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稻菜輪作,“冬閑田”變“增收田”2月初,走進金安區雙河鎮謝郢村的露天蔬菜基地,一畦畦露天應季蔬菜長勢正旺,現年70歲的村民李宗友正在安排七八位村民采摘蔬菜,然后過稱,準備售賣。 “這些田都是農戶的,以前農戶春夏種水稻,秋天收了之后就不種莊稼了,成為冬閑田,放著怪可惜的。”李宗友告訴記者,“現在種露天蔬菜,不但冬季能夠供應上海青、黃心烏這些應季蔬菜,到了水稻播種季,土里有不少有機肥料,更有利于水稻的生長。” 雙河鎮屬淺丘地形,“冬閑田”面積不小,如何高效利用?雙河鎮結合土壤、灌溉等條件,選準產業方向,最終選定發展露天蔬菜,將重點聚焦在水土條件優越的灣區村,在謝郢村、晁倉村、棗林村、河北村開始試點發展露天蔬菜。 以謝郢村為例,該村充分挖掘“冬閑田”潛在價值,探索“公司+集體+基地+訂單”的經營方式,村集體負責采購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公司負責在播種、施肥等環節給予指導,并以市場價格統一收購、對外銷售,構建公司與集體的利益聯結共同體,變“冬閑田”為“增收田”“共富田”。 “‘冬閑田’利用的好處顯而易見,蔬菜銷售能讓村集體有收益,雇傭當地村民去田里干活,他們也有一筆不錯的收入。但困擾也有兩點,一個是擔心不會種,一個是害怕沒銷路。”謝郢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羅法生表示,經過比較,謝郢村露天蔬菜基地選擇上海青、黃心烏、菜薹、小黑菜等品種,這些品種對種植要求不是很高,利潤也很可觀,適合在當地種植。 露天蔬菜品質優良、綠色無公害、營養豐富。目前,雙河鎮與雙溪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簽訂協議、與上海樂眾商貿商行開展深度合作,解決了露天蔬菜銷售的后顧之憂。 蔬菜銷售除了銷往相對固定的單位客戶之外,其余通過農貿批發市場等方式銷售,多少會遭遇市場波動。2023年8月,謝郢村投資230萬元的蔬菜精加工基地開始建設,當年11月中旬進行了預生產。“現在蔬菜都是簡單的處理就銷售,利潤比較低,通過加工成可直接取用的凈菜之后,蔬菜的‘身價’提升了,更契合市場需求,也讓我們村的優質蔬菜賣上更好的價格。”羅法生告訴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