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過今年夏季多年不遇的洪澇災害后,經過專家及時技術指導,安徽省示范田的秋收水稻依然達到了豐產,最高產田測產達到865公斤。
11月4日,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組織省內外有關專家對國家公益性行業專項“主要農作物澇漬災害防控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及“沿江環湖地區水稻澇災恢復補救技術研究”課題,在舒城縣千人橋鎮所實施的“水稻澇災后補償促生技術”示范現場進行測評。
專家隨機選取三個塊田全田機收,收獲后稱取鮮谷產量,并測定鮮谷的含水率,除雜后折算成標準水分(粳稻14.5%)的稻谷產量。其中,白湖農場麥-稻兩熟制下超優千號缽苗機插平衡栽培百畝方平均畝產836.4公斤,最高產田達865公斤。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章秀福稱,近些年來農業科技在自然災害面前發揮的功效越來越大。在今年長江中下游地區普通遭遇洪澇災害之后,及時進行科學科技指導依然達到了高產,這也意味著我國水稻作物澇漬災害防控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 本報記者楊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