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農商行引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不斷提升支農惠農能力 積極開發創新信貸產品 多地農商行引金融活水澆灌實體經濟 本報記者 彭 江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后,各地農商行加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引導金融活水流入“三農”“科創”“新興行業”,回歸金融本源。 做好支農本職 季懷忠是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孫祖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他冬暖式大棚里,一排排粗壯的西紅柿秧上掛滿了青色的西紅柿。“大棚共有一畝2分地,2015年農商行給我無息貸款5萬元,政府補助7萬元,自籌了2萬元,建了這個棚子。”季懷忠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一個大棚每年直接收益約10萬元,已脫貧的他準備擴大規模再建兩個大棚。像季懷忠這樣的貧困戶,山東臨沂農商行共幫扶了3.7萬戶。山東省沂南農商行董事長李永森對記者說:“以前扶助的貧困戶如今變成了我們農商行的優質客戶。給農戶貸款,我們非常放心。實踐發現,農戶個人是最講信用的群體。”沂南農商行專門針對不同農戶的需求,推出“富民農戶貸”“富民生產貸”和“富民發展貸”等特色貸款產品。 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王獻玲表示:“山東省聯社始終堅持‘面向三農、面向社區、面向中小企業、面向縣域經濟’的市場定位,牢牢把握支持‘三農’和實體經濟的服務宗旨,不斷提升支農惠農能力。”截至2017年6月末,山東省農商銀行系統各項貸款余額10195億元,涉農貸款達7072億元,涉農貸款余額、增加額連續11年在全省金融機構排名第一。 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農業在經濟中的占比不足1%,但上海農商銀行在涉農信貸資源投入方面卻一直不遺余力。據上海銀監局介紹,該行在上海市首推涉農專項資金“循環貸”業務,滿足涉農企業農忙與農閑不同時期的個性化融資需求。涉農企業在農閑時期,可以通過“隨借隨還”,合理安排資金使用時間,適度降低融資成本;涉農企業農忙時期存在臨時資金周轉壓力時,可在授信額度內隨時支用貸款,減少了另行審批的環節。截至今年6月底,上海農商行已實現涉農貸款規模627.8億元,是上海市涉農貸款占比最高、市場份額最多的商業銀行。 扶助新興產業 為了給科創企業提供更專業化的服務,2009年上海農商銀行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中心,成為上海市首家在總行層面設立科技專營機構的商業銀行。2012年7月份,上海農商銀行成立了上海首家科技專營機構——上海農商銀行張江科技支行。近5年來,上海農商銀行科技企業各項存貸款規模總數已超過100億元,累計已為700多家科技型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為300余家科技型及現代服務業企業提供授信350億元。 上海農商行公司金融部總經理顧賢斌告訴記者,該行先后開發了股權貸、訂單貸、專利貸、合同能源貸、科技企業信用貸等科技金融系列產品,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農商銀行為科技型企業貸款規模約200億元。 在江蘇泰州,當地銀監分局也積極推動轄內法人農商行創新信貸產品支持科創產業發展。據泰州銀監分局介紹,為支持科創企業,泰州農商行推出了“科貸通”特色信貸產品。江蘇海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鋰電池及相關產品的新能源高科技企業。為支持該企業發展,泰州農商行為該企業辦理了科技型貸款“科貸通”,享受科技型貸款4.785%的優惠利率,較該行正常貸款利率降低近50%,每年為企業減少利息支出22萬元。據泰州銀監分局介紹,當地農商行已經成立了4家科技支行專門服務科技型企業。 2016年,江蘇省出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發展重點。江蘇常州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和能源互聯網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等五大方面具有比較優勢,這也是當地江南農村商業銀行主要支持方向。截至2017年6月末,江南農商銀行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融資余額達到7.37億元;在新材料產業融資余額達到14.86億元;在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融資余額達到4.54億元;在新能源和能源互聯網產業融資余額達到15.7億元;在數字創意產業融資余額達到6.12億元,有力支持了當地新興產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