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種養緊拉手草牧上臺階“按今年的行情,農民種植普通籽實玉米,畝均收入只有480元左右。如今,改種飼用玉米,畝均毛收入能達到2500元,除去成本,能凈賺1500多元。”日前,在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宇恒商貿有限公司牧業公司總經理趙進龍說,近兩年,武威積極探索“糧改飼”試點工作,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甜高粱種植和青貯,并采取多種方式制作甜高粱青貯飼料。為了適應當前養殖業的發展和需求,公司果斷將經營重點從種草、養畜兼營轉向了種植經營優質飼草,帶動周邊農戶發展訂單種植,按市場保護價統一收購。 以養定種,以養改種,提升優質飼草料的供應水平,支持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在全國首批“糧改飼”試點省份甘肅,像涼州一樣的探索和實踐,正在全省的7個試點縣區如火如荼地開展。甘肅省農牧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糧改飼”試點工作啟動后,甘肅將飼草飼料種植與養殖緊密結合,著力推動草食畜牧產業升級,促進草食畜牧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民收入穩定增加。 新型經營主體“挑大梁” ——以養定種調結構,種養加結合更緊密 “在騰格里沙漠的前沿地帶,我們將陸續完成20萬畝的基地建設計劃,其中包括飼草種植基地和奶牛、肉牛養殖基地及乳品廠等。”站在位于武威市涼州區鄧馬營湖的飼草基地旁,武威榮華新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明俊年說,2013年9月,公司開始在騰格里沙漠邊緣建設飼草基地,至今已開發出了10萬畝飼草種植面積,包括3萬畝優質苜蓿、3萬畝甜高粱和4萬畝全株青貯玉米,公司將通過窖貯技術,把全株玉米和甜高粱加工調制為優質的奶牛飼料。今年,公司的18萬噸青貯甜高粱,通過“集中青貯、統一配送”的方式,滿足了3萬頭奶牛養殖飼草料的需求。 “類似榮華新型農業這樣由新型經營主體挑大梁的,以飼草種植、青貯利用、牛羊養殖為一體的基地,在涼州區有200個。”甘肅省農牧廳畜牧處副處長米小泉介紹,“糧改飼”試點工作以來,甘肅積極鼓勵、扶持、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快土地流轉,集中連片種植,建立規模化種植基地,通過訂單生產和合同收購,把種植、收獲、加工、銷售等環節連接起來,形成“場戶聯結、訂單種植、合同收購”的玉米全株青貯新模式,建立規模化飼草料種植基地,有力地推動了“種植—青貯—飼喂”草畜一體化經營模式的建立。 “在推進試點的過程中,我們通過突出草畜一體化經營,扶持引導新型經營主體積極發展規模化飼草料生產,促使種養結合得更緊密,進一步夯實提高了產業素質,降低了養殖成本,提高了畜牧養殖質量和效益。”米小泉說。 記者在采訪中也了解到,如今在甘肅,以養定種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已取得初步成效。通過實施“糧改飼”試點,試點縣區的干部群眾和養殖企業的傳統種植觀念發生了明顯轉變,種草和養畜的積極性進一步高漲,籽實玉米改青貯、玉米改飼草等種植模式得到大力推廣。得益于此,在張掖市甘州區,當地今年的飼草種植面積相比去年增加了6.6萬畝,其中優質飼草種植比重提高了5個百分點。 “改”出新天地 ——農民增收入、草牧業提水平、生態獲改善 “跟種植籽實玉米相比,種全株青貯玉米每畝收入要多1000多元;跟種植制種玉米相比,雖然種植青貯玉米收入要少400元,但省去了脫粒、晾曬、抽雄、處理秸稈等環節,省時省工省力,操的心要少。”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上寨村種植大戶劉榮國告訴記者。 在甘肅,更多農戶、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正在經歷著跟劉榮國一樣的體驗。據測算,2016年,甘肅種植普通籽實玉米的畝均凈利潤為480元;“糧改飼”項目試點啟動后,種植青貯玉米每畝收益比項目實施前提高了3.2倍,種植產值提高了60.6%。 “通過實施‘糧改飼’項目,試點縣大部分養殖場由‘糧食+秸稈’為主的飼喂方式轉變成飼草為主的飼喂模式,這顯著降低了牛羊的飼喂成本,提高了資源轉化效率。”米小泉說,經測算,以飼草為主的飼喂模式用于肉牛育肥,平均可以提前20天出欄,草肉比提高到了5%-10%。 “糧改飼”試點工作的推進,還促進了甘肅生產生態的有機結合發展。在甘肅的試點縣區,各地把種植優質飼草、養殖優質草食畜與改善生態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明顯的生態效益。地處祁連山麓的張掖市甘州區平山湖蒙古族自治鄉洪泉村是一個以畜牧養殖為主的村落,近年來,隨著村里養畜量的增加,使得當地的草場壓力逐年加大的同時,村民從外面調運飼草的運輸成本也比較高。“村里目前養殖著1.8萬只羊、200多頭牛、600多頭駱駝,由于長期放牧,對當地草場的破壞比較大,我們一直在考慮異地建設育肥基地。”平山湖鄉畜牧站站長魏玉兵說,實施“糧改飼”項目后,去年5月,鄉里發動牧民群眾開發了2000多畝荒山荒坡種植飼草,用于牲畜冬季舍飼養殖,不僅使當地的草場壓力減輕、草原生態得到了改善,而且有效降低了養殖成本、增加了農牧民的收入。從今年開始,鄉里將全面發展設施養殖,并實施禁牧,更有力地保護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