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 牽手老撾共贏“絲路”
详细内容

牽手老撾共贏“絲路”

  ——華大基因“老撾-中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發展紀實

  本報記者 白鋒哲 呂珂昕 實習生 王賽男

  十載風雨兼程,十載民心相融?萍挤N子遍撒中南半島,友誼之花盛開湄公河岸。這是“海上絲路”合作共贏的生動實踐,這是堅守農業和牢記擔當的動人故事。

  近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組建實施的“老撾-中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被農業部認定為首批十家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試點之一;深圳市政府代表團赴老撾考察,老撾科技部副部長蘇里烏冬·桑德拉熱情會見,圍繞與華大基因合作深入交談。

  一個是國際科技型企業、一個是東南亞傳統農業國家,兩者是如何合作的?“老撾-中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何以能夠獲得首批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認定?接下來將如何建設好示范區?記者日前走近華大基因進行了深入采訪。

  堅守擔當開先河

  關注生命的華大基因,與農業始終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創立伊始仿佛就注入了“農業基因”,熔鑄進了堅守和擔當的特質。

  1999年9月9日成立時,沒有任何商業目標,只是“為了祖國的榮譽”,華大基因傾其所有,代表中國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的1%任務。成功后,華大基因又把視線投向了供給人類生命的生命體基因研究,相繼完成水稻基因組計劃、家蠶基因組計劃等多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科研工作,由此奠定中國在世界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科研上的成功,促使華大基因著手布局全球相關產業。尋求能源供應安全是世界各國促進經濟發展的共識與基本訴求,而對可再生清潔能源,尤其是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則是各國關注重點。而地緣上與中國接近的老撾,終年炎熱,擁有得天獨厚的光、溫、水、熱、土地資源,是生物能源作物大規模種植的絕佳選擇。2006年初,華大基因遂與老撾國防部簽訂了10萬公頃土地開發協議,一次性投入2000萬元人民幣,進行生物能源作物大規模種植與開發利用。   

  自此,華大基因開啟了與老撾的合作共贏之路。華大基因董事長、聯合創始人汪建回顧說:“老撾政局穩定,華大懷著對國家高度負責的情感,來到老撾,開始了新事業。”

  “2007年4月,拿著一本剛從北京王府井書店買的中國社科院出版的《列國志·老撾》,我們一行4人背起行李就出發了。”時隔十年之后,華大老撾公司總經理汪小剛仍然記得當時的點滴細節。懷著創業的豪邁氣概,他們放下國內熟悉的環境,來到了完全陌生的國度,克服語言、飲食、疾病等障礙,開始了在老撾的征途。

  翻山越林,考察土地,做蓖麻、木薯、油棕等生物能源作物種植規劃,是必修課;燒荒砍壩、開墾種植、澆水施肥、打藥除害等農活,華大人親自上陣。原本在實驗室敲鍵盤、拿試管的白凈小伙們很快變得面孔黝黑、身板厚實。

  2008年,全球金融市場大海嘯引發連鎖反應,生物能源行業陷入低迷。同時,生物能源行業本身也存在問題,技術上不成熟,成本偏高。受大環境趨勢影響,先前開展的項目停滯不前。汪小剛說:“那段時間大家都不外出活動了,就在萬象辦公室開會,然后回深圳總部培訓。”

  在老撾還能做什么?

  科技領銜勤稼穡

  往農業和醫學領域發展!華大首席運營官楊爽憶起當年的關鍵時刻:“我們明確方向,堅守農業領域,將老撾作為海外的南繁育種基地。萬象的緯度和三亞接近,因地處內陸沒有臺風,氣候條件甚至比三亞還好,農業資源條件也很優秀!庇谑,他帶領大家,在老撾建立實驗示范農業基地,回總部成立農業研發平臺,以支撐老撾的南繁育種基地建設。

  2009年,華大基因重新與老撾國防部、科技部梳理并制定項目方案,以“生物科技+自然資源”為核心,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和自然資源的結合,幫助老撾實現從傳統農業社會到現代生物經濟時代的跨越發展,建立一種創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同年8月,華大基因研究院與老撾政府簽署了40萬公頃的土地開發協議,并在此基礎上開墾2500公頃試驗田作為示范基地。

  由此,“老撾-中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項目應運而生。一期建設以重要糧食作物(糯稻)、熱帶經濟植物(印加果、輕木等)品種改良以及熱帶種質資源保護為示范,并建立了田間育種實驗基地、熱帶經濟植物品種改良基地,配以熱帶種質資源圃等配套設施,提供育種公共服務,還搭建了國際物種保護信息交流平臺,對我國適用技術、產品進行引入、應用和推廣。

