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鹽都:生態為本發力農業供給側
详细内容

鹽都:生態為本發力農業供給側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在學習和貫徹文件精神的過程中,作為緊鄰大市區的近郊區,改革的主攻方向在哪?發力點又如何尋找?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近年來將改革、強農和富民三大元素植入三農工作全局,圍繞生態建設和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走出了一條發展與生態、效率與效益、人與自然和諧相應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路。

  調優產品結構:從量到質唱“新”歌

  鹽都區連續五年被評為江蘇省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成效顯著縣,現代農業發展的速度、規模均在迅速提升。近年來,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全區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打造農產品品牌等方面大刀闊斧。區委書記羊維達說,從量到質,從保證供給到有效供給,鹽都農業正經歷著一場嬗變,目標就是要通過改革,進一步調順產業體系、調優產品結構、調好生產方式,不斷激活農業內生發展動力。

  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和江蘇省畝產噸糧縣,為提高糧食生產的質量和效率,鹽都區大力推進耕地“聯耕聯種”新型經營模式,夏秋兩季面積已達50萬畝。破除田埂,連片耕種,為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和標準化作業提供了條件。目前,全區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75%,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70%,多個大米品牌享譽長三角市場。

  在七星農場,記者看到麥地里遍布著攝像頭、傳感器,借助農業物聯網系統,農田已實現自動灌溉、自動檢測苗情和病蟲害,農產品質量全程可追溯。這套智慧農業系統,曾獲國際節水技術獎。

  用特色園區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讓現代化生產要素和生產方式撬動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是鹽都區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方向和舉措。目前,全區已擁有國家、省、市級現代農業園區16家,農業產業龍頭企業147家。

  花卉產業是鹽都區立足市場和生態發展需要,近年來新打造的農業主導產業。圍繞臺;ɑ芨劢ㄔO和“一花一園、一園一業”的發展思路,全區已建成呈祥花卉園、百合園、紅掌園、崗阜花卉、水景園等數個專業花卉園,總面積超2000畝。臺海花卉港已成為融花木展銷、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特色花卉信息化產業港。呈祥花卉園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以種植從荷蘭引進的新品種多頭小菊為主,一個30萬株的棚,去年一個月最高銷售就達80余萬元。園區休閑旅游人數也日顯規模。

  與轉變發展方式相適應,鹽都現代農業發展的生態烙印正越來越清晰。區委副書記馮明印說,農業早已不是簡單的種地問題,與工業經濟一樣,也存在著發展模式和產品適銷對路的課題。鹽都區要讓越來越多的農民,走進一個全新的生產生活生態循環圈,做好做足生態農業大文章。

  大岡鎮在循環養殖示范工程中,形成了“畜禽—沼氣—蔬菜瓜”精細化生態種養新模式。民生村的陳國干幾年前搞起了“豬—沼—菜”生態循環養豬法,年收入達10萬余元。他樂呵呵地算起了增收賬:“養豬賣錢,豬糞投入沼氣池,沼氣做飯、燒水養豬,沼渣喂魚、種菜,一舉多得,一欄豬出欄多收入幾萬元不成問題!”

  生態種養助推了農產品質量和品牌影響力迅速提升。據統計,目前,鹽都區“三品”總數已達258個,七星谷稻麥、楊侍大米、陳長榮大閘蟹等5個產品通過國家有機食品轉化認證,鼎綠果蔬基地通過無公害園藝場整體認定,果樹良種場被授予“江蘇省綠色食品示范企業”稱號,大縱湖大閘蟹、龍岡茌梨、葛武嫩姜片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調好生產方式:怎一個“綠”字了得

  驅車行駛在204國道鹽都段,滿身披綠的行道樹成行成塊,不斷闖入眼簾,配上樹下的紅花綠草,別有一番景致。陪同采訪的區委宣傳部同志告訴記者,全區境內2條高速、4條國省干線,143公里的公路兩側已栽植樹木82萬株,投入資金2.56億元。公路如此,河道、村莊也是一年四季與綠常伴。

  全域綠化只是鹽都區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踐行“生態立區”理念的一個具體體現。區長吳本輝說,作為大市近郊區,鹽都區長期以來承載更多的是城市發展功能,經濟優先原則使得郊區的生態價值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借著中央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東風,全區進一步確立了綠色發展理念,力爭通過持續的生態建設,不斷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打造區域競爭新優勢。

