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新疆以提質增效激發棉花全產業鏈發展活力
详细内容

新疆以提質增效激發棉花全產業鏈發展活力

  再造新疆優質棉花品牌

  ——新疆以提質增效激發棉花全產業鏈發展活力

  本報記者 劉昊

  “去年年底分紅,我得了16萬元,比自己種劃算得多!”前不久,在新疆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上,李長衛發言時說。

  李長衛是沙灣縣商戶地鄉居士堂村村民,經營土地125畝。2016年,他主動把地交給綠源土地股份合作社經營,合作社畝均產棉380公斤,比李長衛過去高出30公斤,品質達標率高了,田間管理費用還降了。

  2016年,新疆選定5個縣市,進行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從產加銷各環節下達試點任務,促進棉花產業提質增效。各地普遍加大了品種統一、適宜機采種植模式、采收環節流程管控、加工工藝流程優化等關鍵環節的研究和探索。全區各地棉花種、采、收、軋環節的管理水平與去年相比有了一定幅度的提升。

  “把新疆打造成世界級一流的、高檔的紡織品和衣物棉基地。要始終把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放在第一位,建立全疆、地方的棉花宏觀調控數據庫。要借鑒沙灣縣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經驗,為全疆棉花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實踐依據。”自治區農業廳黨組書記朱崗在交流會上明確表示。

  推進棉花全產業鏈系統化、規范化發展

  近兩年來,棉花質量問題越來越突出,國內紡織企業逐步由生產中低端產品轉向高端產品,對高品質棉花需求不斷增加,供需相背離的矛盾凸顯。從量的角度來看,新疆棉花在全國的地位不容置疑。但從質的角度來說,新疆棉花的供給品質,還與棉紡織企業的需求存在結構性矛盾。而且,在新疆,大多以小家小戶的分散經營為主,發展棉花專業合作社開展適度規模經營比較困難,龍頭企業的品牌引領作用還比較弱,訂單生產規模依然較小。

  今年,自治區農業廳在塔城地區沙灣縣、烏蘇市、博州博樂市等6個地州9個縣市,開展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試點面積80萬畝,推動棉花產業提質節本增效。

  “以生產中高檔原棉為目標,以原棉生產各環節質量上水平為突破口,以中高檔棉產品消費用棉為指向,再造新疆優質棉花品牌,全面提升棉花效益和競爭力,鞏固國家優質商品棉基地地位,促進新疆棉花產業邁入中高端水平。”自治區農業廳種植業處副處長湯義武給記者介紹了新疆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工作的思路。

  產業流程再造。結合新疆棉花區域性種植特點,在北疆和南疆適宜開展機采棉的區域,全面推行“制種企業+土地合作社+農機合作社+棉花加工廠+紡織企業”的機采棉試點模式。在南疆不適宜開展機采棉種植的區域,積極引導農民開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采取“制種企業+土地合作社+棉花加工廠+紡織企業”的模式開展手采棉試點。

  同時,對棉花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試點流程和任務進行細化、分工,明確工作責任,重點形成“制定原棉標準、建立棉花品種數據庫、形成優質棉種植模式、制定軋花工藝規程、簽訂優質棉收購訂單、降低棉花生產成本、建立產加銷一體化利益聯結機制、創建區域棉花品牌”八項試點工作成果。

  建立“上中下游一條龍”產業新模式

  “棉花產業是第七師農業產業的主體。多年來,七師以建設國家優質棉基地為目標,以棉花提質增效為根本,從優質品種育繁體系建設、農業技術標準化管理、全程機械化、采收加工細節管理和質量追溯管理等多個方面,夯實棉花產業發展基礎。”新疆建設兵團第7師副師長孫洪波說。

  為從源頭上解決棉花品質問題,提高棉花品質和適應機采棉的需要,七師探索出一套成熟的雜交棉稀植栽培模式。七師科技局、農科所同兵團農科院、石河子大學開展了稀植棉400公斤以上的水肥精準調控技術研究,降低稀植棉的水肥成本20%左右。同時采用稀植方式,提升品質、利于脫葉、便于機械采收,有效提升了皮棉質量。

