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羊投入少、成本低、風險小,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農副產品和農作物秸稈,是農民切實可行的一條致富之路。但在農戶養羊過程中,由于對引種重視不夠,出現了不少問題,甚至暴發傳染病,導致羊只死亡。因此,要特別做好羊引種方面的工作,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筆者現將引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辦法介紹如下:
不要盲目引進羊只。有的農戶不考慮羊只對氣候環境的適應性就盲目引進,結果導致發病死亡,造成損失。因此,要注意羊只引進地氣候環境與本地氣候環境的差別,原則上選擇氣候、地形、植被、飼養方式和飼養管理水平與本地差異不大的地區引種,這樣羊才能盡快適應新環境,縮短馴養時間,避免發病甚至死亡。另外,一些新培育或從國外引進的品種,應認真查閱資料,聽取各方面意見,特別是畜牧專業技術人員的意見。如果本地條件適宜生長,可適當引進少部分試養,條件成熟后再批量引入,切不能輕信廣告和產品介紹盲目批量引入,進而造成經濟損失。引種時要選擇有資質、信譽好的正規廠家,不要圖便宜而引進假良種。
注意引種季節。有的農戶冬季引進羊只,結果引進后就發病,甚至大量死亡。這是因為山羊經過一路顛簸,不但要恢復體質,還要面對冬季惡劣的氣候,很難適應新環境。夏季高溫多雨,相對濕度大,羊怕熱又怕潮濕,長途運輸羊易發生中暑甚至死亡,也不宜進行引種。春季和秋季氣候溫暖,雨相對較少,地面干燥,飼草豐富,最適宜引進羊只。如果冬夏季必須引進羊只,要選擇與本地氣候環境差別不大的地區就近引進。此外,寒冷地區不要到相對溫暖地區引進羊只,溫暖地區也不要到寒冷地區引進羊只,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重視疫病防治。有的農戶對引種地是否是疫區不清楚,而且不注意進行產地檢疫和了解引進羊只的防疫情況,引進后發生傳染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因此,引種前要先調查了解產地疫病情況,嚴禁從疫區引種,引進羊要“三證”(場地檢疫證,運輸檢疫證和運載工具消毒證)齊全。引進羊只經過運輸,會因地區氣候差異、飼養管理方式改變等出現不同程度應激反應,常常表現為感冒、肺炎、口瘡、腹瀉、流產等,所以要仔細觀察,發現異常變化及時、及早處理。此外,要加強飼養管理,特別注意圈舍等清潔衛生。引進羊只隔離飼養半個月以上未出現異常,方可與原有的羊混養。進舍前羊群要進行免疫接種,增強羊只抵御疫病的能力,并對羊群進行一次全面的驅蟲。切忌在飼養過程中,隨時隨意地從外地或其他羊群購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