  鹽都區地處河網密布的里下河生態敏感區,承受著巨大的外源型污染壓力。為確保城鄉居民用水安全,全區先后投入10多億元大力實施“清水走廊”工程建設,并整理、開挖鹽龍湖,深入推進飲用水源生態凈化工程。目前,全區飲用水已實現城鄉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三同”目標。

  化工企業和涉鉛企業不但高能耗,而且是破壞生態的重大隱患。鹽都區將境內的185家化工企業和4家涉鉛企業全部關停,建成了蘇北首個“無化區”和“無鉛區”。為此付出的代價是,安置補償費不算,僅稅收每年就要減少1.5億元。

  圍繞村莊環境整治,鹽都區在每個鎮都建立了污水處理廠,在全市率先實現“組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垃圾集中處理全覆蓋基礎上,區里又同步開發了垃圾中轉站視頻監控、車輛運行定位調度等6個軟件系統,將全區農村垃圾集中處理管理帶進了智能化軌道。

  鹽都區是農業大區,在推進綠色養殖上,全區建造戶用沼氣池8900座、規模畜禽場沼氣治理工程34座,大中型規模畜禽場糞便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利用率達81.2%。全區秸稈收貯企業年收貯加工量達15萬噸,秸稈機械化還田面積達45萬畝,各類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大決心、大投入、大舉措為鹽都區綠色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在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區驗收并獲得命名后,又在全市率先通過國家生態區考核驗收。

  調順產業體系:創出一個“新”天地

  春到龍岡賞花聞香,夏到仰徐、尚莊游園摘果,秋到大縱湖泛舟品蟹,冬到楊侍泡泉養身……如今的江蘇省鹽城市鹽都區,鄉村、田野、湖蕩濕地已不是貧窮落后的象征,而是休閑、娛樂、三次產業聯動發展的集中體現。

  區農委主任張鴻新介紹說,去年11月15日,農業部公布了2016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名單,鹽都區位列其中,成為全省四個入選縣(市、區)之一。

  調順產業體系,發展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關鍵和方向。鹽都區把鄉村旅游業發展作為加快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主動融入鹽城市大市區都市休閑度假圈建設,圍繞旅游興區、富民目標,多要素聯動,鄉村特色旅游產業鏈日漸完善。

  鹽都區境內河網密布,農產品資源豐富。為了將自然資源變成鄉村特色旅游資源,全區先后投入75.6億元,大力構建雙新大道鄉村旅游產業帶、蟒蛇河水上游覽風光帶和大市區都市休閑度假圈“一湖兩帶一圈”旅游發展新格局。沿大縱湖領舞的鄉村旅游景觀帶,全區相繼建成了龍岡桃花園、仰徐鄉村樂園、楊侍農業生態園、三官·北京農莊、涇口濕地風情園等20多處集水鄉風情、觀光采摘、民俗文化、鄉村度假為一體的特色景點。

  大縱湖鎮三官村蘇北里下河腹地,雖然與國家4A級旅游景區大縱湖旅游度假區毗鄰,但過去就是一個普通的農耕村落。近年來,鹽都區鎮村三級組織投資1.5億元,以農耕、民俗文化為主題,重點打造三官村里下河古村落風貌和傳統婚慶文化、龍文化、漁耕文化、養身文化等特色主題館。目前,三官村已榮獲省休閑農業示范村稱號,三官·北京農莊已進入省五星級鄉村旅游區創建單位行列,并通過初步驗收。

  日益紅火的鄉村旅游激發了農民的參與熱情,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已成為鹽都農民的“新常態”!拔覀兗彝恋亓鬓D給集體開發景區,我就在景區上班,一畝田年租金1000多元,在景點打工每月還能掙到2000多元,比在外打工強多了!”三官村吳姓農民對記者說。仰徐村的農家樂全市有名,農民李斌把自家的房子重新裝潢開起了飯店,去年營業額超100萬元。“在我家飯店工作的有六七個本村村民,廚師的月收入在6000多元,服務員的收入在3000元左右。”李斌說,他沒想到如今的村子能這么美,更沒想到自己也能當上個小老板!

  讓每一個村莊都風景如畫,讓每一位農民都樂享成果,鄉村旅游已成為鹽都區增長最快的綠色產業之一。近3年來,全區游客接待量、旅游總收入年增幅均在35%以上,2016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年總收入達41億元,僅去年國慶黃金周,就接待中外游客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8.5億元。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