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汪清“兩學一做”催生電商脫貧剛剛帶著村民趕完鄰村的裝飾花卉訂單,吳春梅又馬不停蹄地趕到村集體大棚查看草莓、西紅柿的長勢。村部里,不少剛收來的雞蛋、木耳等農產品還在等著她分配去向。 作為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東光鎮東興村黨支部書記,吳春梅之所以這么忙碌,是因為村里搭上了農村電商的快車。一年時間,從剛起步時的探索,到如今訂單應接不暇,電商助農脫貧的過程頗具故事性。 平臺搭起來 去年,東光鎮根據“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求,開辦了“汪清東光黨建”微信公眾號,主要刊登黨員教育和返鄉創業信息宣傳等內容。公眾號上線僅僅3天,就吸引了近萬閱讀量。敏銳的鎮干部覺得,既然如此受關注,何不把公眾號打造成助農脫貧的平臺? 汪清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東光鎮黨委政府所在地東興村是個貧困村。然而村里的自然條件好,木耳、土雞蛋、蜂蜜等農特產品質優價廉,恰好缺少一個向外推介的平臺。 東光鎮黨委書記姜永杰說,看到了公眾號的潛在影響力,鎮里決定賦予其更多使命,并在東興村建立農村電商試點。線上,在公眾號內開辟了黨員“助農為樂”欄目,并專門注冊了微店。線下,“東光鎮電商服務中心”在東興村鳴鑼開張。 為了保證銷售的產品真正來自田間地頭,吳春梅等村干部每天很早就要到村里和周邊各個村,以不低于市場價的價格收購農產品。在銷售環節,產品完全通過微店平臺展示銷售,廣告發布則主要靠鎮里黨員干部們在朋友圈里轉發。“除了包裝等成本外,村里僅留下很小的利潤用于集體發展,增加鄉親們的收益。”吳春梅說。 黨員動起來 記者在東興村村部內的產品展示柜臺看到,來自東興村和全鎮其他30個村的農產品來到這里后,經過加工處理和精心包裝,還統一貼上了“東光·鄉親直供”的標志。 平臺有了,產品有了,如何抵達消費者手中?東光鎮黨委機關的88名黨員挑起了重擔。目前東興村電商的客戶主要都在汪清縣內,黨員們下班后變身“快遞小哥”,免費把客戶訂購的商品直接送到家門口。 東光鎮黨委副書記李帥說,每當有客戶問他們是不是快遞員時,他都會帶著自豪的心情回答“我是黨員”。截至目前,東光鎮的黨員已經收送貨780余次。 黨員們除了參與義務配送外,還在各個環節大顯身手。王安是一名大學生“村官”,他發揮自己的技能優勢,為每種產品拍攝宣傳圖片,編寫宣傳文案,還把自己的女朋友請來做模特。 “土雞渴了就喝院子里的山泉水,農婦、山泉、有點甜;在單雞獨立的別墅中靜享安寧,吃的是主人親手種植并碾磨的玉米面……”王安為土雞蛋設計的宣傳文案,讀起來讓人忍俊不禁。 “參與電商發展成了鎮里‘兩學一做’的重要實踐平臺,黨員從選擇產品、拍攝、包裝、設計、文案,到建立微店、產品配送,全過程都能得到鍛煉。”姜永杰說。 口碑傳起來 開店一年,東興村帶動周邊的30個村一起從電商中收益,賣出土雞蛋2萬多個,大米2萬多斤,蜂蜜1000多斤,產品不僅暢銷汪清縣內,還遠銷北京、大連、深圳等地,收獲眾多好評。 一年間,東興村各類產品銷售總額已經達到了27.3萬元,村集體收入從2015年時的3000多元,增長到2016年的9萬多元。去年,村里從電商集體收益中給40名貧困村民每人發了500元,還帶動他們參與種植養殖增加收入,通過電商實現精準脫貧。 貧困村民孫吉蘭在參與電商銷售的一年間,僅土雞蛋就賣出800多個,收入1000多元。“以前根本沒想過賣土雞蛋也能賺錢,今年我又多養了十多只土雞,希望能多點收入。”她說,電商帶來的收入已經讓她實現脫貧。 “東光·鄉親直供”的包裝標志上,一位憨態可掬的農民老漢笑著豎起了大拇指。這個鄉土氣息濃郁、頗有喜感的標志在汪清縣內外已經積累了不少人氣。“精美的包裝和高品質的雞蛋,完美。”這是一位消費者在土雞蛋頁面下的留言。 汪清縣商務局局長李恩華說,要想把電商做強做大,還要在商標注冊、品牌培育和產品標準化等方面下工夫,這也是下一步有針對性幫扶的重點。 再過不久,東興村即將開建2座新的溫室大棚,新的電商展示中心也將在新村部里落成。“搞種植、銷售的同時,我們打算借著電商的人氣把‘電商+旅游’搞起來,拉長我們的電商產業鏈。”吳春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