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位黨代表續講“中國故事”:老百姓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10月19日一早,“黨代表通道”又迎來20位黨代表。前一天,他們剛剛在這里聆聽了黨的十九大報告,今天,心潮還未平復的代表們面對中外記者,又開始續講振奮人心的“中國故事”。 來自中央黨史研究室的黃一兵一上場,就被記者問了一個有關“中央八項規定”的問題。黃一兵說,八項規定在五年前出臺的時候,許多人對它的貫徹執行效果有疑惑,實踐證明,它管住了這個擁有8900萬黨員的世界上第一大執政黨,引領了社會風尚。“所以說八項規定的貫徹落實,使我們全黨有了一種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更使我們老百姓有一種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人民群眾親身感受到我們黨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韌性,這也大大拉近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距離。” “如何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江蘇省紀委副書記、省檢察廳廳長兼預防腐敗局局長王立平代表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舉例說明,“我們江蘇省市兩級紀委都建立了案例綜合分析中心。這個中心是干什么的呢?就是我們每查完一個案件要分析成案的原因和背后的制度漏洞,然后通過健全機制來解決共性問題,解決問題才是進步。就像醫生看病,治好一個人的病肯定是一種成績,但是如果能夠找到病毒傳播的路徑,乃至找到不發病的疫苗,貢獻更大。我覺得制度就像這個疫苗。我們在過去的辦案過程中有發現,我們的一些官員犯錯誤乃至犯罪,他在最初也有過猶豫糾結,甚至痛苦,怎么說呢?就是不該拿的是拿還是不拿?對他們來說,他是一種選擇,他是一種權衡。我們建立制度之后,就是讓他只能執行制度,沒有選擇,當然也就用不著權衡,這個就是制度的根本性。” 河南蘭考縣委書記蔡松濤帶了一個二維碼上臺,他熱情地介紹,“蘭考是焦裕祿精神的發源地,是習近平總書記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聯系點。三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傳承老書記的寶貴精神,齊心協力努力實干,今天我帶來了一個二維碼,里面見證了蘭考三年來的變化,大家關注的話可以掃一下。” “今年蘭考和井岡山一起率先脫貧摘帽,蘭考是怎么摘帽的?是怎樣像總書記說的那樣下一番‘繡花’功夫的?”面對記者提問,蔡松濤說,我們的老書記焦裕祿同志說過干部不領,水牛掉井。脫貧攻堅到最后階段留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更需要黨員干部因村因戶因人耐心幫扶。拿蘭考縣葡萄架鄉杜寨為例,2015年留下23戶貧困戶,因地制宜,我們決定發展蜜瓜新品種產業,鼓勵群眾種植,但是群眾擔心做不好,就互相觀望,看到這種情況我們村干部就帶領群眾種植,看到效益,群眾信心鼓起來了,村里及時辦理貸款,幫助他們打開銷售渠道,蜜瓜現在發展到了500多棚,從一個村發展到一個縣,品牌比較好,現如今還打進了北京市場,我們的老百姓還注冊了一個響當當的品牌“蘭考蜜瓜”,這樣的產業和例子我這個二維碼里還有很多。在基層工作,我們基層的黨員干部就是要負責任,敢擔當,真心實意幫助群眾解決困難。 “昨天聽了總書記的報告,總書記在報告中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聽了以后很振奮,晚上和縣里的同志溝通,大家感覺方向更明,回去后我們加油干,2020年蘭考有信心與全國人民一道實現小康。”蔡松濤表示。 基層一線代表結伴走上臺,講述他們在平凡普通的崗位上敬業奉獻的故事,展現了進入新時代再立新功的決心和勇氣。 “我要為我國2.82億農民工做好代言,為生產一線的職工們做好代言,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而努力。”來自中國中鐵電氣化局的高級技師巨曉林,是第一代農民工,也是全國總工會的兼職副主席,談到如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他說工會要帶頭宣傳好《勞動法》和國家對農民工的相關政策和法律,要多深入工地做好調研工作,多了解農民工的心聲、意見和建議,把他們反映上來的重大問題以及相關情況梳理好、總結好,寫成建議送報有關部門。 “我是來自哈爾濱排水集團的一名一線清掏工人,俗稱叫掏馬葫蘆的。能夠參加黨的十九大,是我這一生最驕傲的事情。”荀笑紅作自我介紹時說,排水行業的苦和累是大家想象不到的,比如冬季清掏,零下二三十度從井下一上來,渾身上下往下掉冰茬兒。每天清掏的泥量300桶以上,每桶重量二三十斤。 荀笑紅在一線工作了20多年,經歷了九八抗洪、非典疫區搶險,抗擊臺風引發的內澇、松花江特大洪水等。工作的重負也給她的身體帶來了諸多疾病,但是她并不后悔,她表示會繼續發揚“舍得一身臟,做到萬戶凈”的排水精神,做到堅守盡責、奉獻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