  如今,在離老撾首都萬象10多公里的市郊,開墾之初雜草叢生、碎石遍布的示范園早已煥然一新,水稻田一片蔥蘢,藥用植物圃品種繁多,大棚蔬菜長勢良好,與竹子和木頭搭建的吊腳樓組成了一幅優美的田園風情畫。華大老撾團隊以“刀耕火種”的傳統生產方式,讓一個個農業基地拔地而起。

  2016年3月,華大農業集團成立,老撾華大成為集團在海外布局的重要部分。華大農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梅永紅提出了華大與老撾合作的整體框架,并整合華大優勢資源與技術在老撾全面落地。華大農業集團首席運營官劉英杰表示,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將老撾園區建設成為“一區一庫四基地”,即農業高科技產業示范園區、老撾國家基因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基地、農業新種質資源收集開發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區域發展承接基地和國家“南繁”制種備選基地。

  瞄準需求助發展

  糯米飯是老撾人最傳統的主食。在老撾全國700萬農業人口中,有1/3的農民在種植水稻,其中超過8成種植糯稻。

  近年來,隨著老撾人口的增加,糯米需求量越來越大,糯米產量便成了老撾政府發愁的一個大問題。汪小剛介紹:“老撾20歲以下人口占到40%左右,人口增長很快,人多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提高糧食單位產量面積,既能滿足當地需要,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考慮!

  從2010年起,華大基因與老撾科技部合作,培育優良糯稻品種。研發新品種,就要先去收集傳統的種子。汪小剛走遍老撾境內,一共收集了72份常規水稻資源。經過精心選育,2015年兩個糯稻新品種被研發出來。新品種糯稻稻穗比傳統的長,用新品種糯稻來種植,產量最高可達到每公頃7噸,增產50%,同時具有抗病性強、適應性高及米質口感較好等特點,大大緩解了老撾政府對糧食安全的顧慮。如今,汪小剛和團隊已經成功在100公頃土地上推廣種植了糯稻新品種。

  老撾全境雖然80%為山地和高原,但內陸也有著豐富的淡水漁業資源,西部湄公河是主要的漁業捕撈來源。另一重要來源,是通過天然方式對一些壽命短、生長快的魚、蝦、蟹等進行稻田養殖。然而,水產養殖技術并非老撾的傳統養殖方式。

  華大基因充分發揮水產基因研究及應用上的領先技術,與老撾國防部共建水產養殖實驗研究中心,選育優質淡水魚品種;引進國內成熟的現代化養殖技術,進行試驗示范及推廣,帶動當地水產品養殖產業升級;建立水產品加工廠,開辟貿易通道,帶領老撾水產行業及相關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與此同時,結合老撾農業特點和急需解決的問題,示范園區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從南美秘魯引進印加果,選育出種子顆粒大、單株結實率高、植株長勢均勻的印加果新品系,摸索出一套適合在老撾種植的新模式,并成功開發了以印加果為主要原料的精油、手工皂、面膜、面霜和乳液等一系列護理產品,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種植戶的穩定收入;收集300余種珍稀熱帶植物的種質資源,結合老中兩國國情以及國內市場需求進行深度產業挖掘。

  攜手合作在“絲路”

  2017年5月14日,汪建出席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相關活動及智庫交流平行會議,在會上他表示愿攜手相關機構共建“一帶一路”國別基因庫,推進重大疾病防控與農業合作,共同消滅幾種重大疾病。

  梅永紅表示,“老撾-中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將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不斷完善并創新“華大-老撾模式”,探索出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把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好。在中老兩國政府間合作的大框架下,繼續緊密結合老撾發展需求,圍繞“一園/N基地”,即“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國家“南繁”制種后備基地、水產種苗繁育研究及育種中心、核心功能展示區、新種質資源收集開發基地、現代農業區域發展承接基地”等發展目標,力爭將示范園建設成集科研、示范、培訓、觀光為一體的農業高科技示范園。

  劉英杰介紹說,示范園區將采用“核心示范-重點推廣-區域帶動”的推廣運作方式,搭建現代農業科技核心示范基地,組織實施重點地區推廣示范,實現成果的大規模應用等,以承擔中老兩國農業部在優質高產農作物試驗示范、重大動物疫病聯合防控、農業技術與管理人才培訓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工作。

  十年求索,華大基因將“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的種子播撒在老撾這塊古老的土地;未來,也必將創造老撾農業發展的更多奇跡。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