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創業致富 >>創業致富 >> 河南夏邑:特色產業成為富民“搖錢樹”
農村創業優勢
更多

  在市場化的今天,農業創業帶頭人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杰出人才,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領頭雁。他們是農村改革的必然結果,同樣也是現代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一支“不可替代的生力軍”。   可以利用當地的一些自然環境做適當的養殖或者結合當地的特殊資源做一些產品,推向市場。   例如在山里養野豬,野雞。特色食品加工等等。

農村創業天地寬,我國農業、農村有巨大市場。而且在農村創業有幾方面的優勢:

農村資源

  在中國大部分農村都比較落后的,以自己種的糧食的一部分飼養家禽為主的小結構經濟。農民年收入是很低的,而他們的勞動力是最低廉的。農村完全可以利用自產的大量糧食飼料積累轉為經濟,產生大量的有機肥料,滿足種植業的需要,以此來滿足家庭經濟的最低要求。因此發展特色種養業是農民們最實在,最實惠,而且很容易被接受和積極歡迎擁護的致富之路。

政府扶持

  今年國家對農業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農業已成為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各省市對養殖、種植業有很多資金扶持,特別是特種養殖以其投資少、周期短、市場大、效益高更是成為眾多投資者和農民朋友的首選項目。

详细内容

河南夏邑:特色產業成為富民“搖錢樹”

 金秋時節,走進夏邑縣鄉村,到處是一片豐收景象。田野里,五谷飽滿,西瓜遍地,白菜青青;大棚里,鮮紅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掛滿枝頭,紅白葡萄香甜可口。更吸人眼球的是那一排排雙孢菇溫室,成方連片。這喜人景象無不來自夏邑特色產業的興起與發展。

  近年來,夏邑把特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戰略工程來抓,瞄準“一村一品”,打造“一村一業”,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初步形成蔬菜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林下經濟、畜禽養殖、農產品加工、光伏發電、電子商務、打火機加工、民間工藝等十大特色產業板塊,覆蓋全縣500個村、2.79萬農戶,其中貧困村93個、貧困戶1.2萬戶,2016年上半年貧困人口人均產業收入增加1400元以上。

  車站鎮沈莊村黨支部書記、農民企業家張艷軍,站在藍天食用菌有限公司辦公樓四樓,俯瞰著600畝的種植基地,介紹食用菌生產情況:“現在我們基地年產雙孢菇、草菇1100萬斤,年產值1.8億元,是集菌種培育、食用菌種植、產品加工、儲藏保鮮、有機肥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我要帶領全村的鄉親一塊種蘑菇,一塊致富。我建工棚,大家種植,盈利了五五分成。”2010年開始,張艷軍累計投資建蘑菇種植工棚600座,無償提供給菇農,無償提供的還有菌種、稻草、牛糞等原材料,菇農只負責裝料、覆土、打水、采菇等生產管理的費用,對于那些沒錢建棚的群眾來說,這是天大的好事。

  在種植基地,記者碰到了53歲的菇農侯留進。他家去年在這里種了16個棚。說起收入,侯留進激動地說:“我有3個兒子,給兒子蓋房子、娶媳婦,欠了一屁股債,僅僅一年,16個蘑菇棚一年純收入就是50萬元,今年我準備再種幾個棚,債還清了不說,我還準備買輛汽車呢!”侯留進還告訴記者,在基地,開著汽車來種蘑菇的人特別多,“你別看這蘑菇棚不起眼,都是‘搖錢樹’呢!”

  說起下一步的規劃,張艷軍躊躇滿志:“今年,我們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將由規模化走向工廠化,計劃到‘十三五’末,在現有600畝的基礎上翻一番,打造千畝蘑菇種植基地,吸引更多的群眾來種蘑菇,帶領大家脫貧,共同致富。”

  目前,像張艷軍這樣的致富帶頭人在夏邑縣數不勝數。近幾年來,夏邑雙孢菇標準菇棚發展到1.1萬座,重點村200余個,年產量16萬噸,產值超過12億元,種植戶年人均收入有1萬余元,已帶動8000余貧困戶脫貧致富。

  驅車來到北嶺鎮,映入記者眼簾的是一片片、一排排塑料大棚和一方方綠油油的果園,與滲透著特色產業文化的美麗鄉村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全鎮6萬人口,耕地面積6.4萬畝,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面對農業結構單一、貧困人口較多的實際情況,鎮黨委、鎮政府一班人審時度勢,反復思考與探索,決定強力發展特色產業,帶領群眾從單一傳統種植走向“土地變資本”之路。

