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淮安實施“4+1”品牌工程兩年間,品牌農業產值已占全市農業五分之四
详细内容

淮安實施“4+1”品牌工程兩年間,品牌農業產值已占全市農業五分之四

韓信故里,運河兩岸,稻花飄香。

  橫亙中國南北地理秦嶺-淮河分界線的江蘇省淮安市,因淮河穿城而過,取淮水安瀾之義而得名。這里運河過境,四湖環抱,農業生產條件獨具特色,大米好吃、龍蝦味美,自古就被譽為“天下糧倉”。

  如今,這座昔日的“天下糧倉”,又向世人呈現一張張農業發展的金色名片。淮安大米飄香久遠,盱眙龍蝦名揚中外,洪澤湖大閘蟹身價不菲,116個國家地理標志農副產品,數量居全國地級市首位。在中國農業品牌的版圖上,淮安品牌牢牢占據一席之地。

  淮軍品牌的再騰飛,得益于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進程中,淮安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了品牌這個“牛鼻子”。從2015年起,淮安市大力實施“4+1”品牌打造工程,不到兩年的時間,品牌農業所創造的產值已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79%。日前,記者走進淮安,訪基地、探企業、問農戶,深入田間地頭,真切感受“4+1”工程為淮安農業崛起帶來的新變化。

  頂層新設計——

  “4+1”帶動淮安品牌農業駛入快車道

  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必須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品牌建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抓手,實現農業轉型升級,從而提升農產品競爭力,以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這成為擺在淮安市委、市政府面前一個重要的現實課題。“淮安現代農業發展,必須要走品牌建設之路,必須要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只有將我們淮安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品牌優勢,才能真正發揮出農業產業巨大的財富潛力,才能實現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的轉變,關鍵是實現多要素的聯動發展。”淮安市市委書記姚曉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素有“蘇北魚米之鄉”之稱的淮安市雖然是農業大市,擁有諸多豐富的農特產品,由于一直沒有注重農業品牌價值的創造,很多農產品雖然品質不錯但并沒有形成叫得響的金字招牌。“當初的農產品,無論是放在全國看還是與省內其他農業強市相比,市場競爭力都不強。”姚曉東坦言。

  為加快推進淮安市的品牌農業建設,2015年,淮安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4+1”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發展的意見》,決定連續五年每年投入財政專項資金5000萬元,合理布局、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做大做強優質稻米、高效園藝、規模畜禽、特色水產和休閑農業,即“4+1”農業產業,以此來引領淮安現代農業發展。

  按照規劃,淮安市開始在全市著手產業布局:優質稻米基地以洪澤湖、白馬湖周邊區域為主;高效設施農業以蔬菜和食用菌為重點,打造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畜牧產業推行規模養殖,規模養殖比例要達到73%;特色水產大力發展小龍蝦、河蟹等特色品種,發展高效漁業;休閑農業則要開發農業旅游精品線路,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提升農業全產業鏈價值。“這五大產業,既是我們的主導產業也是特色產業,符合農業三產融合的要求。可以說,‘4+1’工程塑造的是我們淮安農業的特色品牌。”淮安市農委主任張進成說,“‘4+1’工程實施兩年來,扶持的主導產業已經開始做大做強,產業優勢也已經開始顯現出來。”如今,淮安市的優質稻米基地面積擴大了227萬畝,占到了全市水稻種植面積的一半以上;高效園藝產值達161億元,面積達到了127.3萬畝;雙匯、溫氏等一大批畜禽生產加工龍頭企業落戶淮安,帶動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92%;蝦蟹主導的漁業生產,特色水產面積60萬畝,產值113億元;各類休閑觀光農業主體達550家,建成省級農業休閑觀光精品線路9條……

  在日前于廣東省深圳市舉行的淮安大米·盱眙龍蝦米推介會上,包裝精美、芳香撲鼻的淮安大米引得粵商們駐足品鑒,多家客商現場簽訂產銷合作協議。“隨著優質稻基地的建立,現在,我們淮安大米一斤最多可以賣到70-80元,這在之前可是想都不敢想。”淮安市糧食局局長胡長青高興地對記者說。如今,淮安大米已銷往浙江、廣東、福建、上海、江蘇等多個省市,年銷量達40萬噸。

  淮安大米叫響了,其他產業在其影響下也紛紛順勢而起。“盱眙龍蝦”的品牌價值已經達到169.91億元,“洪澤湖大閘蟹”的品牌價值也有78億元,而“淮安紅椒”的年畝效益也已超過了1萬元。品牌農業帶來的價值和收入的提高讓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投身“4+1”農業產業發展,給產業發展注入了更加強勁的動力,一個個產業由散亂的“盆景”擴展為一道道靚麗的農業“風景”。

  完善新機制——

  為淮安品牌農業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要保障‘4+1’工程的實施,必須要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結構,完善機制,創新服務。”淮安市政府主管農業的副市長肖進方對記者說。

  在淮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職能部門堅持功成不必在我,各司其職,各顯其能,同唱一首歌。

  如今深受市場歡迎的淮安大米曾有很長一段時間并不為人所知。實施“4+1”工程后,糧食部門嘗試一個全新的思路:融合稻米產業各個環節,形成一條緊密銜接、統一管理的產業鏈。這種“三鏈融合,六點統一”的發展思路,即在全產業鏈的基礎上,融入價值鏈、品牌鏈,積極推進“統一良種、統一種植、統一收儲、統一質量、統一包裝、統一宣傳”工作,并組建“淮安大米產業聯盟”,為聯盟企業共創機遇。

