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機構、從業人員、經費以及推廣成果等方面分析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現狀,發現雖然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面臨人員專業素質偏低、機制不完善以及成果轉化率偏低等挑戰。基于這些挑戰,提出了提高從業人員以及農民專業素質、完善推廣機制和加強農業科技研究與推廣機構的對接這3點建議。
關鍵詞:農業科技;推廣現狀;面臨挑戰;推廣建議
1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的現狀
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也面臨一些挑戰,新的時代也為農業科技推廣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國農業生產逐步趨向規模化,生產主體日益多樣化,使得農技推廣主體也日趨多元化[1]。目前,我國農業科技推廣內容主要包括農作物栽培、土壤改良、科學施肥、節水農業、有害生物防治和農藥藥械等重大技術以及優良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與推廣等[2]。
1.1我國農業科技推廣機構的現狀
目前,在機構設置上,我國農業推廣機構分為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兩個系統,其中農業科技推廣已形成包含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水產以及經營管理等在內的專業技術推廣網絡,其機構的垂直設置自上而下,主要包括全國農技推廣機構、省級農技推廣機構、地區級農技推廣機構、縣農技推廣中心、鄉農技推廣站、村科技組以及科技示范戶等,其中主要為基層推廣機構[3]。
1.2我國農業科技推廣從業人員的現狀
據統計,我國農業科技推廣從業人員學歷差別較大,在鄉鎮機構中主要以大中專生為主。其中,大專生占比在40.0%以上,中專生占比大于20.0%,本科生占比不到20.0%,高中生占比不到10.0%,另外還有約為1.0%的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以及大約4.0%的初中及以下人員。而在省級推廣機構中,大部分從業人員為本科學歷,占比約為46.0%,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人員以及大專學歷人員占比均約為17.5%,中專、高中以及初中及以下學歷人員分別占比不到10.0%[4]。據統計,我國農業科技推廣從業人員的年齡差異較小,各個年齡段均有分布,但從業人員的專業匹配度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尤其是鄉鎮推廣機構。鄉鎮水產科技推廣人員的專業匹配度僅為42.0%左右,畜牧科技推廣人員專業匹配度約為62.0%,種植業匹配度約為57.0%。從收入來看,基層從業人員的工資水平相對較低,自收自支結構的從業人員收入水平偏低。
1.3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經費的現狀
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經費主要來源是財政撥款,近十年來,農業科技推廣取得了較大力度的經費支持。據2016年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全額撥款的農技推廣機構占比93.0%以上,相比2007年提升了約7.0%。據統計,我國2007年全額撥款的縣級推廣機構占比約為86.0%,差額撥款機構占比約為9.0%,自收自支機構占比約為5.0%;全額撥款的縣級以下推廣機構占比約為70.0%,差額撥款機構占比約為17.0%,自收自支機構占比約為13.0%。而到2016年,我國全額撥款的縣級推廣機構占比約為94.0%,差額撥款機構占比約為5.0%,自收自支機構占比約為1.0%;全額撥款的縣級以下推廣機構占比約為93.0%,差額撥款機構占比約為5.0%,自收自支機構占比約為2.0%。據相關資料顯示,近些年來中央累計對3萬余個鄉鎮推廣機構的基礎設施進行了有效改善。在農業科技推廣中,不同行業以及不同地區具有一定差別。據統計,我國對種植業科技推廣投入相對較大,2016年全額撥款機構占比約為95.0%,差額撥款機構占比約為4.0%,自收自支機構占比約為1.0%,而水產科技推廣機構中,全額撥款機構占比不到90.0%。在地區之間,推廣經費支持具有經濟欠發達地區高的趨勢。據2016年統計數據顯示,經濟欠發達地區,全額撥款機構占比在98.5%以上,差額撥款以及自收自支機構合計不足1.5%;在經濟中等地區,全額撥款機構占比約為91.0%,經濟發達地區全額撥款機構占比不到94.0%;西部地區全額撥款機構占比約為98.5%;中部地區全額撥款機構占比約為90.5%;東部地區全額撥款機構占比約為89.0%。由此可見,我國對西部地區以及不發達地區的經費支持相對較大,這有利于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科技的快速成長。
1.4我國農業科技推廣成果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農作物優良品種的推廣、農作物栽培、科學利用土肥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據農業部相關數據統計,現在我國每年都有100項左右的農技成果向農民推廣。從1978年到2018年,我國推廣農作物品種數量在3萬個以上,已達到5~6次農作物品種的更新換代,常規品種種子商品率在70.0%以上,良種覆蓋率在96.0%以上,良種對增產貢獻率達到45.0%,較改革開放前提高了18.0%。同時,取消了39種高毒高風險農藥,目前,高毒農藥使用率約為1.3%,較改革開放前有了很大降低;農藥利用率提升了約9%,達到38.8%。截至2018年,全國綠色防控農作物覆蓋率約為27.0%,面積達到0.37億hm2,綠色防控區化學農藥使用量減少30.0%以上;病蟲害防治面積也從1978年的1.11億hm2增加到2018年的5.59億hm2。
2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面臨的主要挑戰
雖然我國農業科技推廣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從業人員以及農民的專業素質與日益發展的農業生產水平不相匹配、推廣機制有待改善、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雙軌并行等[5]。
2.1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面臨的人員挑戰
新的時代對從業人員以及農民提出了新的要求,當前我國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從業人員整體專業素質、知識結構以及服務能力都有待提升,技術推廣方式方法也需要繼續探索創新。同時,農民的專業素質以及對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升。
2.2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面臨的機制挑戰
在基層推廣機構中,存在“縣管”“鄉鎮管”或“縣鄉共管”的情況,這就使得一些基層從業人員還需參加鄉鎮工作,不能完全一心只搞農技推廣,從而影響推廣效率。
2.3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面臨的成果轉化挑戰
當前我國農業科技研究創新機構與推廣機構雙軌并行,兩者之間缺乏統一的規劃以及有效溝通,不僅會造成一些好的農業科技成果不能及時被廣泛推廣到實踐中,成果轉化率偏低;甚至還會造成農業科技成果與實際生產需要相背離。
3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的建議
針對我國農業科技推廣面臨的挑戰,提出以下3條建議。
3.1提高從業人員以及農民專業素質
需要進一步搭建學習交流平臺,強化基層農技人員以及農民的專業能力。在農技推廣中,應提高經費利用效率,加強對從業人員以及農民專業能力的提升,搭建線上線下多種培訓渠道,尤其對于基層推廣人員,應注入新的血液,選拔具有更強專業能力的人員,進行專業能力培訓,提高整體能力水平以及工作效率。
3.2完善推廣機制
鄉鎮推廣機構應采取“縣鄉共管,縣管為主”的管理模式,完善從業人員聘用、考核等制度,對從業人員進行量化考評,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時,應建立多元化推廣機制,不僅僅依靠政府,還應聯合企業、科研機構以及民間組織等多方共同進行農技推廣工作。
3.3加強農業科技研究與推廣機構的對接
應加強科研機構與推廣機構的聯系,推廣機構應與科研單位、高校、企業以及民間組織等合作,建立多元化農技推廣組織,及時與農民溝通問題并及時反饋給科研機構,做好科研與實際需求之間的銜接。