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年伊始,寒風料峭,全省“三品一標”工作會議在沈陽隆重召開,省農委副主任于衡、副巡視員(省監管局局長)蔣衛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心副主任劉權海和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梁洪軍、副主任徐延馳到會并講話,來自13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心和綠色食品管理中心共50多人參加了會議。會議首先傳達了農業部關于推進“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對2016年綠色、有機食品工作和無公害、地標產品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匯報,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經驗教訓進行了總結,部署了2017年工作要點。沈陽、撫順、本溪、錦州、葫蘆島等五個“三品一標”工作業績突出的市在會上進行了典型發言。會議表彰了2016年度會展業績突出的工作機構和企業以及地標工作先進單位,頒發了獎牌證書。并對綠色食品電腦錄入系統、檢查員和內檢員網上注冊系統進行了業務培訓,對綠色食品會審工作方案進行了討論。
省農委副主任于衡在講話中指出,2016年遼寧省“三品一標”事業快速發展并取得顯著成效。產品認證數量達到3441個、生產面積5167萬畝,產品抽檢率保持在98%以上,品牌影響力和社會公信力進一步提升,有效的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為促進全省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其中綠色食品產品975個,創歷史新高;有機食品80個;無公害農產品2344個,維持在歷史最高水平;農業部門地理標志農產品登記從無到有,登記產品已達到42個,成為打造遼寧農業的新名片。這些都充分說明,“三品一標”農產品作為遼寧省農業標準化的主要載體,實現了從“數量認證”到“質量并舉”的重大轉折。但成績背后,我們還應該清醒認識到遼寧省“三品一標”工作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企業“重認證,輕實施”、“以次充好,不講誠信”、“重首次,輕續展”,管理部門“重發證,輕監管”,品牌方面“重建設,輕推廣”等等,當前既有假冒偽劣產品影響信任度的問題,也有媒體對食品安全過分炒作的問題,還有公眾對安全優質農產品品牌消費信心不足問題。這些都反映了“三品一標”現階段的不平衡性,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研究,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于衡強調,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要切實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農業內部結構,用發展新理念引領農業現代化。“三品一標”具有安全、優質的特征,是實施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具體行動和重大措施,通過發展“三品一標”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改善農業經濟結構,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要求。近年來,“三品一標”不斷加大抽檢比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平均市場價格比普通產品高10%以上。在量大面廣的農產品中,“三品一標”是名副其實的優質農產品代表。滿足了“轉方式、調結構”對質量和效益的要求。
于衡要求,中央已連續7年在一號文件中提出要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更是確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食品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要以此為指導,深入分析當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切實謀劃和推進好“三品一標”工作。2017年要重點抓好五項工作。
一是強化政府引導,推動“三品一標”發展。以發展為第一要位,既要數量,更要質量,將好的產品、好的企業,好的資源盡可能集中整合,推動落實主體責任制,確保源頭安全。同時積極爭取資金和政策扶持,推動地方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補貼政策,為“三品一標”爭取資金和項目支持,帶動生產經營主體重質量、保安全的積極性。
二是規范認證程序,從嚴證后監管。“三品一標”要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要依法嚴管、全程監管,治理突出問題,實現“從土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要嚴把審核準入關,樹立風險意識。提升源頭控制能力,開展產地環境污染評估。加大檢查力度,對高風險產品100%抽檢。要建立退出機制,對不合格產品堅決出局。要嚴查假冒偽劣產品。堅決不允許魚龍混雜現象,對冒牌、套牌或超范圍用標等行為。
三是堅持標準引領,不斷完善管理制度體系。要完善標準體系,加快標準制修訂和轉化步伐。盡快將相關標準、規范轉化成符合實際的簡明操作手冊和明白紙。推廣和督導規模化生產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助推“三品一標”發展活力。
四是加大品牌宣傳和培育。品牌是“三品一標”的價值所在,也是其生命力。不但要加大宣傳力度,把“三品一標”的理念、標準、要求及實際情況直觀地宣傳出去。更要做好市場推廣工作,利用“綠博會”、“有機博覽會”、“農博會”等專業展會搭建平臺。同時要全力推動追溯。“三品一標”是最適合最有條件搞質量追溯體系的,要及早準備,及時將“三品一標”納入首批試點,實現從生產到市場全過程可追溯,讓消費者買的更安全,更放心。
五是加強體系隊伍建設。在鞏固已有體系的基礎上,穩定隊伍,強化自身能力建設。要依法依規管理,積極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化管理檢查員隊伍,特別是對資格的審核、發證及查處核銷上要有明確具體的規定并嚴格執行。二是科學管理。發揮專家和地方骨干檢查員的優勢,充分調動積極性,多為 “三品一標”建言獻策,共同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