  這也給淮安市供銷社帶來了新思路。在市供銷社主任王乃良看來,“三鏈融合、六點統一”實際上就是一種為產業提供社會化服務的方式。為此,淮安市供銷社就如何搞好全程社會化服務做了許多探索。供銷社不僅牽頭組建了全市規模最大的無人機植保專業隊伍,達到日防治面積5000畝以上,而且還發揮供銷社系統流通優勢,運用“互聯網+”模式,篩選、整合優質稻米資源,通過訂單生產、電子商務、農產品深加工等多種方式拓寬糧食銷售渠道,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要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創造好品牌,必須要標準化生產,把好食品質量安全關,我們政府要做的就是整合社會資源,構建服務體系,推進全程化的服務,這是農民在產業發展中最需要的。”肖進方說。

  “自從把地委托給公司種,我們農民就成了‘甩手掌柜’。肥料人家給施,測土配方缺啥補啥;無人機打藥;拿糧食還能換下一季的種子、肥料,你說有多好!”漣水縣南集鎮農民李壽才談起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的好處,如數家珍。李壽才提到的“公司”就是淮供欣隆現代農業全程服務有限公司,是淮安市供銷社結合當地“4+1”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獨資組建的為廣大農戶提供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的企業。

  據了解,從2015年起,淮安市供銷社開始著力構建以企業為核心、縣級服務平臺為基礎、基層服務組織為支撐的三級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稻麥規模種植主體提供從種到收的全程社會化服務。目前,已建立縣區服務平臺3個,累計服務面積達18萬畝。

  構建完整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離不了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據淮安市農業機械管理局局長印亞琴介紹,截至2016年,淮安市農機合作社總量達到968個,位居全省第一,其中國家級農機示范合作社15個,全市擁有各類機具35萬多臺(套),服務農戶約70萬戶,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4%,位居蘇北第一。

  淮安市的農機合作社不僅全面推廣“托管式”“訂單式”“五統一”作業新模式,還積極探索“聯耕聯種聯管聯營”服務新機制,目前全市開展全程一體化服務的農機合作社近300家。在實際生產中,淮安市還著力解決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機械化生產問題,現在全市水稻機插秧水平達到了83.6%,秸稈機械化還田利用水平也達到了75%,“智慧農機”等新型的“互聯網+農機”的服務形式也開始出現。

  培育新動能——

  新型經營主體成品牌農業興起生力軍

  農業品牌建設,離不開政府的頂層規劃、政策扶持,但歸根結底,品牌建設是市場行為,政府只能“搭臺”,“唱戲”的還得是各類農業經營主體。

  位于青江浦區的淮香食用菌產業園,是淮安市最大的杏鮑菇生產企業,集食用菌生產、銷售、加工及菌種、菌料生產銷售于一體,該企業的產品已遍布全國大中城市的市場。記者在一期項目剛剛建成的大廠房里看到,工人們正在生產車間里忙碌地裝料,自動化流水線緊張地運轉著。“我們這里每天約有50噸新鮮的杏鮑菇生產出來,等到項目全部建成后,可日產菌包63萬包、杏鮑菇鮮菇350噸,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杏鮑菇生產企業,占全國杏鮑菇市場的三分之一。”產業園經理徐淮如自豪地向記者介紹。

  據了解,淮香食用菌產業園在杏鮑菇的技術研發上已經擁有13項發明專利,一期工程還新建了研發中心,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這家企業未來將具有食用菌行業標準的制定權和話語權。淮香食用菌產業園的建成,也將帶動我們淮安整個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張進成說。

  在品牌農業的發展過程中,淮香食用菌產業園的建設只是引進新型經營主體其中的一個縮影。淮安市還引進建設了江蘇天裔鴿業項目,這個集蛋鴿生產、孵化、繁育、研發于一體的項目建成后可年產鴿蛋5000萬枚,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蛋鴿養殖基地。同時,溫氏1000戶代養計劃也將啟動,實現養豬的高科技、工業化和綠色循環。據統計,2016年,淮安市累計引進投資3000萬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130個,完成投資近100.6億元。

  龍頭舞起來,產業活起來。發展現代農業和品牌農業的創建,新型經營主體是主力。洪澤區澳蜜爾家庭農場采摘園內連日來游客不斷,農場主孫軍介紹說,他家的農場靠近洪澤湖古堰景區,現在又是采摘旺季,一天要接待散客300多人。“農場300多畝地,一年四季都有瓜果采摘,每年純賺個五六十萬元不成問題。”據了解,隨著洪澤湖、白馬湖旅游開發提速,洪澤區“種植+旅游”模式的家庭農場不斷涌現,僅沿兩湖旅游長廊,就已有十多個農旅結合的家庭農場。目前,淮安市家庭農場總數已達3828個,農民專業合作社10126個;而由水稻種植、育秧、倉儲和大米加工、銷售等21個龍頭企業組建的“淮安大米產業聯盟”如今已經開始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年產“淮安大米”76萬噸,每年為稻農增收3億元。

  “4+1”工程的實施,成為淮安農業品牌快速崛起的推進劑,淮安品牌農業知名度不斷提升,品牌價值也一路走高、漸成氣候,由這些品牌產生出更多的溢出價值,也幫助帶動更多農民實現增收致富,這都為淮安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淮安市的品牌農業發展潛力巨大,淮安市未來農業的發展大有可為。我們的第二產業食品工業去年已經超過千億元,正是農業打下的良好基礎。未來,我們還要把提高質量和效益作為主攻方向,堅持把促進可持續發展作為重要內容,堅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根本動力,繼續推進‘4+1’工程,全力做好淮安品牌農業這篇大文章。”姚曉東充滿信心地說。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