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禾節水力補農田水利設施短板沐禾節水力補農田水利設施短板—— 一滴一滴灌溉 一點一點節水 本報記者 喬金亮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在巴林右旗召開高標準農田“投建管服一體化”(PPP模式)現場會,觀摩并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京藍模式”。 為解決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的重建輕管等問題,2016年9月份,經內蒙古國土廳批準,京藍沐禾節水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在巴林右旗開展高標準農田“投建管服一體化”項目試點。通過配套建設智慧農業云系統、自動化灌溉系統和水肥一體化系統等五大系統工程,推行“農業管家”服務模式,項目區內不僅實現了農業精準灌溉,農業資源配置也得到了明顯優化。 數據顯示,隨著當地高標準農田“投建管服一體化”項目的實施,農牧民畝均增收1000元以上,脫貧致富步伐明顯加快;節約用水50%以上、節省化肥30%以上,有效保護了水資源,減少了土地面源污染。 巴林右旗旗長浩畢斯嘎拉圖表示,項目成功探索出高標準農田建設新模式,利用“政府+公司+農戶”的方式,實現了政府、農牧民、企業三贏。 沐禾節水是我國農業節水灌溉的龍頭企業,也是行業內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在國家實施的東北四省區“節水增糧行動”中,沐禾節水承擔了300多萬畝膜下滴灌建設任務。 “滴灌是一種精密的灌溉方法。它利用低壓管道系統,將水直接輸送至田間,再經過毛管上的滴頭、孔口等灌水器,將水均勻緩慢地滴入作物根區土壤,此舉不僅節水、節肥,還能節省人工投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康紹忠表示。但長期以來,由于歷史原因,滴灌設備和系統建設滯后一直是節水灌溉實施的短板。 “沐禾節水正是在國家決定采取綜合措施補齊農田水利設施短板、實施水權水價改革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沐禾節水董事長、中國水利企業協會副會長烏力吉說,伴隨節水灌溉行業的發展,公司迅速壯大,已成為智能節水灌溉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目前擁有6個節水灌溉產品生產基地、9個子公司、18個區域分公司,主要生產噴灌、滴灌、輸水管網、易回收專用農膜等系列產品,每年可滿足300萬畝節水工程的需求。 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沐禾節水建立起院士專家工作站,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瞿金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康紹忠先后加入工作站,專注于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裝備技術和優質高效節水灌溉兩個方面的科技創新。公司還與中國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合作建立產學研基地,與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美國南達科他州立大學建立國際技術合作,與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的節水企業開展交流合作。 “生態節水灌溉要突破技術瓶頸,一定要從產學研聯合轉化方面尋找突破口。”烏力吉說,多年來沐禾節水聯合專家共同開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模式、設施和材料研究及農田信息、灌溉系統的物聯網技術研究和推廣,并圍繞節水灌溉建起5大試驗示范基地,總面積超過2萬畝。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和技術推廣,目前多項適應不同地區、不同作物的創新性核心技術和應用集成模式已經形成。 2016年7月份,沐禾節水與河北省威縣人民政府共同簽署了我國節水灌溉行業第一個PPP示范項目。該項目為財政部和河北省首個高效節水灌溉和水權改革試點項目,投資總額為6.52億元。專家認為,項目建成后將對沐禾節水商業模式的復制產生示范效應,并將有效推動高效節水灌溉、農業環保和智慧生態等行業的發展。 烏力吉說,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節水事業,陸續推出“東北節水增糧”“華北節水壓采”“西北節水增效”和“南方節水減排”4大節水行動。“十三五”期間,節水灌溉PPP項目納入財政部示范項目,此舉意味著政策層面推廣節水灌溉PPP已成為大趨勢。未來,沐禾節水將通過創新投融資模式、建立信息化農業運維系統,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提檔升級,并以“生態節水、創新科技”理念助推農業節水灌溉打通“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