  “這里的西瓜皮薄瓤沙,在我們那很好銷售,今年以來,我收購900余噸了,我是年年來收西瓜,北嶺鎮已經成為我的第二故鄉了。”來自湖南的客商郭新合說起北嶺鎮的西瓜激動不已。

  在孫后寨村,一副“產業化引領農業發展,合作社助推脫貧攻堅”對聯引人注目,在西瓜收購市場,一輛輛滿載西瓜的三輪車、小貨卡成群結隊。一位不停指揮車輛的年輕人名叫孫堅,是孫后寨村村委會主任、堅佳果蔬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堅佳果蔬種植合作社是一個集種植、管理、銷售為一體的果蔬專業合作社,周圍群眾通過資金入股、承包分紅等形式入社。采取‘合作社+貧困戶+保險公司’的護航模式,發展特色產業。今春以來,發展大棚西瓜、辣椒1000余畝,畝收入1.3萬元左右,130戶村民成為社員,先后有56戶貧困戶320余人脫了貧。”合作社負責人孫堅說。

  在園中摘西瓜的貧困戶母三胖說起家庭收入滿臉笑容:“2015年,俺在村黨支部書記孫艷鋒、村委會主任孫堅的幫助下貸款5萬元入股堅佳果蔬種植合作社,合作社每年分紅6000塊錢,另外在園區里干些零活,每天平均能掙50塊錢,當年俺就成為村里第一個脫貧戶,俺發自內心地感謝黨和政府!”

  在盧集、仇莊、劉集、曹莊等村,栽植葡萄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另一主要途徑。新型職業農民盧守峰是盧集村的種植致富能手,記者在千畝優質葡萄園區見到他時,他正忙著采摘葡萄。“這幾年,我種植的是大粒玫瑰、紅提、藍豐等品種,肉質甜嫩,一上市就被客商以每公斤10元的價格搶購一空。”在他的帶動下,全鎮葡萄種植規模已超過4000畝,發展優質葡萄采摘觀光園26個,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安徽、江蘇、浙江等十多個省、市。目前,園區里常年安排26名貧困人員管理,采摘管理高峰期安排300余人就業,有力地推動了脫貧攻堅。

  在火店鎮文化產業園,說起“宮燈掛上天安門,提著燈籠奔小康”的事,李店村村民王書勤記憶猶新。26年前,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他,靠做些小生意營生。后來王書勤無意中看到廣東某地的燈籠做得好看、銷路寬時,頭腦精明的他頓時打起了宮燈的“主意”,靠著祖傳的手藝,他回鄉辦起了宮燈廠,如今,他生產的宮燈掛上了北京天安門。

  夏邑縣委書記梁萬濤介紹,夏邑傳統產業是吸納勞動力就業的主體,著力搭建就業平臺,把產業做到家門口,實現農民就近就業。為特色產業融資擔保貸款,對分散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進行整合,免費為特色產業培訓經紀人,成立特色產業專業合作社,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經過實施一系列措施,全縣已經顯現出良好的成效。

  “小火機讓我當上了大老板。”郭店鎮百事得火機廠老板杜慶斌的辦公室里有一張地圖,上面有60多個大大的紅點,凡是有紅點的地方,就是他已經建立了銷售網絡的地方,紅點布滿全國各地,產品也早已走進了千家萬戶。既發展了自己,也帶富了鄉親,成功奏響了火機產業“兩部曲”。

  杜慶斌原來賣過青菜、開過服裝店、干過建筑,后來往火機廠送貨,就是從火機廠拉配件讓農戶在家組裝,再把農戶組裝好的火機收回廠里。在送貨時他發現,組裝火機的農戶越來越多,貨源需求量很大,生產火機配件市場前景看好。他就建了個廠房,買了幾臺注塑機及所需設施,搞起了火機配件生產。“現在,我已有8臺注塑機,年生產火機配件2000多萬個,銷售額700多萬元。”杜慶斌如是說。

  目前,夏邑食用菌加工產業、宮燈旗穗文化產業、果蔬種植產業、打火機加工產業等逐漸成為吸納就業的生力軍。以車站鎮為中心的食用菌產業,從種植、加工、銷售到服務,吸納5萬人就業,會亭鎮打火機加工、火店鄉宮燈旗穗制作,鏈條延伸到鄉村,車間建在農民家門口,4萬多名農民制作打火機、旗穗、排須、宮燈、中國結,坐在家里就能數票子。特色產業的迅猛發展使夏邑聲名遠播,夏邑先后摘得“中國食用菌之鄉”“中國西瓜之鄉”“中國打火機生產基地”“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多個國字號“金”字招牌。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