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魚米之鄉的秋之綻放——湖北仙桃農業供給側改革特色之路探析
详细内容

魚米之鄉的秋之綻放——湖北仙桃農業供給側改革特色之路探析

魚米之鄉的秋之綻放

——湖北省仙桃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特色之路探析

  本報記者陳江凡 程鴻飛 何紅衛 毛曉雅

  良田沃野,河湖密布;富饒肥美,魚米之鄉。這是鑲嵌在江漢平原腹地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有個美麗的名字——仙桃。9月的仙桃田野,稻穗沉甸甸地壓彎了稻稈,預示著豐收的好年景,肥美的魚兒在水網里穿梭,黃綠的稻子和泛著白光的水面拼出水鄉最美的色彩。

  “一條魚”“一袋米”滋養了世世代代仙桃的子民,也勾勒出這座古老又年輕城市的農業底色。在當前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魚米的故事又添新的華彩篇章:特色水產養殖業風生水起,黃鱔產量占全國四成以上,成功攻克鱔魚種苗繁育這一世界性難題,叫響了“中國黃鱔之都”的金字招牌;物以“硒”為貴,依靠得天獨厚的富硒土壤,富硒米全產業鏈條成為富裕農民的“金鏈條”,富硒豆豉、富硒菜籽油、富硒瓜果蔬菜等特色農產品端上千家萬戶的餐桌……深厚悠久的魚米文化在水鄉唱響了改革的新樂曲。

  仙桃市委書記胡玖明對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著深刻認識:要堅持“四兩撥千斤”,即把握政府主導、市場引導這兩個導向,用好本地資源、外地資源這兩種資源,壯大企業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兩類主體,發揮市場、農民這兩方面的積極性,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仙桃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跨越。特別是當前要主動對接中央一號文件,積極探索“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推進“一產接二連三”,構建多業態、多功能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著力打造仙桃水鄉田園城市建設的“先行版”“真實版”。

 

農業產業有特色、有品牌、有市場

  硒產業打響了特色品牌,稻鱔共作?出富民新路子。特色就是競爭力,特色就是供給力。充分挖掘本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更加鮮明、優勢更加明顯、質效更加突出的特色富民產業,是順應市場需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出路

  栗林嘴村是仙桃遠近聞名的長壽村,當地人長壽的奧秘就在于每天吃的大米,硒含量每公斤高達0.25毫克。而這種大米如今已被推廣到全國各地:中國最大的食品生產企業中糧集團與當地農民合作開發富硒水稻,推出的“福臨門”富硒米每公斤賣30元還供不應求。農民種植富硒水稻每畝收入4000元,是傳統水稻的兩倍。

  江漢平原沖積而成的富硒土壤,是大自然賜予仙桃的寶貴財富。仙桃有540平方公里的土壤富含硒元素。為了建設成荊楚富硒糧倉,仙桃組建了集富硒產業辦、富硒產業開發研究院、富硒農產品展示中心和湖北富硒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四位一體”的湖北硒樓,建成了富硒水稻、富硒油料、富硒大豆、富硒果蔬等富硒農產品基地56萬畝,正在積極申報“仙桃富硒大米”“仙桃富硒黃鱔”國家地理商標,中國富硒農都的品牌呼之欲出。

  在西流河鎮土坑村的洪淵澤水產合作社養殖基地,坐落著世界一流的黃鱔種苗繁育現代化大棚。“種苗供應不足是仙桃人養黃鱔的最大難題,從2010年起合作社開始試驗自己繁育種苗,到去年與上海農業科研院所合作,不僅做到了自己繁育種苗,還實現了一年繁育三次。”合作社理事長童國斌說。   

  仙桃人成功攻克了鱔魚種苗繁育這一世界性難題,每畝能為鱔農節約養殖成本近萬元。隨著自繁自養技術的推廣,已初步實現黃鱔種苗從“求天下”向“供天下”轉變的格局,真正使仙桃的鱔魚游出中國、游向世界。

  今年,洪淵澤水產合作社又新建了180畝“稻鱔共作”示范基地,全程不施農藥化肥,只使用有機肥和物理防治,稻米的品質提升了,綜合效益也提升了,以前一畝水稻收益近千元,如今鱔魚和水稻純收益能達到3500-4000元。

  這一模式的示范推廣是仙桃農業調結構、增效益的一個生動寫照。市委副書記李啟斌說,調結構增效益,就是要以市場為取向,以效益為中心,以增收為目的,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壯大優勢產業板塊。

