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在農業生產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讓貧困地區搭上“互聯網+”的快車,打贏脫貧攻堅戰,成為政府、農民與互聯網企業共同關注的焦點之一。日前,農業部辦公廳印發《關于開展“互聯網+”特色產業扶貧專題調研的通知》,決定在全國21個省份的59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開展“互聯網+”特色產業扶貧專題調研工作。在此背景下,農業部信息中心與北京奧科美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京簽署“互聯網+”特色產業扶貧專題調研合作框架協議。作為一家農業互聯網公司,奧科美為何要參與這項調研,在調研中將會扮演何種角色?記者為此采訪了北京奧科美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藍海。
“其實在‘如何讓農民賺錢’這一點上,企業和政府有著一致的目的。”藍海認為,企業要想在貧困地區獲得持續盈利,就不可能只有自己賺錢,必須帶著農民一起賺錢才能走下去。
貧困地區缺少產地經紀人,組織貨源比較困難,中間商更喜歡買相關信息較為完備的地區的產品。“盡管消費者想吃貧困地區的農產品,但從生產者到產地服務商再到經銷商、零售商,其中任何一個環節不通,消費者就買不到。我們希望能串聯起這些環節,以農場管理大數據為基礎服務農業產業鏈,做全產業鏈的運營商。”
扶貧工作對當地相關的數據信息具有依賴性。藍海說,一些貧困地區農產品質量好,但下游就是不買賬,這是因為貧困地區缺乏產業數據的信息,下游缺乏對相關信息的了解。藍海認為,奧科美通過義田能手、幫手、買手建立起買手和產地之間的整個體系的對接,通過產業數據為買賣雙方搭建橋梁。
“其實農民更關心你要怎么樣幫助他把手里的東西賣好、收益好。”藍海認為,讓農民脫貧致富不能簡單地只提供信息服務,而要提高農民的產業管理水平。這就需要企業提供更專業性的服務,幫助貧困地區農民建立組織化的運作機制和規范化的生產管理流程,提高產品的標準化水平,對接市場,做到優質優價。
在貧困地區既沒有產業結構,也沒有把農民很好地組織起來的情況下,如何做到這一點是一個挑戰。藍海介紹,奧科美將會在原有益農信息社的基礎上做出調整,找到更適合貧困地區的做法。“比如組織扶貧合作社,鼓勵老人以土地入股,讓老人有收入,但不再參與生產。在政策支持下把生產變成規模,然后由專業的人來做這些事,把它變成專業的服務。”
“像寧夏固原,自然氣候適宜種植夏季蔬菜,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比較低。”藍海介紹,公司為此設計中央廚房直供模式,把貧困戶手里的土地統一流轉,成立合作社,在固原建立蔬菜的產地加工基地,補足產業鏈,與城市中央廚房對接,形成封閉的供應體系,既降低了成本,又保證了質量,中間損耗也少,讓農民擁有更穩定的收入。
“這種事情散戶做不了,一定要把渠道兩邊對接好。并且在產地建中央廚房,可以提高設備使用率。”藍海認為,受能源、水資源、人工等成本的限制,對較為富裕的地區而言,建設中央廚房未必十分合適,而這對貧困地區來說就是機會,有時候稍微深加工一下,產值就上去了。
“現在一些貧困地區存在的問題并不是信息化的‘硬件’基礎差,而是教育水平和組織化程度這些‘軟件’有待提高。”藍海認為,貧困地區往往農民年齡偏大,生產比較分散,缺乏產業經驗。不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現在通過手機就可以獲取很多信息和服務。“我們盡量把產品做得簡單化。”藍海介紹,義田買手推出了“義田名片”小程序,可以找到批發商,直接與批發商商談。
“不過,由于農民生產分散,量比較小,直接找批發商的話,批發商往往不會理睬,很多情況下農民是談不成的。”藍海認為,對農民來說,比較好的做法不是去找批發商,而是去找產地經紀人。他介紹,公司很快就要更新一個更貼合貧困地區農民實際使用需要的版本,可以通過小程序上的地圖,提供尋找附近產地經紀人的途徑,幫助農民養成一種習慣,知道要賣什么東西應該找誰。
此外,奧科美擁有義田買手、義田幫手等豐富的平臺產品,在“互聯網+”特色產業扶貧中,將這些產品結合在一起,可以發揮更大效用。藍海介紹,貧困地區往往地處偏遠,通過義田買手平臺,農場就會直接呈現在全國的幾十萬買手面前,買手可以分析數據,判斷農場情況,這對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外銷將是一大助力。另一方面,借助義田能手,可以讓專家幫助農民把地種好、保證農場提供優質農產品,通過展示專業團隊的相關信息,為買手提供參考。
“我們還是希望用數據去幫助整個鏈條做整合,讓他們能夠發揮各自的作用,然后發動產業鏈各環節一起來扶貧。”藍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