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農業需記住這四件事很多剛剛躋身農業的朋友,對農業投資及發展還不那么了解,記住下面這四件事,也許會給已投資或即將投資農業的朋友,特別是農村中有志于發展農業的農民一些提醒和啟示。 先找市場后投資 農業離不開天和地,各地土壤不同,氣候不同,作物也不同,甚至施肥打藥都不同。在沒有設施栽培時,因地制宜切不可忽視,要做到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耕則耕。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這個道理,做農業的一定要知道。自然環境屬性決定農產品的品質,而農產品的差異化甚至獨有性基本上由自然環境決定。唯有茅臺鎮的水土可以釀出茅臺酒,同樣的工藝搬到其他地方就不行。 許多農產品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色彩,這種極具地域色彩的文化與自然資源結合才成就了農業區域公用品牌。一些已在消費者腦海里形成的對某農產品的認知,即消費者心智,就是最好的文化資源。抓住它們,占有它們,就是你的無形資產。 學著分析利潤和價格 糧食、生豬等主要農產品,事關市場穩定。由于我國居民膳食以豬肉為主要肉食品種,所以只要豬價一抬頭就得打壓,又是生產領域補貼,又是投放儲備肉,又是進口補充,非得把價格拉下來不可。 農產品的利潤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除大宗的糧油農產品外,多數的經濟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測算出來的利潤率并不低,這也是農業吸引眾多資本競相投入的重要原因。比如,大棚菜年毛利率可達40%以上,特色水果毛利率可能超過100%,但一做起來往往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好多投資農業的虧得一塌糊涂,還搞不明白怎么賠的。 那么,農業需要多少的毛利率才能保證掙錢?以養豬為例,行內的基本都知道“一年掙、一年平、一年虧”這個三年一輪的“豬周期”,所以第一年必須把后兩年的錢掙回來。但從2012年底開始,“豬周期”也被無情地打破了,在這種情況下,算好的利潤基本上是一種諷刺。 因此,要抓住市場就要算清利率,緊跟政策,盡量注意觀察市場波動。 衡量成本須算損耗 農產品最大特征是鮮活性,保鮮儲藏不僅技術上困難,而且成本上居高不下,最后的儲藏環節損失不是一個小數字。即使糧食這樣的耐藏型農產品,儲藏環節的損失也在8%至10%,更不要說生鮮農產品了。 一般的蔬菜從田間地頭到長途販運再到菜市場最后到消費者手里,到底要損耗多少?比如蔬菜、水果的含水量一般在90%以上,運輸過程中失水是常事,不僅重量會下降,而且品相也會變壞。 上面說的還是正常損耗,一般在30%。 賣菜者都知道,千萬不能讓新鮮蔬菜過夜。一旦剩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們爛在庫里、爛在地里,因為遠距離運輸,運費比菜貴。而且時節一過,馬上要種下一茬作物,只能機械翻耕入土,做了綠肥,一季的心血就全白費了,還得搭進去肥料、農藥、人工、機械等費用。碰上這種情況,還談什么利潤? 因此,在衡量成本時,一定要把必要的損耗考慮進去。 盡最大努力 做最壞打算 干農業掙錢不容易,但賠錢卻容易得多。農業的風險不好控制,全國每年遭受自然災害的農作物面積大約占1/6,主要包括旱災、洪澇、冰雹、霜凍、病蟲等災害,算好的利潤一次受災可能就沒有了。 春季一場倒春寒可能導致核桃、蘋果、花椒等經濟樹木花芽凍死,直接影響當年的產量,嚴重的可導致絕收。一次冰雹,可以讓本來能賣三塊錢一斤的蘋果一夜間傷痕累累,最后只能以幾毛錢的價格處理給果汁廠。 投資農業要考慮天、考慮地、考慮市場等諸多因素,稍有不慎就可能前功盡棄,全軍覆沒。干農業風險不可謂不大,所以,投資前須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最好整出兩套成本,特別是小資本投入農業,最好從小做大,充分做好風險控制,使自己能夠在經歷失敗之后,東山再起。總之,創業不易,投資農業也一樣不易,但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廣開思路,拓展視野,掌握市場,賺錢的機會還是很多的。 上一篇激光可迅速清除土壤中污染物下一篇高溫天氣生豬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