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隰縣:建起電商“生態圈” 跑出脫貧“加速度”“網店如何賺取流量?”“怎樣把農產品更好地賣出去?”“電商平臺如何經營?”……日前,以“互聯網時代貧困地區發展的新探索”為主題的首屆山西隰縣“梨想”論壇讓農民電商與專業電商平臺、農業品牌專家得以近距離接觸。 “對接市場、更新理念、升級模式,農村電商可以走得更遠、電商扶貧能夠更加精準。”隰縣縣長王曉斌說。 隰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借助“互聯網+”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正在成為這個縣脫貧攻堅的一個支點。如何撬動這個支點,釋放出電商扶貧的最大能量?隰縣的邏輯是,從產業聚焦升級到產品聚焦,解決農產品上行的“第一公里”問題;融合人才、物流、營銷、技術等現代化要素,構建起農村電商生態;觸“電”懂商,市場化理念改變貧困地區農民的經營理念和生產方式。 暢通農產品上行“第一公里” 黃土高原的獨特溝壑使隰縣被農業部規劃為黃土高原優質水果帶。2012年前后,隰縣開始以山西農科院研發的品種——玉露香梨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方向,整縣域進行推廣。目前,玉露香梨已擁有20萬畝和年均3000萬斤的產量。 整合產業基礎后,隰縣連續幾年實施玉露香梨果提質增效活動,以示范園帶動果品品質提升。建起100畝的玉露香梨品牌示范基地12個,推行從種植到銷售的標準體系。這換來了梨果的標準化,玉露香梨每畝產量得以控制在4000斤左右,每株產量100斤左右。 發展產業是脫貧的基礎。這意味著,在把區域優勢轉化成特色產業后,隰縣為特色產業又賦予了標準化生產機制,為脫貧打好了基礎。 今年4月,隰縣發布了玉露香梨的品牌標識和品牌建設白皮書,把品牌建設提升為玉露香梨產業發展的主方向,品牌效益的提升會提高玉露香梨的產品價值,為隰縣脫貧產業注入新動力。 從產業標準化到產品品牌化,隰縣的不懈努力也展示出了農村電商的扶貧新思路。“電商扶貧不僅要打通工業品下鄉,更重要的是承接農產品上行,把農產品賣出去。”王曉斌說,要賣出好價,農產品的標準化和品牌化無疑是上行中的“第一公里”。 基于對電商扶貧“第一公里”問題的認識,隰縣采取的從聚焦產業到聚焦產品的雙向戰略,完成了標準化的生產機制和品牌化的市場機制,打通了農產品觸網走出去的“第一公里”,農村電商成為這個貧困縣的扶貧新支點。 2016年,隰縣將3000萬個二維碼發放到梨農手上,建立了產品的可追溯系統,同時把生產過程和每一個農戶連接到電商平臺,實現了品控。這些都成為撬動農產品上行的支點,為隰縣的電商扶貧打下了基石。 現代要素聚合縣域電商生態 “電商可不僅僅是拍個產品照片放到網上去賣,而是涉及到分類、包裝、品牌、運輸等環節和內容。”隰縣陽頭升鄉青宿村村民王明明最早注冊了網店,成了一名電商。 “不懂流量、不會經營、沒有技術,剛開始一個月只能賣出三四單,量很少。”老王最初的境遇也是很多農村電商面對的現實。 “人才、理念、技術等要素是隰縣電商發展的短板,需要政府培育孵化。”王曉斌介紹,2016年,隰縣電商扶貧開發孵化眾創空間這一服務平臺成功落地。平臺中設有電商培訓基地、電商眾創園、電商服務中心、玉露香梨種植基地、精品特產體驗館,實現了線上銷售、線下體驗,并提供電商培訓、技術支撐和實踐園區。 一個月的時間,包括王明明在內的400名農民電商在品類選擇、包裝、價格、營銷、客戶服務等方面接受了基地的系統培訓,得到孵化成長和實踐,成為當地電商的帶頭人。 目前,這一平臺孵化出1140個電商團隊、農村電商服務站115個,技術服務覆蓋全縣8個鄉鎮、31個企業、81個農村專業合作社和301個體網店。同時,在平臺的技術孵化下,隰縣微站成功上線,并與平臺網站互聯,解決了偏遠山區無法通網而電商停滯的問題。 “缺乏成熟的社會化冷鏈物流是農產品電商物流的一個短板。”云飛鶴舞農牧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莫問劍說,不僅要建庫房,還要有“冷藏+冷凍”的混合配送車輛,以及冷藏周轉箱及恒溫設備。 向龍頭企業拋出合作的橄欖枝,用現代物流產業群補短板成為隰縣的解決方式。目前,晉煤集團投資2.4億元的精品玉露香梨果儲銷綜合開發項目,將在隰縣建設20萬噸大型數控恒溫庫、冷鏈運輸、電子商務平臺。山西京潤澤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也將在該縣投資1.1億元實施果品儲藏加工項目,涵蓋冷藏庫、周轉庫房、加工車間。 “人才、營銷、技術、基礎設施等內部要素的整合,物流、品牌建設、加工、金融等外部要素的支撐,最終將構筑起一個適合于農村電商發展的生態。”王曉斌說。 重構經營理念和生產方式 在梨花節開幕前,王明明特意拍了一些梨花和村莊的美景美圖,放在了朋友圈和網店上。“尋找游點就是塑造賣點,通過宣傳鄉村的生態環境也能為田園攬客。”他說。 改變還不止如此。2016年,王明明自掏腰包,在自家的“砂糖杏”電商體驗園舉辦采摘活動,一個月時間共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網上下訂單1700多單,成功銷售5萬余斤“砂糖杏”,交易額達10萬余元。這得益于隰縣連續幾年舉辦的“玉露香梨花節”“秋季采摘節”“全國梨果訂貨會”等活動,吸引了大批的經銷商、客商、企業家體驗。 從產后到產前,從賣產品走向賣服務、賣概念,深度產品內容、延伸價值鏈條、多元生產方式,電商扶貧為隰縣梨農帶來了很多變化。 不僅如此,專業的電商培訓企業、農業品牌專家和電商咨詢公司成為隰縣產業發展和電商扶貧的顧問與合作伙伴。 不僅“觸”電,還要懂商。電商重構著農村的經營理念和生產方式,逐漸成為隰縣農村脫貧的新力量。2016年以來,隰縣電商共實現銷售額1.39億元。其中,電商扶貧開發孵化眾創空間的158個農村電商服務站與1764戶的5126名貧困人口簽訂扶貧對接協議,為貧困戶銷售農特產品總額達2592.6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