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商動起來 農民富起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都龐嶺是“五嶺”之一,廣西桂林市灌陽縣就依偎在都龐嶺山脈的一側。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經過灌陽。在這里,紅軍將領接見了桂北瑤民起義頭領鳳福山派來的特使。隨后,一份名為《關于瑤苗民族中工作的原則指示》的文件在灌陽起草制定,印發至紅軍各軍團。 82年后,灌陽各民族團結一致,在新長征路上過上了好日子。“十二五”期間,灌陽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由2010年的16101元、4162元提高到2015年的24692元、6849元。5年間,灌陽農村貧困人口減少4.5萬多人,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6.4%。 “南橙、北李、中雪梨”,是灌陽縣的產業布局。包括臍橙在內,“中華名果”灌陽黑李、“地標產品”灌陽雪梨均獲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全縣優質水果種植23.4萬畝,年產量17.86萬噸,水果產業為農民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占地3500畝的灌陽現代特色農業(雪梨、黑李)核心示范區內,29歲的戴克增正在整理桌上厚厚的雪梨、黑李發貨單。戴克增告訴記者,他主要負責電商平臺的接單發貨工作,訂單來自全國各地,通過淘寶、微信、京東進行銷售。 戴克增一家種了50畝水果,雪梨和黑李各占一半,黑李產量每畝4500—5000斤,雪梨產量每畝7000斤。“水果商上門來收購雪梨的價格是每斤2.5—3元,但通過電商平臺的網上銷售,每斤能賣到10元,扣除運費和人工后每斤利潤能達到5—6元,這樣通過電商平臺銷售,每斤能增收兩三塊錢。”戴克增嘗到了網上賣農產品的甜頭。 嘗到甜頭的不止戴克增一人。周萬全去年7月回到家鄉發展,創辦了桂林市灌陽縣興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年下來,公司在電商平臺的交易量達4000多萬元。翻開周萬全公司的交易記錄單,上面寫著:芋頭2000噸,生姜13萬斤……他的電商公司已經在全縣9個鄉鎮建立了電商平臺的服務站與農戶對接,服務的網點達80多個。 與周萬全類似,3年前,鄧桂姣帶領觀音閣鄉的村民們建立了灌陽縣民勝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電商平臺建立自己的“互聯網+”渠道,將云耳遠銷內地及港澳地區,并成功打入東盟、歐盟市場,年毛收入300多萬元。她說:“QQ、微信、微博、淘寶店,是我每天工作必備的四大法寶。” 擁有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的灌陽,接入互聯網的高速公路,依托電商平臺的線上線下交易,農產品的銷售也走上了快車道。 去年7月,商務部公布全國第二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名單,灌陽縣名列其中。以此為契機,灌陽縣重點打造25個事關全縣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關鍵農產品網銷品牌。今年6月至7月,結合廣西“黨旗領航、電商扶貧,七一紅色購物季”活動,灌陽縣銷售農產品100多種,實際銷售額4200萬元,幫扶貧困人口1200余人。 電商方興未艾,農民嘗到了甜頭,紛紛加入“互聯網+”大軍。“全縣138個行政村,建了110多家網店。”縣農業局局長蔣碧娟介紹。今年9月,灌陽縣與阿里巴巴集團達成協議,農村淘寶項目即將落地灌陽。 目前,灌陽縣成立了電商聯合會,縣、鄉、村三級電商站點全面鋪開,電商站點建立150個,其中鄉鎮服務站點9個,村級服務站141個,3000平方米的縣倉儲物流中心已經建成并投入運營。去年灌陽全縣電商銷售產品總收入1.5億元,促進農村1萬余人就業,服務農民達2.2萬人次。 “紅軍精神指引了思想的光明路,改革開放建設了寬闊的馬路,現在我們將要走上快速發展的電商之路。”縣委書記陸桂弟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