  七師123團15連連長許建州介紹,為實現“保長度、降短纖、絕三絲、去籽屑、提品質”的要求,在棉花收獲期間也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術方法。機采前清潔田園,清除棉田及周邊雜草,對殘膜、殘稈、滴灌帶及其它異性纖維做到徹底清理。嚴格做到籽棉堆放、打模和放模場地平整,徹底清除場地土壤中和周邊的異性纖維,在地頭卸花場地鋪設三防篷布,避免異性纖維混入籽棉。嚴格執行脫葉、吐絮不達標不采,清潔田園不達標不采,堆棉打模場地無鋪墊物不采等“十不采”原則。注重打模、拉模細節管理,嚴格要求裝填棉花程序、運模車鏈條清理、拉模蓋布材質等各環節按標準落實到位。

  在七師胡楊河紡織服裝工業園區,仁和紡織企業、潤泰紡織企業、華桉紡織企業和新疆如意等4家紡織企業正開足馬力生產,年加工能力達到27萬錠,皮棉需求量4.4萬噸。企業之所以選在園區落戶,正是看上了七師棉花供應量和供應品質的穩定。

  如今,七師通過資源整合,與成員單位通過科研、生產、加工、流通、紡織等全方位合作,建立產業“上中下游一條龍”深度聯合的新模式,從而激發棉花全產業鏈發展活力。

  試點區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沙灣縣作為國家棉花生產保護區,積極探索發展“合作社+企業”的社企聯盟新型經營主體模式,按照產業化、集團化、股份化的方式,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

  “這種模式涉及農業科技、種業、信息技術、期貨交易和農資經營的企業和農商行、農機(技)推廣部門以及農民合作社等12家單位組成的農業產業集團聯盟,具備了農作物品種選育、農資供應、農機作業、田間管理、農業技術及信息指導服務、機械采收、企業收購各環節一條龍服務能力。”沙灣縣副縣長班軍云對記者說。

  新疆天鷹鑫綠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領辦的沙灣縣四道河子鎮聚力機采棉專業合作社,探索出“紡織企業+棉加工企業+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合作社以“安全、綠色、科技、品牌”為主題,涵蓋種植、加工、農業社會化服務三大產業,實現了“良種選育-科學種植-統一管理-現代化機械采摘-精細加工-產品品牌化-農業社會化服務”一體化發展模式。

  “通過整合各類資源,鞏固利益聯結,進一步細化農業生產全產業鏈分工,為農業生產全程提供更專業和貼心的服務,推進植棉業、加工流通業和棉紡業融合,最終形成了社企聯盟下的‘產學研、育繁推、種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機采優質棉產業化集團。”天鷹棉業總經理、聚力棉花產業社企聯盟負責人扈宏偉說。

  聚力機采棉專業合作社為推廣這一模式,在2016年初步建成50畝棉田的試驗基地,1000畝的示范基地和兩萬畝的示范推廣區。組織了近600戶農民學習了解澳棉生產經營模式,先行先試種出強力高、纖維長、一致性好的優質皮棉,形成了新疆獨有的棉花品牌。在此基礎上樹立北疆優質機采棉企業標桿,并將合作社聚農寶網站、社企聯盟服務體這種成功模式向全疆各棉產區推廣復制。

  為確保試點工作有序推進,自治區農業廳制定了2017年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實施方案》《操作方案》《技術方案》等8個工作方案,農業廳抽調27名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組成9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工作專家指導組,“一對一”開展試點工作的服務指導。分管廳領導帶隊逐一深入各試點縣市,與試點縣市人民政府主要領導簽訂任務協議書,對各試點縣市的試點工作任務進行硬性約束。目前,全區各級農業部門正在牽頭總結試點單元的成功經驗和做法,為全區推行棉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范例。

  湯義武介紹,下一步,將采用倒推機制,先讓試點的軋花廠和棉紡織企業簽訂協議,讓軋花廠負責為棉紡織企業提供符合標準的棉花,并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合理確定優質棉收購價格;然后試點軋花企業與棉花生產者簽訂棉花銷售和收購訂單,實現優質原棉高價收購;最后,合作社要求社員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棉花種植,生產出達到棉紡織企業標準的棉花。最終建立起貫通棉花生產、加工和銷售環節的利益鏈接機制。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