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疇沃野換新顏眼下,從北到南,各地正搶抓冬春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黃金期,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農田基礎設施提檔升級。農田變得越來越有科技含量,引領著農業生產方式向高質量、高抗災能力、高資源利用效率變革。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大力推進建設“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節水高效、農田配套、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的高標準農田,將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提高農業裝備水平、耕地資源利用效率和土地產出效率,是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隨著“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深入實施,各地不斷加大投入,通過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建設、土壤培肥改良等,不斷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 科技賦能,農田“變身”良田。建設高標準農田,科技支撐是關鍵?萍嫉陌l展,尤其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了一系列的新技術手段。遵照相關標準,各地落實田塊平整歸并、灌排設施建設,在土壤改良、農田建設、田間管理等各個環節嚴把質量關,建設農田監控系統、農田灌溉自動化控制系統等設施,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智能化農業設備等現代化技術手段,發展智慧農業、綠色農業。 高標準農田建成后,“三分建、七分管”。有的地方創新性運用金融、保險等手段,助力高標準農田建設、運營、維護;有的地方充分調動當地新型經營主體、農戶、田長等積極性,建立高標準農田良性管護機制;還有的地方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土壤墑情、作物苗情等各方面信息的高效采集與分析,實現無人化種田、天空地一體化監測。這些都在更深的層面改變著農業生產的面貌。 把高標準農田建好、管好、用好,要進一步發揮機制創新的智慧,釋放科技支撐的力量,將“高標準”真正轉化成更高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平疇沃野上書寫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