  在提升糧田綜合產出效益方面,仙桃推出了稻鱔、稻蝦、稻鱉等新模式,提高單位產出,放大農田產出效益;在特色水產養殖方面,調減四大家魚養殖比重,推廣名特水產養殖品種,每年新增黃鱔、河蟹、南美白對蝦等名特水產面積兩萬畝以上,水產品增產不增效和豐收不增收的現象正在改變。此外,不斷縮減露地大路菜面積,擴大設施蔬菜和精細菜的生產規模,蔬菜基地面積突破了20萬畝。

  打出特色,叫響品牌,占有市場,才能真正把優勢產業做成富民產業。仙桃依靠獨特的土壤和水域資源,抓住市場需求,發展名特水產和富硒種植養殖,在技術創新上下功夫,在品牌培育和打造上下功夫,數倍放大了農民的收益,促進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實現了增產、增收、增效的多重目的,也由此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去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153.8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62元,增長了7.21%,全市農產品加工值連續6年穩居全省縣市第一方陣。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規模、有檔次、有氣勢

  主體興則農業興,主體富則農民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推進改革的主導力量,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基礎力量。壯大培強育主體、土地流轉育主體、政策扶持育主體,仙桃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

  在中華鱉育種行業,仙桃彭場鎮的陳靜濤是個響當當的人物,這個躬耕于鱉種繁育技術數十年的老農,如今已是華中農業大學的“客座教授”。從單打獨斗、屢戰屢敗,到研發鱉苗成功、成立合作社,再到如今的宏旺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過億元的銷售成績,身兼村支部書記的陳靜濤不僅帶領本村村民闖出一條致富路,每年還帶動周邊近1000農戶3萬畝水面從事魚鱉套養,畝均增收3000元以上,年增效益近億元。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闊步向前,根本上要依靠一批像陳靜濤一樣能力出眾的新型農業經營業主。胡玖明高度重視市場主體的引進和培育,他說:“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仙桃農業經濟發展有著根本性、全局性的牽引作用。要始終保持農業的開放定力,積極推動項目資金、要素保障、服務力量等各類資源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著力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組織吸引力、富民帶動力的標桿型現代市場主體。”

  在支持政策上,仙桃使出真招實招,出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全力助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跨越式發展:對土地流轉規模在2000畝以上且流轉合同在5年以上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每畝一次性獎勵100元;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騰退出的用地指標,以及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重點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

  在全方位的政策扶持和鼓勵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呈現井噴式發展態勢,全市共發展規模種養大戶6400個,家庭農場854家,合作組織1552個,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137家、家庭農場185家。一批行業優秀“單打冠軍”涌現出來:全國最大的黃鱔養殖家庭農場——科旺,全國最大的中華鱉繁育企業——宏旺,全國最大的水產專業合作社——強農,華中最大最先進的雙孢菇生產加工基地——菇珍園……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也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戰略選擇。仙桃農業改革實踐的順利推進,很大程度上在于抓住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這一“牛鼻子”。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推動下,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鏈接到全市60%以上的農戶,由此帶來了農業規模經營的快速擴張,一個以主體引領、網絡農民、規模經營、技術集成、產出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正在仙桃廣袤的農村悄然興起。

接二連三產業融合亮點紛呈

  產業融合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和新捷徑。推進產業融合,要延伸產業鏈,拓展農業功能,促進農業生產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同時鼓勵企業與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讓農民充分分享融合發展的紅利

  坐落在仙桃沔城鎮江北村的茂盛水產有限公司,是一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經營多年的魚、蝦等水產品加工常年穩定在萬噸出口量,產值達1.48億元以上。“我們與農民合作,按出口標準統一苗種、統一飼料、統一收購、統一銷售、統一管理,把住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關口,也帶動農民進行規范化、規模化養殖,提高養殖收益。”公司副總經理姚道彬告訴記者。

  在公司今年投資新建的蔬菜加工車間里,記者看到,生產線一端的南瓜、西藍花等蔬菜,經過一道道自動化流水線,最終成為可直接上鍋加工的半成品。

  “農業+食品”是仙桃產業融合的一大亮點。仙桃市市長周文霞說,近年來仙桃把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優勢與食品產業優勢緊密結合起來,做大加工龍頭,鉚緊產業鏈條,增大產品供給,農產品精深加工、品牌經營、轉化增值水平得到不斷提升。

