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涼風習習,但海東市樂都區峰堆鄉村民們的心里卻格外溫暖。這幾日,峰堆鄉的馬鈴薯喜獲豐收。
峰堆鄉地處湟水谷地南側山地、溝谷地,由于該鄉耕地面積的80%為山地,所以種植馬鈴薯成了全鄉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因此也被稱為“馬鈴薯之鄉”。
“這幾年洋芋行情好,近期正是銷售的好時機,以往飯桌上的‘土蛋蛋’如今變成了致富的‘金蛋蛋’。”峰堆鄉上一村黨支部書記郭占福說,“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還得感謝咱們鄉黨委政府啊。”
幾年前,郭占福憑著“要把家鄉的馬鈴薯種出個名堂來”的誓言,不僅成了海東市樂都區合瑞順洋芋良種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也成了峰堆鄉上一村的致富帶頭人。在郭占福的帶領下,峰堆鄉結合地域優勢確定了以種薯品牌化為主的種植戰略,種植出來的馬鈴薯由合作社集中收購,打消了農民的后顧之憂。郭占福說:“這種紅皮馬鈴薯個頭大、抗病、抗旱、還高產,深受消費者喜愛,現在我們村的馬鈴薯銷往全國各地。”
“紅皮馬鈴薯”就是“青薯9號”,因其“抗旱、抗病、高產”的特點深受廣大農民喜愛。這幾年,在青海省農科院的幫助下,郭占福不僅種植商品薯,還加大力度種植種薯,幾年來,每到春耕時節,周邊區縣的群眾都來他這里購買種薯。
記者了解到,通過“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峰堆鄉百戶農戶以土地流轉方式加入合作社,種植出來的馬鈴薯由合作社集中收購,并吸納村民就近務工。而在上一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內“黨員示范戶”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結合地域優勢確定了以品牌化為主的種植戰略,通過租賃群眾撂荒地、流轉土地、土地入股等方式,打造了千畝富硒馬鈴薯種薯商品薯連片種植產業基地。全鄉種植馬鈴薯面積達4050畝,預計每畝產量達6500斤。同時,還實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先行先試,點上示范、片上提升、面上推進、線上開發,全鄉11個村共同發展,成了帶動當地群眾增收的新引擎。
馬鈴薯產量上去了,效益也要跟上去,不僅產量要穩,成本也得降。按照做實基地品牌,做強“一鄉一業”產業項目的目標,峰堆鄉大力推行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先后在省、市融資平臺融資100萬元購置了動力機械,實現了馬鈴薯種植由傳統農業轉向合作社、機械化、科學化的種植。
為了讓“銷量跟著產量跑”,峰堆鄉人民政府和部分村的群眾自籌資金65萬元在交通便利處平整土地30余畝,硬化地坪3000平方米,為群眾免費提供了馬鈴薯銷售場所。馬鈴薯豐收后由合作社以市場保護價進行統一銷售,每畝收益達3900元,不僅打消了村民們的后顧之憂,更實現了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
黨建引領促發展,產業撐起致富路。如今的峰堆鄉所到之處,儼然一幅美麗新農村的景象。隨著鄉村游的日漸升溫,不少村民也緊跟步伐搞起了農家樂。峰堆鄉從曾經一個貧瘠的山區鄉鎮,到現如今緊抓區位優勢發展馬鈴薯種植、千畝洋芋花海觀賞、高原羊肚菌種植、南山大通道生態旅游等多種產業,煥發出了無限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