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为什么进不了世界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中韩足球直播今天直播时间表,历届欧冠决赛对阵,cba工资帽,中国与韩国足球比赛

首頁 >> 新聞中心 >>三農要聞 >> 智能配肥急劇升溫,是“風口”還是噱頭?
详细内容

智能配肥急劇升溫,是“風口”還是噱頭?

  編者按 2013年,農業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出臺《加快配方肥推廣應用意見》,提出利用社會資源探索建立鄉村小型智能化配肥供肥服務網點,開展現場智能化混配服務,滿足農民個性化、小批量用肥需求。2015年以來,伴隨著“互聯網+”農資的熱潮,智能配肥急劇升溫,其中既有中化、云天化等大型化肥企業的業務轉型,也有依托金融和技術優勢的傲禾測土、云農場等,更有從互聯網領域轉戰而來的村淘等新型平臺。有人認為這將掀起一場農資供應鏈的深度洗牌,有人嗤之為經銷商變相叫賣肥料的一個噱頭。

  1、樂觀者預計—— 有望搶占復合肥近一半市場

  11月4日,2016中國“互聯網+”農資融合發展大會在江蘇省南京市舉行,智能配肥取代農資電商成為會議的熱點,與會者稱之為“搶占農資營銷轉型戰略制高點”“農資行業應對土地流轉趨勢的營銷模式變革”“互聯網+物聯網驅動下的農資流通渠道顛覆”“化肥企業轉型升級之路”“有望改變整個農業產業鏈”等,大有成為互聯網“風口”之勢。

  “智能配肥是用互聯網的方式把測土配方施肥的測、配、產、供、施五個環節整合起來。”北京傲禾測土市場運營總監劉鳳雷說,這就是在田間地頭建立一個可以覆蓋一定種植面積,集測土配肥、研發生產、倉儲配送、農化服務等為一體的,并配套的測土實驗室、配肥設備、庫存單質肥料、農技人員等現代農業中心,根據農民對于產品和服務的不同要求,生產出個性化、功能化的肥料產品。

  在傳統復合肥生產中,由于規模化生產需要和成本控制,配方不可能針對作物和地塊隨機調整,這是多年以來農業部門測土數據難以高效地轉化為產品的主要障礙。“智能配肥的出現不僅打破了這一瓶頸,而且形成‘礦產-單質肥料廠-智能配肥中心-農民’的全新農資供應鏈,大大降低流通成本。”中化化肥業務拓展部副總經理陳亮說,還可以把智能配肥站看作是一個“靈活的小工廠”,增加或改變配方并不會帶來成本的變化,這非常具有優勢。

  “市面上各種品牌復合肥難辨真假,而配肥站是現場用原料配,大家一目了然,同樣配比的一袋肥料至少比常規產品便宜5~10元。而且用肥少、不傷地還高產,很受種植大戶歡迎。”吉林市永吉縣智能配肥站經營者許工軍說。

  “智能配肥具備‘互聯網+’和供應鏈兩大優勢,前者實現了測土和銷售對傳統數據的分析應用、后者則降低了終端價格、提高了肥效,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力。”云農場集團創始合伙人劉懷華認為,這不僅會對復合肥產業鏈產生沖擊,而且可能進一步影響甚至替代單質肥零售商。

  因此,有預測稱:5年后,智能配肥有望搶占近一半的復合肥市場份額。2030年,我國中等規模種植戶的種植面積占比將會超過30%,智能配肥有可能占據化肥零售端的30%份額。

  2、質疑者認為—— 成本太高盈利模式令人生疑

  智能配肥站在實際運行中,少數企業直接采用農業部門提供的土壤成分數據,但更多的企業傾向自行測土,并將其作為開展業務、增強客戶黏性的抓手,現在不少企業將“一戶一測土,一戶一配方”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

