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央企給農民工發“綠卡”在中建三局重慶分公司當了3年砌筑工后,羅國慶不僅如愿從“農民工”變成了“合同工”,還當上了一個重要項目的現場施工員。對于羅國慶來說,這是一份比務工收入重要得多的收獲。 23歲的羅國慶在外務工已有一些年頭,在好幾個建筑企業干過不同的活兒。在每個企業的每個工地,羅國慶都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邊認真做一邊認真學,工作上贏得了不少好評,手頭的技術也越來越過硬,但“內心始終有一種漂泊感”。來到中建三局重慶分公司后,他參加過青年工友技能大賽、中建三局農民工演講比賽,還獲得過“形勢任務青年說”演講比賽一等獎。像在其他地方一樣,這些表現為羅國慶贏得了好評。但對于自己竟然能從“農民工”變成中建三局的“自有員工”,羅國慶以前真是連想都沒想過:“國企的門檻多高啊,何況還是央企!” “羅國慶是第36個從‘農民工’變成公司‘自有員工’的人。”中建三局重慶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熊銳說,“將農民工變成‘自有員工’只是第一步嘗試,公司正探索向更多優秀農民工發放‘綠卡’,讓他們成為正式職工。” 向農民工發放“綠卡”的計劃,源于志愿服務活動中的所見所聞。中建三局重慶分公司的志愿者,已經連續17年參加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2013年,在重慶市墊江縣高峰鎮曲尺鄉關村,熊銳和同事得知很多留守兒童的父母都在外省市的建筑工地打工,隨即提出了每年至少為留守兒童父母提供2000個就業崗位的“家庭團聚計劃”。為了讓“回家就業”真正體現“家”的溫暖,公司面向農民工開展了“建卡入會、就業保障、素質提升、幫扶救助、幸福關懷”五大行動和送培訓、送文化、送法律、送保障、送健康“五送”活動。針對項目多、農民工比例大、流動性強的實際情況,建立“流動黨員之家”和“紅心驛站”,設置黨員崗位區、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懸掛黨旗、黨建宣傳標語,“項目做到哪里,黨旗就在哪里飄揚”。中建三局重慶分公司不僅絕不拖欠農民工工資,每年還要資助幾十個家庭困難的農民工子女就學。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還要求所有的項目部都設立免費親情電話,有條件的項目部都設立電子閱覽室。未來幾年,還將按計劃選送100名優秀農民工進高校深造,一方面整體提升公司技術水平,一方面圓一圓他們內心深處的大學夢。 43歲的曲尺鄉關村7組村民呂朝勝和100多個鄉親,就是聽說“家庭團聚計劃”后返鄉就業的。這些人有的已經當上了施工員,有的仍然做木工、鋼筋工和砌筑工。“不管做什么,家庭條件都明顯不一樣了,有人在村里建了房,有人在城里買了房,還有很多人買了車。”呂朝勝說,“幾年時間,公司讓整個村子都脫了貧。”6月28日,農民工羅朋成突發腦溢血,項目部很快籌集了47395元愛心善款。雖然自己還沒有成為“自有員工”,但這些體貼入微的舉措,卻讓呂朝勝越來越有了“家”的感覺。 (光明日報記者 張國圣 光明日報通訊員 許甜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