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托,能解農業融資難嗎?“最頭疼的就是資金”,黑龍江佳木斯市樺川縣益民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著6萬畝耕地,理事長卞海濤沒少為經營資金的事犯愁。 流轉土地、購買農資、添置農機,像益民合作社一樣,不少新型經營主體常為錢所困,有心擴大規模,卻無力融資。合作社普遍輕信用、輕資產、缺抵押,金融機構對其資金需求往往敬而遠之,或僅能提供少量貸款。 可以廣泛引入社會資本嗎?“我們意識到,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越深入,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的意愿就越強烈。”北京農管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朱昌霖告訴記者,該公司素以助力新型經營主體成長為發展理念,一直在尋找解開合作社“融資難”這把鎖的鑰匙。 今年初,吉林省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發行了該省首個土地承包經營權信托計劃,計劃包括財產權信托和資金信托兩個部分。簡要地說,一方面是農民將土地流轉給信托公司,一方面是社會資本將資金交由信托公司管理,信托公司委托合作社實際經營。這樣,以信托公司為媒介,農業規模經營和社會資本之間的“路”就修通了。 “在信托計劃里,合作社既是計劃的執行者,也是經營獲益的分享者,合作社經營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信托收益。”農管家公司總經理王磊告訴記者,益民合作社部分社員的2500畝地流轉給吉林信托,信托公司發行信托產品募集1000萬元社會資金。耕地和資金均交由益民合作社管理,為期3年,利潤按約定分享。 “按合作社目前的情況,從銀行貸款最多能貸兩三百萬元,買化肥、建曬場還可以,要擴大規模、改善旱田就沒錢了。”卞海濤告訴記者,有了信托公司募集的社會資金,這些問題全部迎刃而解,“明后年再看,合作社肯定能上一個大臺階。” 這樣一個信托產品,是如何贏得社會資本和農民共同認可的呢?問題的答案決定了“現代農業+信托”的融資模式是否具有共適性。 “社會資金購買信托產品,是有金融監管部門背書保障的;而農民和信托公司之間還需要農民信賴的、專業的農業服務商來連接。”朱昌霖解釋到,益民合作社的社員很難完全理解信托產品,卻能充分信任一直服務于他們的農管家公司。一些關于信托產品的具體技術操作,也需要委托服務商來完成。 近年來,為了搭起社會資本和現代農業之間的橋,一些信托公司探索開發了不少信托產品,但在現代農業服務商發展起來之前,讓農民接受信托并非易事。吉林信托公司產品顧問張巍告訴記者,傳統的信托產品多為土地托管和委托貸款模式,沒有真正將農民與社會投資者連接起來。像農管家這樣的服務商大量涌現后,充當起現代農業產業鏈整合者角色,各類資源要素均可由其組織起來。 改革者推動農村產權改革,生產方適度規模經營,服務商整合產業鏈上的要素、投資人對現代農業充滿信心,各方力量共同挖掘出“現代農業+信托”這把鑰匙,破解為農業融資難的世界難題找到了一種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