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的菜市場(雜記)城東的菜市場,有很多小攤,擺在進門的路兩邊。賣菜的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他們把自己種的菜和采來的野菜裝在籃子籮筐里。平時我經常光顧那里,開春后去得更勤,每次去都有驚喜。 走進春天的菜市場,我一眼就看到了芹菜,扎成小把整齊地擺在竹籃子里。那是我特別喜歡的菜。 每年春雨過后,土地變得柔軟,河灘上一片蔥綠,其中必然少不了芹菜。芹菜像是春天的先頭部隊,揮舞著旗幟,率先攻下一片片河灘,然后是田角,再然后是地頭。芹菜剛冒出來沒多久,葉子張開,不消幾天,便亭亭玉立,在風中招搖。這時候,我會穿上雨靴,踩過流水,去河灘上挑那種高的、壯的,掐一把回來。把葉子擇了,洗干凈,切成小段,什么調料都不加,只放茶油清炒。炒好的芹菜盛在碟子里,青青的梗,橫著,豎著,斜著,堆成一座小山,離開了泥土,仍然保留著春天的氣象。夾一筷子放進嘴里,爽、脆、嫩。尤其是那股淡淡的清香,讓人回味無窮。 隔兩天,我又看到了薺菜,蓬松地堆在塑料布上。薺菜長得慢,剛開始只是一丁點兒綠芽,隔幾天長一片葉子,再隔幾天,又長一片葉子,直到長出層層疊疊的葉子,趴在地上,像一朵綠色的花。母親見了,便會挎一個籃子,拿一把鐮刀,說:“我去挖些雞肉菜回來。”我們老家,管薺菜叫雞肉菜。薺菜不挑地方,長得到處都是。沒多久,母親便挖了一籃子回來。倒一盆清水,一蔸蔸洗干凈,要反復洗好幾遍。我們不用薺菜包餃子,也是切段清炒,炒到六成熟加一勺水,放些姜絲,等水開了出鍋。炒熟的薺菜吃起來甜里帶香,果真有一股雞肉的味道。 椿不常見,它是十足的慢性子,總在等陽光,要等到一場又一場陽光過后,才從枝頭上慢吞吞冒出芽來,暗紅的顏色,像剛剛升起的一簇火焰。椿要吃嫩的,老了就柴,嚼不動,香味也沒了。最好是長到兩三寸時剪下來,清洗,切碎,放在雞蛋里煎,煎熟后的椿芽變成了綠色。這樣煎出來的雞蛋,金黃里雜著翠綠,色彩分明,像一幅高清地圖,平原空曠,青山聳立。椿有濃香,吃進嘴里香氣繚繞,綿綿不絕。愛吃的人是真愛,不愛吃的人望而生畏。椿比其它野菜金貴,賣價也高,剛上市時,一小把要十幾塊。 蕨菜也叫荃菜,也叫拳頭菜和鳳尾菜,是見得最多的,清明節前后,幾乎每天都能在小攤上看到。“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這是一種古老的菜,在先秦時,人們就已開始采食。它們根根挺直,長滿潮濕的山野,采回來,摘去孢子,放在開水里焯,然后切段,清炒、涼拌都是難得的美味。 菜市場里比任何地方都熱鬧,買菜的人來往穿梭,討價還價聲不絕。我夾在人群中,每次看到這些來自山野的菜,就感受到春天撲面的氣息,仿佛看到細雨如煙,聽到流水潺潺,聞到了泥土潮濕的味道。 很多人都會買一把野菜,歡歡喜喜帶回家。看到我走過,那些攤主不失時機地向我兜售,“蕨菜,買一把吧,好吃得很。”“剛摘的椿,新鮮著呢,來一把?”有時候,我會買一把回去,有時候我就看看,兩手空空。我相信,春天是有腳的,不管我買與不買,它都從遠遠的山野來到了菜市場,來到了小城人的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