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演推介+競價拍賣 浙江農科院這樣為成果“找婆家”
圖為競拍后的簽約現場。 編者按:種業科研本是與產業結合非常緊密的一個領域,但科研生產“兩張皮”、成果轉化“腸梗阻”等問題,讓不少優秀成果只能停留在紙上。2016年,農業部印發了《關于擴大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實施近一年來涌現出不少成功案例。其中浙江省農科院參考金融資本、股票等發行模式,采用路演推介與競價拍賣相結合的運作方式向公眾推介最新的種業科技成果,讓傳統科研與新潮交易碰撞出別樣火花。 本報記者 朱海洋 文/圖 工業科技成果搞拍賣,早已不是新鮮事。但如果是農業科技成果遇到時尚的路演推介、競價拍賣,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最近不到一年,浙江省農科院就舉辦了兩場這樣的活動。第一場是去年11月的秋季科技成果競拍會,該院項目成果成交金額1216萬元,溢價率達66.6%;第二場是今年5月的瓜菜種業路演推介會,12項表現突出的瓜菜種業科技成果驚艷亮相。 據了解,目前我國每年有近7000項農業科技成果問世,但受限于政策、經費、平臺及專業化人才等因素,真正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卻不足三成。這與國外發達國家差距相當懸殊,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迫在眉睫。 浙江農科院為啥想到用這種新潮的方式,為科技成果“找婆家”?具體又是怎么做的?探索中,還存在哪些困難?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日前進行了深入采訪。 “百年老院”的新探索 公益類單位如何實現知識產權的商業化 浙江省農科院是一家有著百年歷史的科研機構,科研成果有不少,但跟許多科研單位一樣,也面臨著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問題。如何解決科技經濟“兩張皮”,成為農科院未來自身發展,必須破解的難題之一。 “長期以來,我們更習慣于將農業科技成果以公益性的方式推向千家萬戶,這種點對點的推廣方式,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發展。”在浙江省農科院副院長楊華看來,盡管農科院屬于公益類單位,但還必須對接企業和社會,這樣才能更好分享科技創新資源,實現知識產權的商業化價值,“這意味著,必須對科技成果的轉化對象和轉化手段,進行創新。” 科技體制籬笆的破除,則為這種創新,打開了一扇門。2015年,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成果轉化法》出臺,加快下放高校和科研單位科技成果的使用、處置和收益權,并加大科研人員股權激勵力度。一年后,浙江獲批建設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又為科技成果轉化帶來了新機遇。 “實際上,隨著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的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和現代農業企業對科技的需求越來越旺盛,也越來越個性化、精細化。因此,這些內生需求也倒逼著農科院從單純的公益性科技推廣,逐漸轉向公益性與商業性成果轉化相結合。”楊華說。 怎么商業化,能否參考金融資本、股票等發行模式,采用路演推介與競價拍賣相結合的運作方式?一方面,向公眾推介最新的農業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則通過競價拍賣來實現科技成果的商業化運作。然而,拍賣農業科技成果在此前并無先例。能成功嗎? 75%凈收入作獎勵 路演競拍讓好品種賣出好價格 搞競拍,首先誰來搞?2016年,浙江省農科院成立了技術轉移中心,主要任務就是為全院科技成果提供推介、展示、交易、平臺搭建等服務。緊接著,院里又出臺了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成果轉化與四技服務合同管理辦法、科研經費管理辦法。 浙江省農科院科技推廣與產業處處長游兆彤告訴記者,出臺這些辦法主要目的有兩個,首先是規范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其次是大幅度將成果轉化效益向科技人員傾斜,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現金獎勵比例提高至75%,股權獎勵比例提高至70%,以有效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技術轉移中心有了,那么究竟哪些項目可以入選推介和競拍名單?據介紹,主要有兩個參考指標:相對熟化易轉化,以及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2016年,農科院總共遴選了63項農業科技成果,在11月27日,正式亮相“秋拍”的前兩天,還專門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相親會”——路演推介。 因為時間有限,上臺路演的只有8個項目,其中6個已進入推廣應用階段,2個已實現產業化,其他項目則通過展板推介、實物展示等方式,在現場與企業們進行“零距離”交流。 “在拍賣序幕拉開前,企業們都希望提前了解,為競拍做足準備。因此那場推介會上座無虛席。路演結束后,如果企業有合作意向,還可直接進洽談室與項目負責人深入交流,洽談最終合作方案。”游兆彤說。 路演結束,有76家企業有意向進行后期合作。而兩天后的競拍現場上,11個項目成功轉讓,總成交價1241萬元,溢價率達66.6%。高產、高油、適宜機收油菜新品種“浙油50”拍出了360萬元的價格,水稻新品種“浙優21”拍出了110萬元,優質中熟高產大豆新品種“浙鮮9號”拍出120萬元。最為奪人眼球的是,中國蘭花新品種及產業化關鍵技術創新應用,起拍價100萬元,最終以300萬元的成交價被一家花卉科技公司拍得。 嘗到甜頭后,今年5月,浙江農科院再次組織路演,重點推介12項表現突出、具有較強推廣應用潛力的瓜菜種業科技成果,吸引了眾多投資機構、涉農企業、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參與。游兆彤預計,今年的浙江“秋拍”,農業科技成果的競拍將更加火熱。 回訪機制將成常態 交易轉讓只是開始,關鍵是后續服務的跟進 路演推介也好,競價拍賣也罷,畢竟只是一種形式。在楊華看來,交易轉讓只是一項農業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的第一步,更關鍵的還在于后續服務的跟進。否則,即使拍出去了,如果轉化得不好,也只會銷聲匿跡。 對此,今年3月,浙江省農科院舉行了一場特別的座談會,專門召集上一年度的成果受讓企業,聽聽他們應用成果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并由專家給出下一步的改進方向。同時,全院各研究所的有關專家還在該會議上,對新一年擬轉讓的科技成果向社會進行發布。未來,這種回訪機制將成為常態。 “另外,我們還與第三方企業合作,開發了‘51農業科技’的APP,企業可隨時了解最新科技成果、品種推介,還能通過農技商城,進行知識產權轉化和實物產品交易。”游兆彤介紹說,目前該軟件已將各地市農科院和高校涉農科研成果納入,不久后將實現推介和交易的“永不落幕”。 盡管浙江省農科院在轉化工作上的創新先人一步,也取得了不錯反響,不過,楊華告訴記者,就目前而言,仍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可轉化的科技成果產出不足;第二是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第三是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平臺缺乏,急需搭建一些公共化、社會化的成果轉化交易服務平臺;第四是科技成果價值評估體系不健全,亟待開展研究和探索。 據了解,今年浙江省農科院將加大科技成果培育孵化力度,集中建設一批產業化公共平臺,同時還將加強浙江科技大市場農業分市場建設,整合多方科研成果,并促進其在不同地區之間的轉移轉化。未來,該院還將打造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基地,讓資本、科技、創新等現代要素在此集聚和充分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