好,把玉麥鄉建設得更美好。”索朗頓珠說。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