  目前,仙桃市發展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245家,上半年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221.8億元,在全省同類縣市處于領先水平,帶動全市90%的糧食油料、80%的家禽蛋品、60%的水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成為全市規模最大、發展最快、就業最多、效益最好、農民獲利最豐的第一支柱產業。

  雞鴨成群,瓜果飄香,一幅怡人的農家田園風光。徜徉在位于胡場鎮潭湖村的阿爾迪有機生態園里,陣陣果香沁人心脾,品品有機棗子、葡萄、西瓜,更是唇齒留香。品種好,口感獨特,自然有市場,靠著人們口口相傳,生態園的瓜果蔬菜就被搶購一空了。

  農莊也給潭湖村的農民帶來了好日子。村黨支部書記趙邦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沒旱災水災的年景,村民種地收入有140萬元,如今單是土地租金收入就有100多萬元,再加上打工、分紅收入280萬元,比以前增收200多萬元。

  農旅融合是農業農村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城市消費需求的熱點所在。仙桃近年來精心打造一批農業旅游品牌,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發展農家樂、休閑農莊、生態觀光、采摘體驗等農業旅游新模式、新景點。目前,仙西夢里水鄉、京久花世界等一批農業旅游項目開業運營,以排湖中國休閑谷為代表的休閑度假游,以胡場阿爾迪生態園為代表的田園農業游,以彭場戰友巨田為代表的園林觀光游,以九合蘭園為代表的農業科技游的多元業態發展格局已初具雛形。

創新機制突破農業發展瓶頸

  激活土地要素、破解融資難題是推進農業改革的關鍵環節。引導金融資源更多向三農傾斜,需要建立科學機制,放大財政資金支農效應,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農。盤活農村土地,推進集約規模經營,需要在土地確權的基礎上加快土地流轉,使土地不斷向優勢高效產業集中

  富硒豆豉是仙桃的一大特色農產品,鄭場鎮的豆豉工藝已經傳承500多年。如何將古老的傳統美食發揚光大?2014年,湖北硒萊福公司成立,開發出硒萊福系列豆豉產品,將鄭場鎮的豆豉加工生產推向了發展富硒產業,帶動農民致富的農業產業化之路。鄭場鎮的11個村5萬畝黃豆都成為公司的種植基地,帶動了2000多農民就業。

  “公司順利運營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資金支持,政府給企業的無息貸款大大緩解了運營周轉壓力。”硒萊福公司CEO袁瑋坦言。今年,公司獲得了為期一年的政府無息貸款900萬元。

  袁瑋所說的無息貸款即政府的財政調度資金,每年仙桃都會拿出數億元財政調度資金支持全市經濟發展。今年的9億元財政調度資金中,用于農業的有近4億元,很多像硒萊福公司一樣的農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可以獲得一年的無息貸款,有效緩解了農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這兩年,仙桃開始探索以政府擔保撬動社會資本支農投農的新模式。從去年起,市財政拿出5000萬元作為涉農貸款風險補償基金,與農商行等3家銀行合作,支持有特色的新主體、新業態發展,十倍放大財政資金的支農效應。眼下,仙桃三農金融服務中心即將正式成立,將推動這一金融支農模式更好地發展,服務更多農業市場主體。

  仙桃的金融支農模式創新還不止于此。整合財政資金,今年共整合農業、水務、國土等部門20多個項目資金4.7億元,用于精準扶貧、美麗鄉村、高標準農田等建設,做到了“好鋼用在刀刃上,花錢花在裉節兒上”。農村合作金融創新試點有新突破,依托合作社聯合會平臺,與農村商業銀行、市財源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為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1.43億元,有效解決了“錢從哪里來”的問題。

  仙桃的現代農業實踐,無不以土地規模經營為基礎。去年,仙桃基本完成了全市615個村、4325個小組、20.9萬農戶、182.8萬畝耕地的權證發放工作。這一重大改革舉措,讓農民徹底吃上了定心丸,也為土地流轉、發展現代農業創造了良好條件。目前,全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68.5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9.2%,帶動農戶11萬戶以上,人均純收入1.8萬元。

  從金融支農新模式到土地經營權流轉改革,都需要以創新思維大力推進體制機制改革。農村有豐富的資源,農業是欣欣向榮的朝陽產業,下好這盤“大棋”,需要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在仙桃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動實踐中,農村土地等生產要素被盤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金融活水源源不斷地向特色高效優勢產業集中,農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才能不斷激發出來。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