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北京市大興區長子營鎮小黑垡村西北,一片榆樹林下,村民李樹才正精心喂養村里的“林下走地雞”。
“北京油雞肉質鮮美,市場售價高;‘九斤紅’出肉量大,單只能長到10斤以上;‘綠殼柴’、蘆花雞產蛋量高。”對各個品種,李樹才如數家珍,“在村里養雞,每月收入3000元,工作穩定還能照顧家。”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發展林下養殖、林下種植等特色產業,小黑垡村的2500多畝林地成了村民增收“聚寶盆”。村黨支部書記韓森介紹,村民年人均收入已從2016年的不足6000元增至2023年的3.5萬元,“村里還設置了林地管護等公益性崗位,為低收入家庭提供130多個就業崗位。”
小黑垡村的紅火日子,是大興區探索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縮影。落地“促進農民增收21條”措施,完善政策性農業保險,多渠道挖掘就業崗位……2023年前三季度,大興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萬元,實現穩步增長。
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耕地保有量占全市約1/6、蔬菜產量占全市近1/3,作為北京市傳統農業大區,大興區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重點,在農業科技創新上不斷發力。“十四五”以來全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萬余畝,2023年推廣高產高效新技術16項,建成北京市規模最大集約化育苗場,全區年育苗量1.8億株。
在龐各莊鎮一個大型集約化西瓜育苗場大棚里,育苗人員正在嫻熟選苗。再過幾個月,綠油油的瓜苗將被送到瓜農手上,開啟新一年的“西瓜季”。
大興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寇玉山介紹,為提高種苗質量,大興區在“西瓜之鄉”龐各莊鎮支持建設了14家西瓜集中育苗場,育苗供應面涉及全區9個鎮1.12萬余戶瓜農。優質的種苗供應保障了大興西瓜的品質和美譽度。2023年,“大興西瓜”入選農業農村部發布的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名單。
農民富起來,農村也在美起來。走進禮賢鎮龍頭村,道路整潔、院落寬敞。“過去,村里道路坑坑洼洼,村民亂堆亂放,環境臟亂差。”村黨支部書記劉宗永說,隨著日子好起來,村里成立了環衛、綠化、維修、消防等管護隊伍。
“環境越來越好,大家心里也敞亮,自覺維護村容村貌成了村里的文明新風尚。”劉宗永說,繼2021年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后,2023年龍頭村又入選北京市首批鄉村振興示范村。
著力補齊短板,大興區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累計完成308個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深化345個村的人居環境整治。2023年,大興區深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結合本地特色,積極打造和美鄉村示范區。
不斷提升的鄉村環境,也帶動大興區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北臧村鎮諸葛營村在諸葛美廬、永定軒等特色民宿中融入種植采摘等元素,打造特色品牌;魏善莊鎮半壁店村探索“民宿+沉浸劇”文旅農發展新模式,帶動村民家門口就業,促進集體經濟發展。
強區先強農,興城必興村。2022年,大興區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單位。“這既是‘成績單’,更是‘責任狀’。”大興區委書記王有國說,大興區將持續發力,不斷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和治理水平,強化農民增收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