  “智能配肥站對農民的個性化服務是按照耕地土壤類型(等級)、作物品種特性和目標產量等開展配肥服務的,不提倡讓企業或者經銷商去化驗土壤。國家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已經覆蓋到所有農業縣,每年周期性取土化驗的數據十分豐富,縣域耕地質量評價系統和測土配方施肥專家咨詢系統,基本上可以滿足測土配方施肥數據的查詢需求。”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土肥處處長李榮說,農業部仍然在依據土壤養分變化規律,開展“三年一輪回”的測土化驗工作,適時更新測土數據和肥料配方。

  山東省土壤肥料總站肥料科科長郭躍升認為,理論上,戶與戶之間的土壤養分也許有差異,但這種差異是在一個含量等級內的數值差異。其實,老百姓完全可以用一個配方。農業系統通過大量的土壤測試,制定發布的大配方已經能滿足生產需要,再逐戶測一遍有些浪費人力物力。

  “更嚴重的是,配肥站土壤速測技術有些令人質疑,大多數是定性或半定量的測試,不能用作精確配肥的依據。而配肥站人員取樣方式、步驟的科學性也不能完全保證”李榮說,另一方面,高額的測土成本再加上廠房、設備的投入,減少流通環節所得到微薄利潤怎能持續支撐智能配肥推廣與運營。

  “一般情況下,智能配肥機有5個料斗。除了添加氮、磷、鉀肥之外,另2個料斗應該添加什么?添加的量是多少?是否發生化學反應?這些都沒有統一的規范,屬于監管的空白區域。”郭躍升擔心,為追逐利益,一些企業可能會對于利用智能配肥設備胡亂添加一些令人擔憂的物料,甚至產生假冒偽劣肥料坑農害農這種現象。

  智能配肥機價格高,測土成本高昂、配方肥質量難以保證,這讓不少人質疑智能配肥只是假借“互聯網+”、做個手機APP,在玩噱頭變相賣肥料而已。

  3、讓用戶說話—— 農民能得實惠土壤可增活力

  安徽省明光市石壩鎮鐵山村的種糧大戶桑勝祥種了500畝地,一年下來需要用24噸肥料。“智能配肥是個新選擇,我最關心的是能得到多少實惠。”他說。

  明光市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周福紅給出了數據,智能配肥系統可直接減少施肥量和成本投入10%~30%,作物增產5%以上,農民增收10%以上,同時可防止土壤酸化,增加土壤活力。

  “德州是糧食主產區,人均占有耕地面積又很少,農業生產比較效益偏低。因此,我們推廣簡易標準化的配肥機,使用農業部門的測土數據,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山東省德州市新合作供銷為農服務公司配肥站管理中心主任徐崢嶸認為,智能配肥應當根據實際,更接地氣一點。

  而點豆商學院院長鄒磊則認為,使用簡易配肥機可以做到減肥高產,而智能配肥機也的確存在價格偏高,市場容載量偏低的問題。但是,智能配肥作為新生事物,樂觀的預計和現實的情況會有一定偏差,不能只計較眼前得失,還是應該放眼未來發展。實際上,智能配肥不只是配肥這么簡單,還可以通過互聯網、物聯網,監控農作物溫度、濕度、病蟲害等生長環境指標,從而控制澆水、施肥和打藥,提供農資、農副、金融、物流等多方面的服務,會形成更生態、更智慧的商業體系。

  “目前,我們在全國已經建立了52家智能配肥站、12個土壤分析實驗室,覆蓋了北方75%的主要種植區和20%的南方主要種植區。”中農集團磷復肥部經理王秦燕說,這么大的面積、這么多的作物,只有依靠先進的智能配肥機才能不斷升級數據庫。這樣才能將空間地理數據、土壤養分數據、作物施肥模型、全國大配方數據庫等全面整合。

  而對于盈利空間問題,陳亮認為要定位好服務主體。智能配肥適合于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化化肥已搭建了由“智能配肥機+云端數據庫+電商平臺+農化服務平臺”組成的智能農業服務平臺,實現種肥藥配方、生產、施用等農業綜合服務。

  總體而言,隨著我國土地流轉加速,大戶種植時代的到來,智能配肥的市場前景的是明朗的,將大幅提升農業產業鏈效益。然而,在下一步的落地發展中,如何避免農資電商“燒錢式”的營銷是一個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