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碭山縣葛集鎮高寨村:扶貧書記的電商夢“前一陣子利用電商平臺銷售的主要是油桃,現在網銷的是黃桃和碭山早熟梨,再過段時間,就要網銷碭山酥梨了。”安徽省碭山縣葛集鎮高寨村“扶貧書記”徐偉一邊忙著網店生意,一邊高興地說。 2014年底,徐偉從安徽省人防辦下派到高寨村,任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高寨村位于葛集鎮東北部,黃河故道流經于此蜿蜒南下。村里的萬畝梨園美如仙境,村口的蟠龍湖碧波蕩漾,可讓徐偉沒想到的是,這樣美麗的村莊,竟然是個貧困村。 帶著疑惑,徐偉每天沉在村里,挨家挨戶走訪調研。“我寫的第一篇扶貧日記,就是《豐收未必富,首因是銷路》。”徐偉說,銷路不暢、價格太低,是村民豐收難致富的重要原因。 癥結找到了,關鍵在思路。2015年,碭山縣入選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碭山縣發展電子商務有基礎、有平臺、有優勢,我們高寨村何不借著‘互聯網+’的翅膀乘勢而飛?”徐偉的這一提議在村“兩委”炸開了鍋。 力排眾議,說干就干。徐偉動員高寨村“兩委”成員,采取“黨支部(村委會)+合作社”模式,成立村辦企業,并在淘寶注冊“碭山蟠龍湖”店鋪,網上銷售各種農產品。 由于自己也是剛“觸網”,徐偉下的工夫格外多。白天,他逐家逐戶走訪摸底,認真核查貧困戶的各類數據信息;晚上,加班加點學習電商知識,整理產品文字描述和設計圖片,一忙就忙到深夜。為節省裝修電商店鋪費用,他自學了各種多媒體軟件。村里在微店、淘寶、阿里巴巴、中國網庫上創辦的4家店鋪,從注冊、裝修到正式運營,全部由他一人完成,沒有花費一分錢。 自個兒心里有了底,徐偉開始對村“兩委”干部進行初步分工和技能培訓,然后逐步對村民開展電商技能培訓。目前,全村110多戶村民從事電商創業,并建立了一支由兼職轉向專職的電商運營團隊。貧困村民趙前進是徐偉的幫扶戶,自打從事了電商銷售,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他家里種了5畝水果,在網上賣水果,每斤能多賣0.5元,一共多掙1萬多元,另外,他還在農閑時參加村里的水果包裝隊,一天能掙100多元。這就實現了穩定脫貧。 為方便村民從事電商銷售,徐偉在高寨村委會門口安裝了無線基站,源源不斷地向四周發射無線網信號,為全村果農網銷農產品奠定基礎。“現在,站在高寨村的田埂上,手機都能連接到無線網,網速又快,方便得很。”村民吳杰高興地說。 吳杰雖然50多歲了,但他在開小超市的同時,也在網上售賣季節性鮮果以及當地特產。“過去一年只有一兩萬元收入,做了電商后,現在有三四萬元了。”吳杰笑著說,雖然自己年紀較大,以前對網絡不熟練,但經過技能培訓和練習摸索,現在也能獨立完成網絡銷售了,銷售好的時候,一天能賣上百箱酥梨。 現如今在村里,微商創業、電商扶貧等詞匯,成了村民們熱聊的話題,水果網上銷售已經成為果農們的日常生活場景。村民逐漸熟悉電子商務后,徐偉又注冊了“高寨綠果”商標,打造村集體電商品牌,并把電商平臺等村集體收入“反哺”給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高寨村還建立微商代理團隊,創辦了“碭山農夢”自媒體平臺,真正把農村電商平臺打造成村民脫貧致富的“新引擎”。 目前,該村通過電商累計銷售酥梨、蘋果、油桃等各類水果20余萬斤、黃桃罐頭2000余箱,有效解決了98戶貧困群眾的水果銷售問題,并帶動60多名貧困群眾就業。2016年底,高寨村從貧困村隊伍中脫貧出列,村里只有極少數貧困戶了。徐偉說:“讓高寨村所有貧困群眾早日脫貧,是我最大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