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麗鄉村收獲生態紅利日前,記者來到位于太湖之濱的蘇州市吳中區臨湖鎮柳舍村。粉墻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掩映在小橋流水和桂花樹之間,迎面走過,桂花香撲鼻而來。三五成群的游客,在園博園觀賞游覽,累了,就在村中的茶室品茶小憩。自然淳樸、清新靈動的江南小村落,成為長三角地區游客競相前往的旅游休閑目的地。 柳舍村是石舍村的一個自然村,石舍村黨支部書記邱士明告訴記者,黨的十八大以來,柳舍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精神指引,建設“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現代與傳統相結合的美麗村莊。去年,第九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落戶臨湖鎮,太湖之畔的柳舍村也被劃歸為園博園的一部分。以此為契機,柳舍村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面貌煥然一新,綠化覆蓋率達46%。 環境美了,柳舍村開始著力做大自己的特色經濟增長點,即以精品民宿項目為據點,激活本村發展鄉村旅游產業。近一年來,柳舍村已經接待游客兩萬人次。邱士明告訴記者,今后,柳舍村計劃將村民閑置的民房,采用合作社模式規;洜I管理,形成具有品牌效應的民宿產業集群,深入發掘集休閑旅游度假與農耕文化體驗于一體的特色鄉村旅游經濟。 來到隔壁的采蓮村橋東自然村,村民開心地對記者說:“村里的路鋪上柏油好走多了,現在河水清了,河兩邊都裝了護欄,小孩和老人更安全了!贝迕窨谥械倪@條河叫貓尾巴河,環村而流,兩岸的民居房如今已經統一改造成了白墻青瓦的江南韻調!懊利愢l村建設以后,實行‘三線入地’,你在村里都找不到電線桿嘍!碑數匾晃淮甯刹拷榻B時語氣頗為自豪。目前,有200多戶村民的橋東村,基礎設施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建成3個停車場,在主要街道場所裝有12個大存儲攝像頭,5000平方米廢棄地也完成了植樹綠化。 僅2016年一年,臨湖鎮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就投入7600多萬元,在全鎮23個自然村進行了外墻見新、道路提升、駁岸改造等項目。2015年起,吳中區每年投入約7億元用于美麗鄉村建設,去年就有111個自然村順利達標完成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一大批“外顯生態風光、內涵文化底蘊、兼具產業張力”的美麗村莊建成。 走在太湖岸邊,吳中區代區長陳嶸告訴記者,吳中區擁有三分之二的太湖水域,是蘇州市的“菜籃子”“米袋子”“水缸子”,承擔著蘇州市80%飲用水的供應。在保護環境與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吳中區一直恪守最嚴苛的標準:太湖1公里范圍內不得開設工礦企業;全區有近50%的陸地面積禁止或限制開發,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占全區國土面積的87.1%,是全省生態紅線區域最大的區(縣、市)。 然而,吳中區充分挖掘區域內自然生態資本的經濟潛力,既要生態好,又要農民富,還要鄉愁濃。建區以來,吳中區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投入累計超過150億元,并不斷加大沿太湖限制開發村落的生態補償力度,擴大生態旅游、現代農業等“綠色供給”,走出了一條生態富民的綠色發展新路。 今年“十一”黃金周,在旺山錢家塢經營農家樂的蘇紅芳和家人忙得不亦樂乎,良好的口碑給她帶來了不少回頭客,一批上海“老主顧”每年都要光顧好幾次。作為吳中區最早一批擁抱生態紅利的村莊,旺山村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綠色田園等環境資源,建立起長三角地區較為有名的吃、住、玩、行“一條龍”消費品牌!叭逡延50戶農民經營農家樂,平均每戶收入五六十萬元!蓖酱妩h委書記周奎元介紹,依靠依山傍水的綠色生態環境,旺山村去年實現集體經濟收入38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突破4.1萬元。 來自上海的游客告訴記者,吳中區就是長三角的美麗“后花園”,青石板街巷以及白玉方糕等美食能夠喚起兒時美好的記憶,“長久不來吳中區住住,就會惦記這里的山山水水,美食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