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草”成金 化廢為肥初秋,山東省高唐縣的一處濕地,錦鯉在水中游來游去,蘆葦等水生植物格外青翠。然而誰也想不到,這竟然是一家企業制漿造紙環保處理系統的生態濕地。 這家企業叫山東泉林集團,是一家秸稈綜合利用企業,也是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秸稈制漿造紙,是該企業的一個產業板塊。曾幾何時,“一個造紙廠污染一條河流”,是造紙產業留給人們的印象。而此時,距濕地不遠處,總排口的展板上清晰地顯示企業外排水的水質指標。“我們的水質指標不僅遙遙領先國家和地方標準,也優于歐盟、美國等發達國家木漿環保標準,可供生產循環利用及農業灌溉。”公司副總經理任立華告訴記者。 近年來,泉林的產能日益擴大,但水資源消耗和COD排放總量卻呈明顯下降趨勢。這得益于其獨特的產業模式。這套包涵241項自主創新技術、190項授權專利、5項國際領先技術,覆蓋秸稈收儲、制漿、造紙、制肥等全產業鏈的產業模式,被環保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稱為“泉林模式”。該模式對秸稈實施原料化、肥料化聯合開發,把秸稈“吃干榨盡”,實現了產業價值最大化。 泉林集團董事長李洪法說,“泉林模式”做到了“一草兩用”。一是通過自主創新,把秸稈纖維素用于生產秸稈漿及文化紙、生活用紙、食品包裝等高端產品,實現秸稈漿由箱板紙、瓦楞紙等低檔產品原料向高檔產品原料的躍升;二是把秸稈中的木質素等轉化為黃腐酸,生產黃腐酸有機肥。 在制漿車間,記者看到,從備料到成漿整個過程全部實現了控制自動化、檢測檢驗自動化,這是全球第一條秸稈立式連續蒸煮生產線。公司生產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賈明昊告訴記者,泉林是世界上唯一從秸稈中提取纖維素、黃腐酸兩大類高附加值產品的企業。目前泉林集團利用1噸秸稈可以生產出0.4噸本色草漿和0.8噸黃腐酸有機肥,實現產值5400元以上。 業內專家分析,“泉林模式”的產業鏈條長,并且纖維素和黃腐酸的可開發產品十分豐富,尤其是黃腐酸在土壤修復、水質凈化、養殖等領域極具潛力。根據我國黃腐酸的消耗空間,該模式如大規模推廣,可以形成年處理2億噸秸稈、發展空間巨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