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機成五原農民新“農具”“親們,最后一茬香瓜了,手快有,手慢無,真正的綠色有機無公害。看我的臉這么黑,就知道這里日頭足。晝夜溫差大,光照時間長,產出的香瓜綿甜沙脆口感好……”正在網絡直播的瓜農叫張建軍,是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勝豐鎮新紅村村民,這個皮膚黝黑、臉型消瘦、衣著樸素的農民,正把網絡直播種香瓜“玩”得風生水起。 張建軍50出頭,種植“燈籠紅”香瓜已近20年,今年他共種植了8棟溫室大棚、2畝鋼架大棚、5畝露地“燈籠紅”香瓜,現在已經銷售一空。 張建軍告訴筆者,“當初賣瓜只會收現金,遇上個刷卡的連POS機都不會用。如今,我們的結算方式也和大城市接軌了,微信、支付寶都行。” 在張建軍看來,互聯網讓他從“苦干”變成了“巧干”。直播如火如荼時,張建軍敏銳地捕捉到商機,玩起了新花樣。這不,手機又成了他的新“農具”。“我在網上直播賣瓜,等于是做了個全國人民都能看到的廣告,還能和網友互動,挺開心!”就這樣,張建軍在平臺上注冊了直播間。 在溫室大棚里,張建軍將手中黑色的有機肥料一把把撒下。雖然腳上的鞋子沾滿了土與肥,皮膚因勞作被日頭曬得黝黑黝黑的,但他笑容滿面,鏡頭又轉向耕地及有機肥,“親們,看看這耕地,正宗的紅泥地,再看看這肥料,真正的有機肥。紅泥地遇上有機肥,產出的香瓜含糖量高、營養價值好,吃的放心又舒心!” 雖然每次直播的時間不長,最多20分鐘,但觀看人數多的時候有五六百人。“通過視頻直播,將網友們帶到田間地頭,把香瓜的優點原汁原味展現給大家,眼見為實,讓他們更放心。直播中的互動還能拉近我們和網友的距離,再加上直播中留下了微信和手機號,不知不覺就積攢了客戶。” 像張建軍這樣的精明人在五原縣還有很多。網絡直播能更好地給農產品賦能,將農民的辛苦付出、農作物的生長環境直播出來,讓消費者更直觀地認可農民種地的價值。五原縣還積極組織培訓班,指導農民直播技巧,鼓勵他們在網上直播。 例如小伙子王聚甫在小麥地直播了1小時,他的面粉銷售額就達到了14.5萬元。賣面粉的到小麥地里去直播,瓜農們在瓜地里直播,葵花籽銷售商也將直播帶到了葵花地里。直播的相關農產品也在淘寶、微店、朋友圈同步發售,網友一旦在網上下單,現場便稱重、打包、裝車、發貨。農產品的網絡直播讓“塞外糧倉、天下廚房、草原上的菜籃子、黃河邊的農藝園”不再是霧里看花,讓汗水變成真金白銀“觸網”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